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7篇
  免费   997篇
  国内免费   510篇
耳鼻咽喉   155篇
儿科学   188篇
妇产科学   50篇
基础医学   554篇
口腔科学   146篇
临床医学   1207篇
内科学   719篇
皮肤病学   92篇
神经病学   203篇
特种医学   408篇
外科学   718篇
综合类   2440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1202篇
眼科学   74篇
药学   1300篇
  13篇
中国医学   1159篇
肿瘤学   464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411篇
  2020年   371篇
  2019年   167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392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594篇
  2012年   995篇
  2011年   972篇
  2010年   908篇
  2009年   770篇
  2008年   814篇
  2007年   708篇
  2006年   647篇
  2005年   511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61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翟广  袁先厚  宋来君 《肿瘤》2001,21(4):281-284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的脑肿瘤P16基因变异及其与脑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PCR,PCR-SSCP及PCR-based甲基化技术检测了56例胶质瘤,15例脑膜瘤及2例原发性脑淋巴瘤P16基因缺失,突变及5’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18例高病理级别的脑胶质瘤及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发生P16基因缺失;6例脑胶质瘤及1例原发性脑淋巴瘤发生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无1例发生P16基因突变。结论:P16基因失活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恶性进展及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发生,P16基因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92.
993.
  近年来对MALT淋巴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和染色体异常。除早期发现的t(11;18)(q21;q21)/API2-MALT1融合基因外,还发现t(1;14)(p22;q32)/BCL10-IgH或t(1;2)(p22;p12)/BCL10-IgLκ;t(14;18) (q32;q21)/IgH-MALT1;t(3;14)(p14.1;q32)/FOXP1-IgH以及BCL6基因异常。另外,对MALT淋巴瘤和由此转化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也逐渐明确,发现了独特的或二者相互重叠的基因异常。这些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MALT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也有助于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994.
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细胞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是否存在细胞增殖异常。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对9例患者(其中5例肺炎性假瘤、4例球形肺结核病)痰液细胞DNA含量进行分析,并与痰细胞学检查、手术及经皮肺活检组织P53、PCNA、Ki67免疫组化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以最后病理诊断为标准,肺炎性假瘤及球形肺结核患者异倍体检出率分别为40%(2/5)与50%(2/4),其相应的病变组织切片PCNA、Ki67免疫组化染色也阳性,但P53免疫组化染色阴性。结论部分炎性假瘤及结核球存在细胞增殖异常。痰细胞DNA含量分析是发现增殖异常的有效辅助方法,可能有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应用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的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草酸铂联合甲酰四氢叶酸和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滴注46小时治疗晚期大肠癌48例(L-OHP130mg/m2静注2小时,d1,CF400mg/m2静脉输注2小时,d2,再接5-FU3.0g/m2用输液泵连续静注46小时,以上治疗方案每2周重复一次,化疗第5~11天均给予升白支持),所有病人均接受3个周期以上化疗。结果PR 23例,SD 18例,PD 7例,总有效率47.9%,中位疾病无进展期6.6个月,中位生存期10.5个月,1年生存率36.8%。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黏膜炎、外周神经炎等。毒性反应多为Ⅰ~Ⅱ度,病人耐受良好。结论应用草酸铂联合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6.
ADAR1 mRNA在肝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DAR1mRNA在肝细胞肝癌(HCC)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检测诊断为HCC41例患者的肝癌及癌旁组织RNA编辑酶ADAR1mRNA的表达。结果所有肝癌组织RNA编辑酶ADAR1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为3.340±0.863;所有癌旁组织有RNA编辑酶ADAR1表达,相对表达量为0.801±0.209;对照的26例正常肝组织及其他肝脏疾病标本RNA编辑酶ADAR1的相对表达量为0.880±0.226。将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30,P<0.001);肝癌组织和对照肝组织的ADAR1mRNA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亦存在显著性差异(t=17.65,P<0.001);将癌旁组织和对照肝组织检测到的ADAR1mRNA的表达量进行成组t检验,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10)。将从同一患者取材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ADAR1mRNA表达量进行配对t检验,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18.53,P<0.001)。结论ADAR1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增高,可能在肝癌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TGF -β对体外培养的人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星形细胞瘤细胞 ,分别加入 0 0 1ng/ml ,0 .1ng/ml,1ng/ml,5ng/ml的TGF -β ,采用MTT法研究TGF -β对人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TGF -β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人星外细胞瘤细胞增殖 ,其作用在第二天达到高峰。结论 TGF -β能明显抑制人星形细胞瘤细胞增殖 ,因而可能成为生物疗法治疗人星形细胞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8.
【摘 要】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检测Ezrin和AKT2在大肠癌和大肠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病理因素,探讨Ezrin和AKT2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的关系,为寻找大肠癌基因治疗新的干预靶点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95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40例中的Ezrin和AKT2的表达水平,并对95例大肠癌按照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比较,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40例大肠癌旁正常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阳性4例,占10.0%,AKT2表达阳性7例,占17.5%,而在95例大肠癌组织中,Ezrin蛋白表达阳性74例,占77.9%,AKT2表达阳性55例,占57.9%。Ezrin和AKT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在淋巴结转移组Ezrin和AKT2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AKT2阳性表达组中Ezrin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AKT2阴性表达组中的表达(P<0.05)。Ezrin和AKT2共表达的49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1.2%,而Ezrin和AKT2均不表达的16例患者无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Ezrin和AKT2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大肠癌转移密切相关,并可作为临床判断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Ezrin和AKT2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成正相关,可联合检测判断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和进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应用cDNA芯片技术进行肝外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方法:将10只荷人胆管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分别给予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6h和24h后提取肿瘤组织.利用一步法提取组织块或细胞中的总RNA,浓缩、纯化,逆转录合成掺入荧光分子的eDNA链探针,与21 522条人PCR微矩阵芯片杂交.用双通道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分析表达谱的差异.结果: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在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照射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306条基因表达差异,其中27条功能基因与剂量、照射后时间一致相关(14条表达上调、13条表达下调).结论:基因芯片能快速筛选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为提高放射治疗疗效提供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修饰的肿瘤抗原肽CEA_(610D)疫苗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修饰的CEA610D抗原肽疫苗体外抗肿瘤免疫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HLA-A2 CEA修饰肽(CEA610D)、HLA-A2天然肽CEA605-613(天然肽)和HLA-A2无关肽MAGE-3(无关肽),采用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与肽共孵育的方法,诱导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利用MTT法检测CTL的增殖和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表型;RT-PCR检测细胞穿孔素的表达;ELISA法检测CTL上清中IFN-γ的水平.结果:CEA610D疫苗产生肽特异性CTL的能力最强(P<0.05),其CD8+T细胞数也高于天然肽组和无关肽组;在效靶比为40∶1时,CEA610D和天然肽所诱导的CTL对CEA+HLA-A2限制性人结肠癌细胞T84的杀伤活性可达(56.7±3.73)%和(51.2±1.86)%,而3种肽特异性CTL细胞对CEA+HLA-A2人结肠癌lovo细胞杀伤活性维持在本底水平;CEA610D组的CTL所释放的杀伤相关介质穿孔素和上清中IFN-γ的水平也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1).结论:与天然肽相比,CEA610D疫苗可打破自身表位的免疫耐受,在体外抗肿瘤免疫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