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34篇 |
免费 | 886篇 |
国内免费 | 5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4篇 |
儿科学 | 144篇 |
妇产科学 | 79篇 |
基础医学 | 492篇 |
口腔科学 | 229篇 |
临床医学 | 1044篇 |
内科学 | 551篇 |
皮肤病学 | 58篇 |
神经病学 | 191篇 |
特种医学 | 387篇 |
外科学 | 648篇 |
综合类 | 2355篇 |
现状与发展 | 1篇 |
预防医学 | 1030篇 |
眼科学 | 81篇 |
药学 | 968篇 |
19篇 | |
中国医学 | 937篇 |
肿瘤学 | 4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20篇 |
2022年 | 295篇 |
2021年 | 384篇 |
2020年 | 347篇 |
2019年 | 176篇 |
2018年 | 188篇 |
2017年 | 248篇 |
2016年 | 205篇 |
2015年 | 347篇 |
2014年 | 439篇 |
2013年 | 558篇 |
2012年 | 814篇 |
2011年 | 834篇 |
2010年 | 792篇 |
2009年 | 659篇 |
2008年 | 666篇 |
2007年 | 563篇 |
2006年 | 583篇 |
2005年 | 433篇 |
2004年 | 280篇 |
2003年 | 216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51篇 |
2000年 | 98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3篇 |
1956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4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通过研究丙泊酚和异氟醚麻醉对青、老年大鼠Morris水迷宫训练成绩及海马CA1区脑神经元FOS核蛋白(c-Fos)和EGR-1核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麻醉后脑神经元分子水平变化与行为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雄件SD大鼠3月龄(青年组)和20月龄(老年组)各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不麻醉)、训练组(不麻醉,行Morris水迷宫训练)、丙泊酚组(丙泊酚100 mg·kg-1·h-1,ip;分别于麻醉2 h/4 h后的2 d/2周行Morris水迷宫训练:P2d,P4d,P2W,P4W)、异氟醚组(异氟醚1.2%;分别于麻醉2 h/4 h后的2 d/2周行Morris水迷宫训练:I2d,I4d,I2W,I4W).Morris水迷宫实验连续进行5 d,每天2次,记录逃避潜伏期变化,用以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行为学实验后立即分离海马组织CA1区,应用免疫组化法和酶标法半定量检测c-Fos和EGR-1核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 4 h异氟醚麻醉后,大鼠的认知功能损害均可持续至麻醉后2周,尤以老年大鼠常见且程度严重,表现为学习速度和记忆质量均有所下降(P<0.05),青年组大鼠学习速度略有下降(P<0.05);4 h丙泊酚麻醉后,老年组大鼠认知功能改变可持续至麻醉后2周,但与异氟醚麻醉相比程度较轻,主要表现为学习速度减慢(P<0.05).免疫组化法和酶标法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orris水迷宫训练后,大鼠海马CA1区c-Fos和EGR-1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I4d,I4W组老年大鼠和P4d组青年大鼠c-Fos阳性细胞率与单纯训练组大鼠相比有所下降(P<0.05);I4d组老年大鼠EGR-1阳性细胞率与单纯训练组大鼠相比有所下降(P<0.05).结论 麻醉可能会引起大鼠行为学改变,可持续至麻醉后2 d至2周;随着麻醉时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加,改变更为明显,且异氟醚作用较丙泊酚显著.麻醉对大鼠海马CA1区c-Fos和EGR-1表达的影响可能是导致大鼠行为学改变的机制.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用容量性肺动脉导管收集右心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的压力、容量数据,并计算心室收缩末期弹性(end-systolic elagtance,Ees)、舒张未僵硬度(end-diastolic stiffness,EED)、有效动脉弹性(arterial effective elastance,Ea)、Ees/Ea,借以评价肝移植术中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12例拟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ASA Ⅱ-Ⅳ级;无心脏病史,心功能Ⅰ或Ⅱ级;不合并肺动脉高压[以插入漂浮导管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25 mm Hg为标准]及其他肺部疾病.全麻后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放置容量性肺动脉导管.于切皮前麻醉稳定时、无肝期10 min、新肝期10 min、术毕缝皮时,4个时点收集数据,包括①记录右心血流动力学参数;②计算Ees、EED、Ea、Ees/Ea.结果 与切皮前相比,无肝期心指数(cardiac index,C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 ejection fraction,RVEF)、右心室作功指数(fight ventricular stroke work index,RVSWI)、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rous pressure,CVP)、MPAP、每博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RVEDV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等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新肝期均相应增加.术毕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Ees在4个时期未见明显变化(P0.05).EED无肝期显著下降(P<0.05),新肝期显著升高(P<0.05),术毕时恢复至切皮前水平.PVRI与Ea变化趋势一致,无肝期和新肝期增加,但没有显著性.与切皮前相比,无肝期的Ees/Ea比下降(P<0.05).结论 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肝移植患者术中无肝期和新肝期RVEF下降与前负荷剧降及后负荷增加有关,不代表心肌收缩能力降低.新肝期右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表现为室壁僵硬度增加,EED下降.术毕时,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并且右心室功能与肺循环的状态能够匹配.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对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的疗效. 方法 选择GCS 3~8分sTBI患者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冰袋降温组(Bag组)和冰毯降温组(Blanket组),每组10例.前者用冰袋置大血管处降温,后者用冰毯(设定鼻咽温33 ~34℃)降温,均维持术中和术后48 h.两组均于术前10 min(To)和术后8,12,24,48,72 h(T1、T2、T3、T4、T5)记录颅内压、脑灌注压(CPP)和GCS评分;T0、T3、T4、T5及术后96 h(T6)取静脉血以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和S-100β蛋白浓度.记录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Bag组T1~T5时体温较T0降低不显著(P>0.05),NSE(T3~T6)、S-100β(T3~T6)及MBP(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 T5时较T1升高,CPP T3 ~T5时降低(P<0.05).Blanket组体温T1~T5时较T0显著降低(P <0.001); NSE(T3~T6)、MBP(T5 ~T6)及S-100β(T4~T6)升高(P <0.05或0.01);颅内压T2~T6时较T1升高(P<0.05),CPP降低不显著(P>0.05).与Bag组比较,Blanket组体温(T1~T5)低,颅内压(T2~T5)低,CPP(T3~T5)高,NSE(T4 ~T6)、MBP(T4~T6)及S-100β(T6)低(P<0.05或0.01).两组GCS和G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冰毯术中、术后亚低温治疗可减轻sTBI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4.
超声影像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中,为指导手术、预测手术效果及进行手术后的随访观察寻求一种简单、快捷、有效、无创的方法。方法 应用超声高频(5.5~10MHz)探头,探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发生并发症者乳房的超声影像,观察注射物分布情况及组织结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决定手术入路及范围,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1999~2003年我们共检查40例80只乳房,超声影像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术后随访与预测效果相同。结论 超声影像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中能够准确地指导手术,预测手术效果,并可进行手术后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肺小动脉栓塞早期犬全身血液动力学、呼吸功能及凝血的改变。方法 成年犬8只,体重(15.5-16.5)kg,经全麻插管后开放右侧股静脉注入100个自体血栓。同时开放对侧股动、静脉连续测量栓塞前后平均肺动脉压(PMAP)、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动脉舒张压(PADP)、肺毛细血管嵌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动脉血气及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lner)、S反应蛋白(PS)、C反应蛋白(PC)、组织纤溶酶原活化剂(t-PA)]的变化。结果 肺小动脉栓塞即刻PMAP、PASP、PADP和PVR显著性升高,1h后下降,呼吸功能无明显变化,凝血指标D-dimer升高差异有显著性,2h后下降至栓塞前的水平。病理可见肺出血、肺实变和小动脉血栓形成。结论 肺小动脉栓塞可引起肺组织损伤和动脉血栓形成,早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以及D-dimer的变化,但是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6.
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 总被引:248,自引:4,他引:248
目的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名受试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静脉芬太尼(2.5μkg诱导,0.03μg·kg-1·min-1维持)复合吸入66%氧化亚氮麻醉,试验组使用静脉瑞芬太尼(2μg/kg诱导,0.2μ·kg-1·min-1维持)复合吸入66%氧化亚氮麻醉。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有:手术刺激时的应激反应,如血压、心率、流泪、麻醉质量。安全性的观察指标有:血压和心率、麻黄碱、阿托品、纳洛酮、乌拉地尔的使用量、手术失血量、心电图变化、术前和术后48 h内血中ALT、AST、肌酐、尿素氮、停止麻醉到可以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前的PETCO2或PaCO2、停止麻醉(关闭氧化亚氮)后呼唤名字可以睁眼时间、术后送往麻醉恢复室或ICU情况以及不良事件。结果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本试验剂量下,药效作用相似,但镇痛作用瑞芬太尼强于芬太尼,停止输注后其作用消退快于芬太尼。结论 国产瑞芬太尼用于全麻可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且具有与芬太尼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在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松解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小鼠心肌I/R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冠状动脉结扎45 min,再灌注3h)及PD+I/R组(I/R前30 min静脉注射钙蛋白酶抑制剂-PD150606 1 mg/kg)。再灌注结束后,测定各组心肌梗死面积、细胞色素C含量、caspase-3活性。结果:与I/R组相比,PD150606预处理组心肌梗死区域面积明显减小,且PD150606能明显抑制由I/R引起的细胞色素C含量及caspase-3活性增加。结论:钙蛋白酶活化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在小鼠心肌I/R损伤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日照妇幼保健院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两组,常规治疗组进行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匹多莫德治疗.就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L-10、CD4+、免疫球蛋白E和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匹多莫德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x2=6.243,P<0.05).其中,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9.57%;匹多莫德组总有效率93.48%.匹多莫德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和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3,P>0.05).其中,匹多莫德组有1例出现口干,常规治疗组有1例出现恶心,发生率均为2.17%.治疗前两组患儿在IL-10、CD4+、免疫球蛋白E三项指标上相似(P>0.05).匹多莫德组患儿治疗后CD4+、IL-10、 免疫球蛋白E(38.43±6.25)%、(74.43±8.36)μg/L、(103.56±4.11)ng/L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30.64±3.13)%、(65.42±7.48)μg/L、(158.46±9.13)ng/L(P<0.05).结论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