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050篇
  免费   14994篇
  国内免费   8877篇
耳鼻咽喉   1364篇
儿科学   2413篇
妇产科学   1525篇
基础医学   12127篇
口腔科学   2593篇
临床医学   18794篇
内科学   15822篇
皮肤病学   1369篇
神经病学   5096篇
特种医学   47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6篇
外科学   10809篇
综合类   31500篇
现状与发展   34篇
一般理论   6篇
预防医学   13083篇
眼科学   3181篇
药学   16904篇
  235篇
中国医学   11451篇
肿瘤学   8820篇
  2024年   501篇
  2023年   2193篇
  2022年   4965篇
  2021年   7265篇
  2020年   5807篇
  2019年   4243篇
  2018年   4298篇
  2017年   4685篇
  2016年   4135篇
  2015年   6545篇
  2014年   8158篇
  2013年   8755篇
  2012年   12378篇
  2011年   12994篇
  2010年   10060篇
  2009年   8560篇
  2008年   9315篇
  2007年   9043篇
  2006年   8087篇
  2005年   6644篇
  2004年   4915篇
  2003年   4392篇
  2002年   3613篇
  2001年   2712篇
  2000年   2059篇
  1999年   1370篇
  1998年   711篇
  1997年   705篇
  1996年   556篇
  1995年   453篇
  1994年   446篇
  1993年   262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76篇
  1990年   179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63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5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四妙勇安汤由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4味药物组成,为《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100个经典名方之一。经溯源发现,四妙勇安汤源于《石室秘录》,后由《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验方新编》等书引用。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均有方无名,"四妙勇安汤"之名,最早见于1956年《中医治疗动脉栓塞性坏疽症的成效》,是由当时记者吕民报道河北省释迦宝山用"四妙勇安汤"治疗当地的动脉栓塞性坏疽时冠名。四妙勇安汤从方药组成与剂量上看,从《石室秘录》开始即是"金银花三两,当归二两,生甘草一两,玄参三两",历代版本《方剂学》确定四妙勇安汤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就是3∶3∶2∶1。而查阅文献,释迦宝山临证所用的四妙勇安汤由"玄参132 g,当归99 g,银花66 g,甘草33 g"组成,金银花、玄参、当归、甘草的比例变成2∶4∶3∶1。从治疗时间上看,原方记载的7日愈或是10日愈,而释迦宝山将其用到了三四个月,甚至五六个月。研究认为,古籍中的四妙勇安汤,应该是用于疾病的初期,尽早发现和治疗;而释迦宝山修改过的剂量,是广泛用于脱骨疽的中后期,甚至出现坏疽的严重病情所使用的,因此服药时间长,剂量大。且四妙勇安汤临证不仅限于治疗脱骨疽,也用于大头疮等,现代该方的使用已经大为拓展。相关研究已证实四妙勇安汤具有抗炎、稳定斑块、降脂、保护血管、改善血液流变学、抗凝、抑制血栓形成和促纤溶等作用,后续应开展君臣佐使辨析,对其临床应用范围重新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2007-2017年浙江省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特征,为制定罕见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7年浙江省10家三级甲等(三甲)医院罕见病住院病例资料和各年度住院数,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罕见病病例共24 388例,占住院总例数的2.69‰(24 388/9 054 201),病例数居前3位的疾病类型依次为"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以及某些涉及免疫机能的异常"(占32.81%,8 001/24 388)、"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占24.87%,6 065/24 388)和"神经系统疾病"(占19.01%,4 635/24 388);2007-2017年罕见病病例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幅19.69%,而罕见病例数占同期住院总例数比例仅在2016-2017年明显上升,各类型罕见病时间分布呈不同特征;罕见病的病例数男女性别比为1.35:1(13 990/10 398),男女性别比最高的3类疾病依次为"消化系统疾病"(4.45:1,1 180/26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3.51:1,281/80)和"神经系统疾病"(2.26:1,3 213/1 422);各年龄段罕见病类型、各类型罕见病年龄分布均呈不同特征;病例数居前10位的疾病占全部罕见病例数的53.55%(13 060/24 388),其中前3位疾病分别为成人粒细胞缺乏症(14.41%,3 515/24 388)、皮质基底核退化症(7.60%,1 854/24 388)和亨诺克-舍恩莱因紫癜(6.01%,1 466/24 388)。结论 本研究分析的浙江省2007-2017年24 388例罕见病住院病例的特征资料,是推动我国罕见病的研究、监测或登记数据库构建、制定防控策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3.
张瑛 《中国校医》2020,34(4):284-285,288
目的比较双球囊与缩宫素用于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本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双球囊引产,对照组采用缩宫素进行引产,对比2组孕妇的总产程、宫颈成熟度、引产成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有效率(100%)、引产成功率(96%)均高于对照组(82%,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Bishop评分观察组(9.12±1.42)高于对照组(7.92±1.56),观察组总产程(8.23±2.54)h,对照组(13.45±3.7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球囊用于妊娠引产效果显著,能明显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保障分娩的顺利进行,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4.
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患者生存率是评价恶性肿瘤诊治水平的重要指标。通过描述以医院登记为基础的20万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情况,以真实世界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之间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确诊为恶性肿瘤并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计202 542例。通过患者复诊病史资料、电话随访及死因数据链接等方式收集生存随访信息,随访统计时间截至2019年11月30日。应用寿命表法估计各个病种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以性别、年龄组、首次治疗时间分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绘制各病种的总体生存曲线。结果:患者总体的1年、3年、5年OS分别为89.8%、77.4%和71.0%;男性患者5年OS为58.8%,女性患者为78.7%。在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患者的5年OS最高,为98.6%;胰腺癌患者最低,为11.4%。2013—2017年首次治疗的乳腺癌、肺癌和肾癌患者5年OS分别为90.0%、55.9%和80.7%,显著高于2008—2012年首次治疗患者,其他肿瘤未见显著上升。结论: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经规范诊治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预后,女性生存情况显著优于男性,乳腺癌和肺癌患者的生存改善可能归功于新的临床治疗和早诊手段。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系统评价沙利度胺(thalidomide,TLD)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s,PH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3期)、Web of Science(1986/2014-03)、Pub Med(1966/2014-03)、CNKI(1917/2014-03)、维普(1989/2014-03)、万方数据库(1998/2014-03),收集所有TLD联合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要求,对选择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2软件对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KPS评分、不同年限生存率、甲胎蛋白的变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590例PHC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TLD联合TA C E组治疗P H C的总有效率(R R合并=1.29,95%C I:1.15-1.44)、疾病控制率(R R合并=1.27,95%CI:1.16-1.39)、生活质量KPS评分(MD合并=9.23,95%CI:6.90-11.55)、半年生存率(RR合并=1.10,95%C I:1.01-1.20)、1年生存率(RR合并=1.25,95%C I:1.13-1.39)、2年生存率(RR合并=1.45,95%CI:1.18-1.78)、3年生存率(R R合并=1.7 0,9 5%C I:1.1 6-2.5 0)、V E G F水平的变化(M D合并=-123.64,95%C I:-143.72--103.55)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在药物性皮疹发生率方面,TLD联合TACE组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4.50,95%CI:2.34-8.64,P0.00001);在减少消化系应发生率(RR=1.08,95%CI:0.93-1.25)、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RR=1.12,95%CI:0.82-1.52)、降低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方面(R R=1.00,95%C I:0.72-1.39),T L D联合TA C E组与单纯TA C E组相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目前研究显示,与单纯TACE疗法相比,TLD联合TACE治疗PHC在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生活质量KPS评分、半年生存率、1、2、3年生存率、降低V E G F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安全性方面,TLD联合TACE组在药物性皮疹发生率方面明显高于单纯TACE组,而在消化系反应、骨髓抑制率、肝功能异常方面与单纯TACE组相似.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依维莫司联合全反式维甲酸(简称维甲酸)逆转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1耐药的作用。方法应用CD11b染色流式细胞术及硝基四唑氮蓝(NBT)还原实验检测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 Annexin V/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Beclin 1及早幼粒白血病-维甲酸受体融合蛋白(PML-RARα)、磷酸化核糖体S6激酶(P-P70S6K)、磷酸化4E结合蛋白1(P-4E-BP1) 等表达水平。结果与维甲酸组比较, 联用组能诱导耐药细胞株NB4-R1细胞的分化, 并将细胞增殖阻止在G 1期而对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100 nmol/L依维莫司组、1μmol/L维甲酸组、联用组、对照组NB4-R1细胞培养48 h后分化百分率分别为(2.29±0.57)%、(17.06±2.65)%、(54.47±4.91)%、(2.54±0.53)%; 处于G 1期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20±11.97)%、(33.54±6.25)%、(53.70±8.73)%、(27.40±6.01)%; 四组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30±0.14)%、(2.25±0.21)%、(2.40±0.28)%、(1.95±0.07)%。与维甲酸组比较, 联用组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P70S6K、4E-BP1分子磷酸化水平下降, LC3-II和Beclin 1的表达上调, 且能部分降解融合蛋白PML-RARα。 结论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能诱导NB4-R1细胞分化, 且能阻滞细胞周期而不致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依维莫司联合维甲酸抑制mTOR信号通路激活自噬作用从而降解PML-RARα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护生压疮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带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医院实习的12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名护生。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进行压疮培训,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压疮知识的掌握程度即理论考核、技能操作成绩,教学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对压疮知识的掌握程度即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远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5%的观察组护生对工作坊教学模式的效果表示满意,认为工作坊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临床实践能力,对临床工作有很大帮助。结论工作坊教学模式应用于压疮护理的临床带教,能让护生亲身体验压疮护理的过程,并参与其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护生思考,提高护生对压疮理论和技能的掌握,为临床实际工作中压疮护理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蒋巍  孙育民  李颖  王蓓  薛元媛  王骏 《心脏杂志》2015,27(2):249-250
1临床资料患者,男,43岁,因"四肢近端肌肉无力9个月,加剧1周"于2013年9月22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肌肉无力,以近端肌力减退为主,主要表现为上楼梯费力,提重物困难,易疲劳,尚可参加工作,无发热、皮疹、肌痛、感觉异常等,无明显晨轻暮重的波动现象,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劳动耐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下  相似文献   
60.
新医改环境下,临床医学人才的医德培养愈发重要,也越来越引起管理层重视。而医院文化环境对研究生医德培养可以起着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优秀的医院文化,能塑造并铸就研究生良好信念,强化研究生医德养成。结合传染病专科医院自身文化环境特点,探索传染病学研究生医德培养方式,对于传染病专科医院研究生医德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