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87篇 |
免费 | 997篇 |
国内免费 | 5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55篇 |
儿科学 | 188篇 |
妇产科学 | 50篇 |
基础医学 | 554篇 |
口腔科学 | 146篇 |
临床医学 | 1207篇 |
内科学 | 719篇 |
皮肤病学 | 92篇 |
神经病学 | 203篇 |
特种医学 | 408篇 |
外科学 | 718篇 |
综合类 | 2440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1202篇 |
眼科学 | 74篇 |
药学 | 1300篇 |
13篇 | |
中国医学 | 1159篇 |
肿瘤学 | 46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7篇 |
2023年 | 136篇 |
2022年 | 314篇 |
2021年 | 411篇 |
2020年 | 371篇 |
2019年 | 167篇 |
2018年 | 208篇 |
2017年 | 267篇 |
2016年 | 219篇 |
2015年 | 392篇 |
2014年 | 461篇 |
2013年 | 594篇 |
2012年 | 995篇 |
2011年 | 972篇 |
2010年 | 908篇 |
2009年 | 770篇 |
2008年 | 814篇 |
2007年 | 708篇 |
2006年 | 647篇 |
2005年 | 511篇 |
2004年 | 314篇 |
2003年 | 261篇 |
2002年 | 190篇 |
2001年 | 150篇 |
2000年 | 127篇 |
1999年 | 3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脑肿瘤P16基因变异及其与脑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PCR,PCR-SSCP及PCR-based甲基化技术检测了56例胶质瘤,15例脑膜瘤及2例原发性脑淋巴瘤P16基因缺失,突变及5’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18例高病理级别的脑胶质瘤及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发生P16基因缺失;6例脑胶质瘤及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发生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无1例发生P16基因突变。结论:P16基因失活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恶性进展及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生,P16基因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2.
993.
近年来对MALT淋巴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和染色体异常。除早期发现的t(11;18)(q21;q21)/API2-MALT1融合基因外,还发现t(1;14)(p22;q32)/BCL10-IgH或t(1;2)(p22;p12)/BCL10-IgLκ;t(14;18) (q32;q21)/IgH-MALT1;t(3;14)(p14.1;q32)/FOXP1-IgH以及BCL6基因异常。另外,对MALT淋巴瘤和由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也逐渐明确,发现了独特的或二者相互重叠的基因异常。这些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也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994.
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细胞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是否存在细胞增殖异常。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9例患者(其中5例肺炎性假瘤、4例球形肺结核病)痰液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并与痰细胞学检查、手术及经皮肺活检组织P53、PCNA、Ki67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以最后病理诊断为标准,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患者异倍体检出率分别为40%(2/5)与50%(2/4),其相应的病变组织切片PCNA、Ki67免疫组化染色也阳性,但P53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部分炎性假瘤及结核球存在细胞增殖异常。痰细胞DNA含量分析是发现增殖异常的有效辅助方法,可能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5.
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应用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草酸铂联合甲酰四氢叶酸和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治疗晚期大肠癌48例(L-OHP130mg/m2静注2小时,d1,CF400mg/m2静脉输注2小时,d2,再接5-FU3.0g/m2用输液泵连续静注46小时,以上治疗方案每2周重复一次,化疗第5~11天均给予升白支持),所有病人均接受3个周期以上化疗。结果PR 23例,SD 18例,PD 7例,总有效率47.9%,中位疾病无进展期6.6个月,中位生存期10.5个月,1年生存率36.8%。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黏膜炎、外周神经炎等。毒性反应多为Ⅰ~Ⅱ度,病人耐受良好。结论应用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6.
ADAR1 mRNA在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DAR1mRNA在肝细胞肝癌(HCC)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诊断为HCC41例患者的肝癌及癌旁组织RNA编辑酶ADAR1mRNA的表达。结果所有肝癌组织RNA编辑酶ADAR1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为3.340±0.863;所有癌旁组织有RNA编辑酶ADAR1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801±0.209;对照的26例正常肝组织及其他肝脏疾病标本RNA编辑酶ADAR1的相对表达量为0.880±0.226。将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30,P<0.001);肝癌组织和对照肝组织的ADAR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17.65,P<0.001);将癌旁组织和对照肝组织检测到的ADAR1mRNA的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10)。将从同一患者取材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1mRNA表达量进行配对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53,P<0.001)。结论ADAR1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增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998.
【摘 要】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Ezrin和AKT2在大肠癌和大肠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因素,探讨Ezrin和AKT2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为寻找大肠癌基因治疗新的干预靶点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5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40例中的Ezrin和AKT2的表达水平,并对95例大肠癌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40例大肠癌旁正常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阳性4例,占10.0%,AKT2表达阳性7例,占17.5%,而在95例大肠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阳性74例,占77.9%,AKT2表达阳性55例,占57.9%。Ezrin和AKT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在淋巴结转移组Ezrin和AKT2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AKT2阳性表达组中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AKT2阴性表达组中的表达(P<0.05)。Ezrin和AKT2共表达的49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1.2%,而Ezrin和AKT2均不表达的16例患者无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Ezrin和AKT2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密切相关,并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Ezrin和AKT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成正相关,可联合检测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应用cDNA芯片技术进行肝外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方法:将10只荷人胆管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分别给予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6h和24h后提取肿瘤组织.利用一步法提取组织块或细胞中的总RNA,浓缩、纯化,逆转录合成掺入荧光分子的eDNA链探针,与21 522条人PCR微矩阵芯片杂交.用双通道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分析表达谱的差异.结果: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在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照射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306条基因表达差异,其中27条功能基因与剂量、照射后时间一致相关(14条表达上调、13条表达下调).结论:基因芯片能快速筛选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为提高放射治疗疗效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修饰的肿瘤抗原肽CEA_(610D)疫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修饰的CEA610D抗原肽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HLA-A2 CEA修饰肽(CEA610D)、HLA-A2天然肽CEA605-613(天然肽)和HLA-A2无关肽MAGE-3(无关肽),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与肽共孵育的方法,诱导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利用MTT法检测CTL的增殖和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表型;RT-PCR检测细胞穿孔素的表达;ELISA法检测CTL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CEA610D疫苗产生肽特异性CTL的能力最强(P<0.05),其CD8+T细胞数也高于天然肽组和无关肽组;在效靶比为40∶1时,CEA610D和天然肽所诱导的CTL对CEA+HLA-A2限制性人结肠癌细胞T84的杀伤活性可达(56.7±3.73)%和(51.2±1.86)%,而3种肽特异性CTL细胞对CEA+HLA-A2人结肠癌lovo细胞杀伤活性维持在本底水平;CEA610D组的CTL所释放的杀伤相关介质穿孔素和上清中IFN-γ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与天然肽相比,CEA610D疫苗可打破自身表位的免疫耐受,在体外抗肿瘤免疫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