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773篇 |
免费 | 13377篇 |
国内免费 | 81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90篇 |
儿科学 | 1952篇 |
妇产科学 | 746篇 |
基础医学 | 7578篇 |
口腔科学 | 2482篇 |
临床医学 | 15086篇 |
内科学 | 10743篇 |
皮肤病学 | 1242篇 |
神经病学 | 3150篇 |
特种医学 | 5757篇 |
外科学 | 10656篇 |
综合类 | 37183篇 |
现状与发展 | 28篇 |
预防医学 | 14896篇 |
眼科学 | 1732篇 |
药学 | 16335篇 |
212篇 | |
中国医学 | 14495篇 |
肿瘤学 | 58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23篇 |
2023年 | 1765篇 |
2022年 | 4387篇 |
2021年 | 5548篇 |
2020年 | 4795篇 |
2019年 | 2627篇 |
2018年 | 2684篇 |
2017年 | 3730篇 |
2016年 | 2879篇 |
2015年 | 5330篇 |
2014年 | 6732篇 |
2013年 | 8652篇 |
2012年 | 12045篇 |
2011年 | 13028篇 |
2010年 | 11887篇 |
2009年 | 10360篇 |
2008年 | 10542篇 |
2007年 | 9980篇 |
2006年 | 8988篇 |
2005年 | 6952篇 |
2004年 | 4722篇 |
2003年 | 3814篇 |
2002年 | 3035篇 |
2001年 | 2703篇 |
2000年 | 1879篇 |
1999年 | 607篇 |
1998年 | 148篇 |
1997年 | 135篇 |
1996年 | 136篇 |
1995年 | 106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2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胃代膀胱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1年5月至2003年10月30例胃代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膀胱肿瘤28例,结核性膀胱挛缩2例。结果 随访8~13年,平均10年。30例全身健康情况良好,日间排尿满意,3例偶有夜间尿失禁。1例术后19个月发生代膀胱穿孔,经抗酸和手术治疗痊愈。30例肾功能正常,无电解质紊乱;24例排尿前后胃泌素及尿液pH检查正常;4例有无症状菌尿。13例代膀胱黏膜活检为慢性炎症,壁细胞减少;9例免疫组化检查G细胞较正常减少。尿动力学检查代膀胱容量及顺应性正常,排尿期贮尿囊压力低于正常。10例行排尿期膀胱造影无输尿管返流,5例B超示肾集合系统轻度扩张。1例低压胃膀胱成形术,1例胃与后尿道逆蠕动吻合,剩余尿分别为150ml和250ml。1例出现血尿尿痛综合征,经抗酸及碱化尿液治疗后缓解。结论 胃代膀胱术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992.
复方鳖甲软肝片防治大鼠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对大鼠腺嘌呤性慢性肾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毒清组、复方鳖甲软肝片小、中、大剂量组.尿毒清组、复方鳖甲软肝片小、中、大剂量组,以200 mg/kg的腺嘌呤及尿毒清组、复方鳖甲软肝片不同剂量灌胃,共4周,在第2周和第4周时留取24 h尿液、称重,第4周处死大鼠,取血、留取肾组织.测定尿、血Ca2 、P3-及Scr、BUN,用SPSS 11.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复方鳖甲软肝片组与模型组比较,慢性肾衰竭大鼠的尿、血Ca2 、P3-及Scr、BUN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对腺嘌呤性大鼠慢性肾衰竭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胰岛素瘤定位诊断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定位诊断的方法,探讨合理选用的策略。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5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37例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6例行手术治疗,除2例外术中均发现肿瘤,包括11例定性诊断明确,但无定位诊断的病人。术前BUS、EUS、CT、MRI、DSA和ASVS定位的阳性率分别为18.3%(23/126)、68.4%(13/19)、48.5%(48/99)、20%(3/15)、83.3%(70/84)和88.2%(15/17)。结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可首选相对无创的增强CT和EUS检查,仍然无法获得定位的病人可选择DSA或ASVS。对定性诊断明确的病人,无论能否获得定位诊断,均应及早手术探查,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994.
带锁髓内钉治疗526例长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4月至2003年9月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长骨骨折546处(526例)。男430处(412例),女116处(114例);平均年龄36.4岁。新鲜闭合骨折432处,开放骨折38处;陈旧骨折76处。手术利用“C”型臂或“G”型臂行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内固定。其中闭合复位194处,切开复位352处;扩髓485处,未扩髓61处;静力型固定539处,动力型固定7处;顺行髓内钉固定519处,逆行髓内钉固定27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1.6个月(9~123个月),543处骨折获得愈合,愈合率为99.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4.4个月。其中531处(97.2%)一期愈合,12处(2.2%)二期愈合。延迟愈合11处(2.0%),10处经动力化,1处维持外固定和制动,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不愈合4处(0.7%),1处经更换带锁髓内钉后骨折愈合;畸形愈合3处(0、5%);感染5处(0.9%);外伤性骨折2处(0.4%);内固定失败7处(1、3%),其中主钉断裂3处,远侧锁钉弯曲或退出4处。髋周异位骨化9处;桡神经轻瘫1例;肺栓塞1例。股骨或胫骨骨折患者,术后肩、膝、髋关节功能活动优良,术后膝前痛15例,肩部疼痛6例。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胫骨和肱骨骨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新鲜长骨骨折尽可能闭合复位、陈旧骨折切开复位,均采用静力固定,根据骨折部位和伤情选择是否扩髓。术后正确指导功能锻炼等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5.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发生的部位,其中约10%的脊柱转移瘤患者会出现硬膜外脊髓压迫。姑息性放疗和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曾是转移性脊髓压迫的主要治疗方式,而前者对放疗不敏感肿瘤无效且疗效具有延后性,后者还常常损害脊柱稳定性。随着近年来手术技术和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改进,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模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减压手术经历了开放性手术减压、分离手术减压、微创手术减压和激光间质热消融减压等手术方案。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术方案,都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精确评估,尽量减少手术风险,以确保后续放疗的顺利开展。本文就脊柱转移瘤减压手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MWA)治疗侵犯被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MWA治疗的合并被膜侵犯的单发PTC患者,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病灶大小,评估疾病进展情况。结果 对72个病灶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技术成功率100%。2例(2/72,2.78%)出现声音嘶哑,分别于术后4、6个月自行好转。随访9~36个月,于6、9、12、18、24、30及36个月分别有2、13、19、6、2、6和2个病灶消失,消融后36个月病灶消失率69.44%(50/72);期间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出现新发病灶、颈部淋巴结转移各2例。结论 超声引导下MWA治疗侵犯被膜的PTC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97.
肠道菌群微生物是与宿主共生的一个大的生物群落,当其发生紊乱时将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全身代谢性疾病。其代谢产物也对全身代谢性疾病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尤其是骨代谢性疾病。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 SCFAs)是肠道微生物群所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能够很好地反映肠道菌群微生物的功能,大量的研究证明其在骨代谢性疾病中起着调控作用。中药在调控肠道菌群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中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对于SCFAs的调控。笔者就单味中药及提取物与中药复方通过调控SCFAs影响骨代谢,从而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邻近甲状腺被膜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接受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的PTMC患者,病灶均单发,最大径≤1.0 cm,距相邻甲状腺被膜最短距离≤2 mm。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病灶大小及有无复发、转移。结果 141个病灶均一次性完全消融。术后5例(5/141,3.55%)因喉返神经损伤出现轻微发音异常,术后3~6个月自行恢复。术前与术后1个月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随访9~64个月,期间97例(97/141,68.79%)病灶完全消失、44例(44/141,31.21%)病灶明显缩小;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邻近甲状腺被膜PTM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9.
背景与目的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其5年生存率约为11.5%,有将近半数的患者在初诊时已出现远处转移,而肝转移则占到其中的37.0%~41.9%。探索新的胰腺癌肝转移的生物标志物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寻找在胰腺癌肝转移过程起关键作用的基因并验证。方法 下载GEO数据库中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高通量测序数据集GSE151580(该数据集中包含胰腺癌肝转移病灶组织样本和原发病灶组织样本),使用R语言“limma”包筛选出肝转移病灶组织样本和原发病灶组织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间的相关作用关系,使用Cytoscape对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利用CytoHubba插件根据MCC拓扑分析方法,挑选MCC分数最高的前10位基因,确定为候选的核心基因。利用TCGA、GEPIA、UALCAN和HPA数据库的验证对候选的核心基因加以验证。结果 总共纳入分析基因数为46 512个,符合筛选条件的差异表达基因数为491个,其中上调162个,下调329个。挑选MCC分数最高的前10位基因后,通过候选基因经验证显示,APOB基因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其表达产物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免疫组化中等强度阳性。APOB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M分期有关,表现为该基因突变组中,M1患者构成比更大(P=0.022 1);而该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均无明显关系(均P>0.05)。此外,APOA4基因表达产物也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免疫组化染色呈中等强度阳性。APOA4基因的突变与患者的TNM分期有关,表现为突变组中,TNM分期更早(P=0.018 3)。该基因低表达患者的DFS更高(HR=1.75,P=0.025),但与患者的OS无关(P>0.05)。结论 APOB基因可能与胰腺癌的肝转移相关,有望作为胰腺癌肝转移早期筛查的分子标志物。APOA4基因与胰腺癌患者的DFS相关,有望成为新的分子标志物用于评价患者预后,监测肿瘤复发,或作为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皮肤浸渍性损害的原因以及针对性护理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50例脑出血后皮肤浸渍性损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浸渍损害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在脑出血患者皮肤浸渍性损害中的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