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69篇
  免费   1376篇
  国内免费   1043篇
耳鼻咽喉   41篇
儿科学   154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1314篇
口腔科学   223篇
临床医学   1848篇
内科学   1773篇
皮肤病学   105篇
神经病学   569篇
特种医学   52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020篇
综合类   2602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1050篇
眼科学   270篇
药学   1468篇
  23篇
中国医学   1098篇
肿瘤学   1054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314篇
  2022年   643篇
  2021年   870篇
  2020年   695篇
  2019年   504篇
  2018年   480篇
  2017年   475篇
  2016年   453篇
  2015年   668篇
  2014年   843篇
  2013年   683篇
  2012年   1008篇
  2011年   1159篇
  2010年   809篇
  2009年   676篇
  2008年   670篇
  2007年   673篇
  2006年   627篇
  2005年   564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309篇
  2002年   228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20篇
  1999年   199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摘要:目的 观察氯普鲁卡因(CP)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的抑癌基因CDH1、APC及P16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终浓度的CP(0、1、1.5、2、3和4 mmol/L)处理癌细胞系HeLa和CaSki及正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 和RT-PCR检测1.5 mmol/L CP处理后各细胞CDH1、APC及P16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1.5 mmol/L CP作用96 h后,HeLa和CaSki抑制率分别为 (66.17±5.82) % 和 (69.12±6.89) %,显著高于HUVEC的 (21.78±3.12) %, 1.5 mmol/L CP处理宫颈癌细胞96 h后,CDH1、APC及P16基因启动子均有不同程度去甲基化,3种基因mRNA均增强或者恢复了表达。结论 CP可以抑制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CaSki增殖,诱导HeLa和CaSki的CDH1、APC及P16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并可增加或者恢复相应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2.
目的 观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中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转录因子GATA-3的基因表达,探讨T-bet和GATA-3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IL)-4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PBMCs中转录因子T-bet和GATA-3的基因表达.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血清中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4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GATA-3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患者血清IFN-γ浓度与T-bet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03,P<0.05),与GATA-3的表达水平无相关性(r=-0.5244,P>0.05);血清IL-4浓度与T-bet和GATA-3的表达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分别为-0.072,0.452,P均>0.05).结论 Th1特异性转录因子T-bet可能通过调节Th1型细胞因子IFN-γ的产生,介导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评估贝伐珠单抗治疗放射性脑坏死(cerebral radiation necrosis,CRN)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既往接受甘露醇及激素治疗失败的或初治的放射性脑坏死患者14例。所有入组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2组(5.0 mg/kg组每14 d重复1次和7.5 mg/kg组每21 d重复1次)。分别比较2组患者头颅MRI T1W1相增强病灶的变化情况及T2W1相病灶水肿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卡氏(KPS)评分改变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14例患者均完成了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2组患者KPS评分均较前改善,5.0 mg/kg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31.66分,7.5 mg/kg组KPS评分较治疗前平均提高27.50分。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RI T1W1相增强病灶的变化情况及T2W1相病灶水肿变化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5.0 mg/kg组CRN病灶体积平均减少(46.0±9.4)%(t=6.57,P<0.05),病灶水肿区体积平均减少(68.9±8.9)%(t=3.32,P<0.05),7.5 mg/kg组CRN病灶体积平均减少(53.9±10.7)%(t=7.89,P<0.05),病灶水肿区体积平均减少(77.1±14.3)%(t=4.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患者在CRN病灶平均体积及病灶水肿区体积的减小程度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mg/kg组患者总的治疗过程中与7.5 mg/kg组相比,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能明显改善放射性脑坏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5.0 mg/kg每14 d重复1次的治疗方案安全性与7.5 mg/kg每21 d重复1次的治疗方案相似,对CRN的治疗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4.
吴红娟  沈苗  陈雪峰  应倩  陈建红  梁冠冕  刘丽华   《护理与康复》2017,16(11):1151-1155
目的评估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中长期生活质量,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宫颈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1 084例放射治疗后13~36个月的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26.84±16.01)分,其中生理状况(24.48±4.19)分,社会/家庭状况(17.96±3.64)分,情感状况(20.17±3.62)分,功能状况(19.24±4.52)分,宫颈癌特异模块(44.99±3.77)分。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婚姻状况、性生活、年龄、肿瘤分期、放射治疗相关后遗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肠道功能紊乱、性生活、婚姻状况是患者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膀胱功能紊乱、下肢水肿、更年期症状、肿瘤分期。结论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后中长期生活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影响因素做好健康管理,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5.
 目的 探讨微波原位灭活联合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侵袭范围超过骨全长2/3)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12年4月对19例侵袭范围超过骨全长2/3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瘤患者采用微波灭活联合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男12例, 女7例;年龄11~65岁, 平均47岁。原发恶性骨肿瘤11例,转移瘤8例。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6例、肱骨近端3例、股骨近端2例。术前X线、CT显示骨干皮质破坏小于骨全长的1/3,而MRI显示肿瘤侵袭范围超过骨全长2/3。依据MRI确定截骨范围,定制肿瘤型人工假体。采用常规肿瘤假体置换入路,按广泛切除原则充分显露瘤段骨及软组织肿块。使用铜网保护瘤段骨周围软组织,用2 450 MHz微波将瘤段骨内部加热到50 ℃,持续20 min,按术前测量长度进行截骨,人工关节假体重建,逐层缝合组织及皮肤。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0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600 ml。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7年。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复发,带瘤生存;2例术后其他部位转移,死亡;余8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或转移。6例转移瘤患者分别于术后5~20个月出现其他部位转移,死亡;2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原位复发或转移。3例肱骨近端肿瘤患者术后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受限,其余患者无关节功能受限。结论 微波灭活联合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髓腔内广泛受累的四肢恶性骨肿瘤,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6.
目的:建立测定小鼠肝脏中16种胆汁酸浓度的LC-MS/MS法,并将测定结果应用于比较Nrf2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型小鼠胆汁酸代谢谱。方法:小鼠肝脏样品加入70%乙腈匀浆,用甲醇沉淀匀浆液中的蛋白并高速离心,取上清液置进样瓶, 用XtimateTM C18柱分离,以甲醇-醋酸铵及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1,进样5 μl分析。结果:16种胆汁酸在0.013~8.000 μmol·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浓度为0.013 μmol·L-1,肝脏匀浆液加样回收率在94.9%~112.8%之间,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处理简便,适用于肝脏中胆汁酸浓度的测定,为生物样品中胆汁酸含量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7.
目的观察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复方阿胶浆治疗产后贫血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和分析产后贫血的护理要点。方法将138例产后贫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阿胶浆治疗,蔗糖铁注射液治疗3 d,复方阿胶浆治疗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等指标的变化,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22%,低于观察组的79.7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RBC,Hb,HCT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较治疗前有显著上升(P<0.05),而T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SF升高更明显,而TIBC下降更多(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蔗糖铁注射液联合复方阿胶浆治疗产后贫血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促进红系造血、改善患者贫血症状,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8.
目的探讨瘦素对肺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FL-1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用(0~200)ng/m L重组人瘦素(r HL)干预或联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处理HFL-1细胞,Western blot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AKT(p-AKT)的表达。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1型胶原蛋白含量。结果 (50、100、200)ng/m L的r HL处理HFL-1细胞48 h,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上调;与200 ng/m L r HL或5 ng/m L TGF-β1单独处理的细胞相比,200 ng/m L r HL和5 ng/m L TGF-β1联合处理HFL-1细胞48 h,HFL-1细胞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r HL能够上调HFL-1细胞p-AKT的表达,LY294002可抑制r HL对HFL-1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与对照组相比,(12.5、25、50、100、200)ng/m L作用72 h,细胞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50~200)ng/m L r HL作用48 h,细胞上清液中1型胶原蛋白含量明显升高。结论瘦素能够促进肺成纤维细胞向肌纤维母细胞转分化,其作用机制与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9.
Oxalic acid,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carboxylic acids, is expected to b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 of oxalic acid to the generation of new particles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C2H2O4)(CH3NH2)n (n = 1–4)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PW91PW91/6-311++G(3df,3pd) level of theory. We found that clusters formed by oxalic acid and methylamine a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more the atoms participa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a ring-like structure, the more stable is the cluster. In addition, via the analysis of atmospheric relevance, it can be revealed that clusters of (C2H2O4)(CH3NH2)n (n = 1–4) have a noteworthy concentration in the atmospher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se clusters could be participating in new particle formation. Moreover, by comparison with (H2C2O4)(NH3)n (n = 1–6) species, it can be seen that oxalic acid is more readily bound to methylamine than to ammonia, which promotes nucleation or new particle formation. Finally, the Rayleigh 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clusters of (C2H2O4)(CH3NH2)n (n = 1–4)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determine their atmospheric implications.

Oxalic acid,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carboxylic acids, is expected to b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