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48篇
  免费   17630篇
  国内免费   11001篇
耳鼻咽喉   1829篇
儿科学   3214篇
妇产科学   3307篇
基础医学   19288篇
口腔科学   3269篇
临床医学   25594篇
内科学   25152篇
皮肤病学   1786篇
神经病学   8551篇
特种医学   615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7篇
外科学   16544篇
综合类   34064篇
现状与发展   44篇
一般理论   25篇
预防医学   14528篇
眼科学   4842篇
药学   20833篇
  209篇
中国医学   12175篇
肿瘤学   13610篇
  2024年   503篇
  2023年   2502篇
  2022年   5565篇
  2021年   8897篇
  2020年   6818篇
  2019年   5643篇
  2018年   5960篇
  2017年   5722篇
  2016年   5245篇
  2015年   8123篇
  2014年   10348篇
  2013年   10337篇
  2012年   15060篇
  2011年   16147篇
  2010年   11129篇
  2009年   9090篇
  2008年   11073篇
  2007年   11118篇
  2006年   10455篇
  2005年   9771篇
  2004年   6822篇
  2003年   6132篇
  2002年   5192篇
  2001年   4155篇
  2000年   3910篇
  1999年   3525篇
  1998年   1979篇
  1997年   1894篇
  1996年   1633篇
  1995年   1426篇
  1994年   1255篇
  1993年   792篇
  1992年   1106篇
  1991年   907篇
  1990年   777篇
  1989年   679篇
  1988年   660篇
  1987年   563篇
  1986年   455篇
  1985年   363篇
  1984年   226篇
  1983年   167篇
  1982年   96篇
  1981年   112篇
  1980年   89篇
  1979年   123篇
  1978年   56篇
  1977年   62篇
  1975年   46篇
  1974年   5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目的 为探讨硫酸镁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气血镁的影响。方法 采用 96例新生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 4 8例 ,对照组 4 8例 ,治疗组加用硫酸镁 30~ 5 0mg/(kg·d)加入 5 %葡萄糖 2 0ml静滴 ,持续 1h ,疗程3~ 8d ,同时监测血气血镁。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79.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0 .0 % (P <0 .0 1) ,硫酸镁在改善症状 ,消除肺部体征及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治愈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病死率下降 ,同时血气恢复正常优于对照组 ,血镁含量治疗前后无变化。结论 硫酸镁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 ,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尿酸的检测及临床意义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男性不育患者精浆尿酸的含量 ,并探讨其与不育的关系。 方法 :2 0 0 3年 2~ 8月就诊的男性不育患者 1 6 3例 ,分为 4组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1 5例 ;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36例 ;少精子症组 ,4 3例 ;弱精子症组 ,6 9例。 2 0例正常生育男性为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组均作精液参数分析及精浆尿酸含量的测定。 结果 :正常对照组精浆尿酸含量为 (396 .9± 5 3.1 ) μmol/L ,显著高于梗阻性无精子症组 [(79.5± 1 8.1 ) μmol/L]、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组[(2 4 5 .8± 76 .5 ) μmol/L]、少精子症组 [(2 6 2 .2± 79.2 ) μmol/L]和弱精子症组 [(2 5 1 .4± 75 .4 ) μmol/L](P均 <0 .0 1 )。其中 ,梗阻性无精子症组精浆尿酸含量又显著低于其他各不育症组 (P均 <0 .0 1 ) ,其余各不育症组间精浆尿酸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精浆中尿酸作为生殖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抗氧化物 ,可能在男性生殖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早期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早期复位并进行切开内固定和修复损伤的腕掌侧关节囊和韧带的治疗方法。方法 从1995年 6月~ 2 0 0 1年 6月 ,共 7例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接受这种治疗方法。手术均在受伤后 2周内进行 ,所有患者均为后脱位。结果  7例都得到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2 0 5个月。 6例舟骨骨折愈合 ,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1例出现骨不连 ,腕关节功能部分受限。尚未发现月骨坏死者。采用Cooney评分法 :优 2例、良 3例、可 1例和差 1例 ,优良率 71 4 %。结论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应早期复位及切开内固定治疗 ,同时修复损伤的腕掌侧关节囊、桡舟头韧带和桡舟月韧带。可早期提供腕舟骨稳固的固定 ,有利于舟骨近段和月骨血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5.
段西峰  刘振华  段慧  段颖  刘凯 《中国骨伤》2004,17(10):582-583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踝部旋前外展Ⅲ度骨折的治疗效果及优缺点。方法:不同时期的171例踝部旋前外展Ⅲ度骨折分别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切开复位松质骨螺丝钉加三棱髓内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三种方法进行治疗。结果:经2-16年,平均8.4年的随访,手法整复组优良率为39%;松质骨螺丝钉加三棱髓内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65%;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三种方法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张力带钢丝内固定对踝部旋前外展Ⅲ度骨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6.
997.
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编码序列的结构及进行初步的功能预测.[方法]用5'端和3'端锚定PCR从尾蚴文库中扩增,以获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亲免素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frame,ORF);用生物信息学技术确认其是否为亲免素编码基因并进行结构功能的初步分析和预测.[结果]用5'端和3'端锚定PCR从尾蚴文库中获得了亲免素基因5'端和3'端所缺序列,得到的亲免素基因cDNA的总序列长为1 438 bp,其ORF长1 296 bp,编码431个氨基酸.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其为日本血吸虫亲免素基因的完整cDNA序列.并用RT-PCR从日本血吸虫尾蚴mRNA扩增出亲免素基因的ORF.[结论]成功获得了日本血吸虫亲免素编码基因的全长cDNA,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下空气灌肠整复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13例难复性肠套叠患儿行腹腔镜下空气灌肠整复术.结果11例整复成功,2例改行肠切除吻合术.提出术前做好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体位护理及病情观察,加强饮食、皮肤、引流管等护理和康复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地衣芽胞杆菌C01在模型小鼠体内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抑制作用以及对乳杆菌等有益菌的促进作用。方法:用地衣芽胞杆菌C01灌胃肠道感染模型小鼠,采用体外活菌培养,分析粪便菌群数量的变化。结果:C01灌胃治疗组(EPEC C01)中乳杆菌的数量显著高于EPEC灌胃模型组(EPEC N)(P<0.01),肠杆菌数量下降极显著(P<0.01),而(EPEC N)组肠杆菌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S)(P<0.05);肠炎沙门氏菌处理后C01灌胃治疗组(SL C01)和处理后肠炎沙门氏模型组(SL N)比较,乳杆菌、肠球菌和总厌氧菌的变化不明显,但肠杆菌数量下降极显著(P<0.01);形态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C01芽胞杆菌灌胃治疗组肠粘膜病变明显减轻,肠粘膜及绒毛高度明显增加,绒毛轻度水肿,绒毛排列整齐、致密。结论:地衣芽胞杆菌C01在体内对肠炎沙门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促进乳杆菌等生理性有益菌的增殖,可保护肠粘膜结构的完整性免受病原菌的侵袭。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对培养猪肝细胞型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衰竭的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以新生实验小型猪肝细胞为基础的混合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对5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体外人工肝支持,综合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5例患者经混合人工肝支持后,肝衰竭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表现为临床症状和肝衰竭相关指标好转,肝性脑病改善。最终2例好转出院,1例经肝移植存活,2例 死亡,死亡原因与不良反应无关。结论 猪肝细胞型混合生物人工肝系统可用作重型肝炎肝衰竭的辅助支持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