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03篇
  免费   15909篇
  国内免费   9094篇
耳鼻咽喉   1392篇
儿科学   2223篇
妇产科学   895篇
基础医学   9868篇
口腔科学   2948篇
临床医学   17208篇
内科学   13968篇
皮肤病学   1623篇
神经病学   4472篇
特种医学   676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3860篇
综合类   40248篇
现状与发展   32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16184篇
眼科学   2154篇
药学   17985篇
  238篇
中国医学   15259篇
肿瘤学   7575篇
  2024年   767篇
  2023年   2138篇
  2022年   5238篇
  2021年   6714篇
  2020年   5798篇
  2019年   3346篇
  2018年   3491篇
  2017年   4446篇
  2016年   3626篇
  2015年   6367篇
  2014年   7908篇
  2013年   9952篇
  2012年   13775篇
  2011年   14709篇
  2010年   13043篇
  2009年   11298篇
  2008年   11633篇
  2007年   11069篇
  2006年   10021篇
  2005年   7805篇
  2004年   5485篇
  2003年   4595篇
  2002年   3657篇
  2001年   3106篇
  2000年   2154篇
  1999年   803篇
  1998年   280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81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64篇
  1986年   68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5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21篇
  1978年   10篇
  1976年   8篇
  1968年   6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饮食因素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态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生命学科,它是从健康水平研究微生物之间与环境和宿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规律的科学。饮食因素对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饮食因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及对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2.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6例经肝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组和4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根据纤维化程度分期进行影像资料和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肝左叶增大,肝表面形态及肝实质密度的改变,脾脏增大,门静脉增宽和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影像学改变,随着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加重而有统计学差异。本研究显示57例肝纤维化患者螺旋CT三期扫描诊断肝纤维化52例,敏感性91.2%,特异性77.8%。各期肝纤维化分期准确28例,准确率49.1%;准确判断轻度纤维化(S1、S2)或重度纤维化(S3、S4)44例,准确率77.2%,诊断早期肝硬化16例,准确率84.2%。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判断肝纤维化的程度,而且是动态观察肝纤维化的病程演进和临床随访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3.
颈椎病与中医辨证关系的探讨(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颈椎病与中医分型的辨证关系。方法:对100例该病的影像表现与中医分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颈部活动受限,颈、肩、背部疼痛,常伴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症状。风寒型以软组织所致颈曲改变为主。肝肾亏虚型、痰湿交阻型以骨质增生、椎间隙及椎间孔狭窄为主。结论:X线、CT是本病首选检查方法,能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中西医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4.
孙宏伟  赵明山 《中医药学刊》2007,25(12):2622-2624
我国早在上古时期,先民们就意识到自然界的毒虫对人的侵害。殷商甲骨文出现“蛊”字,说明于三千多年前已发现了人体内寄生之虫。战国秦汉以来的许多古医籍记载了多种寄生虫病,涉及到当代人体寄生虫学所列的蠕虫病、原虫病和昆虫病,有的记载还属于世界首创。所载防治寄生虫病的方法和药物,于今仍有实际意义,应进一步深入发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患者三叉神经患支内结缔组织改变与神经脱髓鞘的关系。方法对手术切取的TN患者三又神经患支标本及对照标本行髓鞘染色,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神经横截面形态改变,并采用图像分析仪进行半定量测量。结果形态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都显示TN患者三叉神经患支明显脱髓鞘,神经内结缔组织显著增生,F检验证实二者存在显著线性正相关。结论TN患者三叉神经惠支内神经内结缔组织增生,可能是TN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儿童颅骨肿物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手术治疗的儿童颅骨肿物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以及生存情况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全切除手术15例,近全切除手术6例,部分切除手术3例,1例行活检手术。随访20例患儿,85%的患儿手术后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2例生活需要照顾,随访期间死亡的患儿1例。结论 儿童颅骨肿物的诊断和治疗相对有别于成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明确诊断,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发展,延长患儿的生存期以及美容等目的。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性别因素对接受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 方法 前瞻性研究了 2003年 3月~ 2005年 8月期间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均使用不保留后交叉韧带后稳定型固定平台假体)的 40例 (40髋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男女各 20例( 20膝),对其相关的临床因素用 t检验和χ 2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平均年龄:男 72.6岁、女 70.8岁;病程:男 10.4年、女 9.7年;体重指数:男 26、女 26;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男 17 d、女 18 d;止血带使用时间:男 104 min、女 94 min;引流量:男 806 mL、女 742 mL;术前、术后 1周、 2周和 1年的膝关节伸屈度数男分别为 7.0°~ 114.0°、 3.0°~ 91.0°、 0.4°~ 103.0°和 0~ 125.0°,女分别为 8.0°~ 111.0°、 2.0°~ 86.0°、 1.0°~ 98.0°和 0~ 122.0°;术前、术后 1周、 2周和 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男分别为 108°、 89°、 109°和 123°,女分别为 104°、 87°、 101°和 126°;术前和术后 1年的 HSS评分:男分别为 57、 89分,女分别为 53、 87分.两性别组各时间点的伸屈度数、活动范围及术前和术后 1年的 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同一患者术前和术后 1年的伸屈度数及 HSS评分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性别对行全膝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炎患者术后功能无明显影响,全膝关节置换能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相关的疼痛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下肢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制作兔左下肢缺血模型,术后随机分为rhG-CSF治疗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动脉造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比较两组外周血CD34 细胞的含量、缺血下肢侧枝血管计数及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治疗后3 d实验组CD34 含量(%)为(0.7150±0.0873)明显高于对照组(0.3983±0.0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在第15、30天时侧枝血管计数(6.33±0.82、9.17±0.75)均高于对照组(3.33±0.52、4.17±0.75)(P<0.01);第40天实验组内收肌毛细血管密度平均为8.5/HP,明显高于对照组4.2/HP(P<0.01)。结论rhG-CSF可以增加兔缺血下肢的毛细血管数量,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9.
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敏感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脂肪抽吸术对胰岛素抵抗与脂质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0例接受腹部脂肪抽吸术者术前及术后2个月的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胰岛素敏感性进行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与脂肪抽吸术前比较,术后胰岛素敏感性增强(P〈0.01),血清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下降。结论腹部脂肪抽吸术在去除大量皮下脂肪的同时,对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等心脑血管危险因素也有非常有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目的通过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的两组腭裂修复术后患者鼻咽内窥镜的比较观察,了解腭咽部肌肉重建术后腭咽闭合状况的改变。方法将41例腭裂术后患者,按照在腭裂修复时是否进行腭咽肌肉重建分为重建组(22例)和非重建组(19例),以鼻咽纤维内窥镜记录静态和发音时腭咽闭合运动状况,对两组患者腭咽闭合运动类型和状况进行比较。结果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非重建组明显缩小,各壁光滑丰满,未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环状闭合为主。非重建组静态腭咽腔形态较大,可见软腭鼻腔面V型缺损畸形;动态时以冠状闭合为主。经比较重建组腭咽闭合良好率(90.91%)明显优于非重建组(37.31%)。结论鼻咽内窥镜观察证实腭咽肌肉重建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明显优于非重建组。腭裂修复术时重建腭咽肌肉有助于缩小腭咽腔和更易于达到良好的腭咽闭合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