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88篇
  免费   3704篇
  国内免费   2605篇
耳鼻咽喉   320篇
儿科学   537篇
妇产科学   464篇
基础医学   4222篇
口腔科学   782篇
临床医学   5309篇
内科学   5607篇
皮肤病学   370篇
神经病学   1530篇
特种医学   13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008篇
综合类   7332篇
现状与发展   8篇
一般理论   2篇
预防医学   2813篇
眼科学   1107篇
药学   4552篇
  36篇
中国医学   2474篇
肿瘤学   3246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1546篇
  2021年   2187篇
  2020年   1726篇
  2019年   1333篇
  2018年   1417篇
  2017年   1383篇
  2016年   1230篇
  2015年   1923篇
  2014年   2442篇
  2013年   2297篇
  2012年   3147篇
  2011年   3288篇
  2010年   2281篇
  2009年   1852篇
  2008年   2240篇
  2007年   2157篇
  2006年   2065篇
  2005年   1632篇
  2004年   1287篇
  2003年   1105篇
  2002年   998篇
  2001年   796篇
  2000年   777篇
  1999年   754篇
  1998年   473篇
  1997年   473篇
  1996年   413篇
  1995年   395篇
  1994年   339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230篇
  1991年   185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126篇
  1987年   119篇
  1986年   98篇
  1985年   70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发作性睡病与HLA—DQB1基因的相关性。方法 对3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分型技术测定HLA—DQB1等位基因,并与44例健康人检测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发作性睡病患者组DQB1*0602基因频率为40%,与正常对照组9.09%相比较明显增高;未检出DQB1*0401—0402基因,与正常对照组9.09%相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LA—DQB1*0602基因为中国发作性睡病人群的易感基因;HLA-DQB1*0401—0402基因为中国发作性睡病人群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52.
用~3H-亮氨酸参入法与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大鼠心肌蛋白质合成速度与心脏组织中神经肽Y(NPY)含量。结果显示NPY能显著促进心肌蛋白质合成,其最大效应较去甲肾上腺素(NE)大35%,所需浓度是NE的1/100。心肌梗塞后非梗塞区组织内NPY的含量在2天时无显著改变,15天时则降低71%,提示2~15天期间该区域NPY释放增加,此为非梗塞区心肌肥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3.
论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实务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医药卫生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的需要.在教学中,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模拟法庭、第二课堂活动,组织临床见习、毕业实习等途径,培养即有法律知识又有医药卫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4.
铜绿假单胞菌全细胞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用计算机控制,可程序升温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GC)仪分析48株铜绿假单胞菌标准株和临床株、部分常见假单胞菌、肠杆菌的细胞脂肪酸。结果表明:月桂烯酸(C12:1),月桂酸(C12:0)、十三碳烯酸(C13:1)、十三碳酸(C13:0)、肉豆劳动脑酸(C14:1)、十七碳稀酸(C17:1)、十七碳酸(C17:0)、硬脂酸(C18:0)和花生四烯酸(C20:4)是铜绿包菌有鉴别意义的脂肪酸,组成与  相似文献   
55.
目的:通过几种不同的检查方法调查人胃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情况及在慢性胃炎中的致病作用。方法:380例行消化道症状的就诊患者和432名健康体检者的胃粘膜活检标本分别行涂片、尿素酶试验、14C-尿素呼吸试验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人胃螺杆菌在上述两类人群中的感染率分别为2.11%和1.16%。涂片Gram染色和切片WS银染是目前诊断该菌感染较理想的手段,不论有无症状,患者在组织学上均伴有慢性炎症改变,根据形态学特点该菌可大致分为两型,分别与某些动物胃内的螺旋菌相似。结论:人胃螺杆菌在人群中感染率较低,可能是一种源自动物的慢性胃炎相关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56.
妇女妊娠期及分娩前后子宫肌层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证明,妇女非妊娠期子宫肌层内存在有胶原纤维网(CFN)。妊娠中期和晚期及分后CFN出现以时相性崩解和重建为主要特征的改建过程以适应子宫生理性能的巨大变化和功能需要。平滑肌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及肥大细胞参与改建过程。它们既参与CFN的溶解和吸收,又参与其重新形成,显示双重形态和功能。还对CFN改建的机理,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7.
以上海市四个区的交通警184人,打浦路隧道工58人为接触组,植物园工人106人为对照组,研究了汽车排气对其健康的影响。发现隧道工、交通警的主诉症状、客观体征和铅接触的生化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及0.01)。不论吸烟与否,隧道工血中HbCO含量的最高值都是在值勤后,系因值勤时吸入过量的CO所致。说明汽车排气对交通警及隧道工人的健康已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循环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 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 1(vasculaecelladhesionmolecule 1,VCAM -l)及L -选择素 (L -selection)水平及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OSAS患者 12例 (男性 9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 5 1.6±4 .8岁 )及 12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采用ELISA法检测OSAS患者入睡前、睡醒后血浆ICAM - 1、VCAM - 1及L -选择素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OSAS患者入睡前ICAM - 1,VCAM - 1及L -选择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ICAM - 1:4 0 2 .8± 4 8.2vs 2 0 8.4± 5 6 ,P <0 .0 5 ;VCAM - 1:814± 88.9vs 5 82±4 4 .5 ,P <0 .0 5 ;L -选择素 :1390 .4± 76 .8vs 10 4 4 .3± 80 .2 ,P <0 .0 1) ,睡醒后ICAM - 1及L -选择素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ICAM - 1:395± 4 5vs 2 0 5± 5 0 ,P <0 .0 5 ;L -选择素 :114 3.5± 196 .2vs 10 2 5 .6±5 0 .3,(P <0 .0 5 )。结论 :OSAS所致的低氧血症激活了循环黏附分子 ,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9.
甲基强的松龙对低温保存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Wistar大鼠肝脏离体灌流模型,用CMU—1号液,含有甲基强的松龙的CMU—1号液,以及缺血前预用甲基强的松龙后再用CMU—1号液分别对肝脏进行灌洗保存。检测LDH、ALT、肝组织匀浆SOD活性和MDA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甲基强的松龙对低温保存的离体大鼠肝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0.
Ultrastructure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brain death in the human donor hear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bstract Electromicroscopic examinations were carried out on 30 myocardial biopsies taken from 22 human donor hearts immediately after excision (prestorage) or immediately before transplantation (post-storage). All electron micrographs were independently examined by two morphologists. Eleven structures were examined in each micrograph, and each structure was scor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injury. A good interobserver correlation was obtained in 84 % of the structures scored. In the prestorage left ventricular biopsies ( n = 11), approximately 20 %-25 % showed moderate to severe ultrastructural injury. The ultrastructural injury observed in the poststorage left ventricular biopsies ( n = 15) was no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prestorage group, particularly injury to the sarcomere and mitochondria. A similar degree and pattern of injury was seen in the right ventricle ( n = 4). There was no evidence that an ischemic storage period of less than 6 h increased the degree of injury seen. However, there was a higher incidence of moderate to severe injury in those hearts excised from donors initially dependent on high inotropic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