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168篇
  免费   8624篇
  国内免费   5794篇
耳鼻咽喉   810篇
儿科学   1192篇
妇产科学   520篇
基础医学   6460篇
口腔科学   1399篇
临床医学   9520篇
内科学   8830篇
皮肤病学   859篇
神经病学   3124篇
特种医学   335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4篇
外科学   8638篇
综合类   20122篇
现状与发展   21篇
预防医学   7696篇
眼科学   1437篇
药学   9768篇
  104篇
中国医学   7619篇
肿瘤学   5099篇
  2024年   340篇
  2023年   1045篇
  2022年   2493篇
  2021年   3396篇
  2020年   2937篇
  2019年   1946篇
  2018年   2064篇
  2017年   2505篇
  2016年   2125篇
  2015年   3375篇
  2014年   4360篇
  2013年   5055篇
  2012年   7000篇
  2011年   7660篇
  2010年   6579篇
  2009年   5714篇
  2008年   6088篇
  2007年   5805篇
  2006年   5290篇
  2005年   4375篇
  2004年   3480篇
  2003年   3165篇
  2002年   2682篇
  2001年   2070篇
  2000年   1540篇
  1999年   870篇
  1998年   438篇
  1997年   403篇
  1996年   323篇
  1995年   276篇
  1994年   257篇
  1993年   159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3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4篇
  1980年   11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8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以基质金屑蛋白酶AP—N为靶点,寻找新的抗癌活性化合物。方法 以3—氨基—2—羟基--4—苯基丁酸—亮氨酸(AHPA-Leu)为先导化合物,借助计算机分子结构优化处理进行合理药物设计,合成了8个结构全新的AHPA衍生物,并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内、体外初步药效学评价。结果与结论 初步药效学评价表明,所合成的化合物能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抑制S180肿瘤生长,其中化合物Ⅵ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设计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诺氟沙星衍生物。方法 采用2-甲基-5-硝基咪唑、诺氟沙星等为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目的物;测定目的物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 合成的9个化合物的结构经MS、^1H-NMR和元素分析所确证。结论 合成了9个未见报道的新化合物,体内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其中的3个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化学合成AP-N抑制剂类天然抗癌化合物AHPA-Val甲酯,初步探讨其抗癌作用与免疫学活性的关系。方法以丙烯酸、苯甲醛和缬氨酸甲酯为起始原料,经氯代、硝化、消除、加成、缩合和催化氢化等7步反应合成了AHPA-Val甲酯,用荷S180的昆明系小鼠进行初步抑瘤活性试验和增强免疫功能试验。结果AHPA—Val甲酯的化学结构经IR和1H—NMR波谱解析和元素分析所证实。在20 mg/(kg·d)剂量下,对小鼠S180的抑瘤率为28.3%,免疫学廓清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HPA—Val甲酯的抗癌活性与其对机体的免疫增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4.
哮喘药物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是一种多因性疾病,遗传因素在其病理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使不同病人的疾病表型有极大的不同,某些基因是哮喘发生的易感因素,某些基因是哮喘发生的调节因子。它们会影响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药物基因组学的目的就是要运用这方面的数据对个体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本文综述了哮喘药物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进展,β2肾上腺素受体基因的多态性影响患者对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反应性,5-脂氧合酶和白三烯C4合成酶基因的多态性也影响对白三烯途径治疗措施的效应,但尚未确定影响抗胆碱疗法效应和参与皮质激素耐受机制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995.
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布洛芬缓释胶囊和芬必得胶囊的人体生物利用度。方法:用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口服单剂量和多剂量两种制剂600 m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布洛芬的浓度,计算两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口服单剂量国产布洛芬缓释胶囊与芬必得胶囊后布洛芬的AUC_(0-24)分别为208.74±43.74和205.54±39.43 mg·h·L~(-1),t_(max)分别为4.85±0.81和5.20±1.06 h,C_(max)分别为25.40±4.00和25.47±4.50mg·L~(-1),以AUC_(0-24)计算,国产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3±25.50)%。口服多剂量国产布洛芬缓释胶囊与芬必得胶囊后布洛芬的AUC~(ss)分别为170.81±24.87和172.93±29.76 mg·h·L~(-1),t_(max)分别为4.90±0.97和4.65±1.09 h,C_(max)分别为27.31±5.45和26.87±3.79 mg·L~(-1);C_(min)分别为6.13±1.60和5.94±1.84 mg·L~(-1),波动度分别为(146.45±36.69)%和(149.10±22.61)%。以AUC~(ss)计算,国产布洛芬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68±10.22)%。结论:国产布洛芬缓释胶囊与芬必得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格列美脲对单纯饮食或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多中心、开放性、非对照性临床研究,入选患者给予格列美脲1~4 mg,每日早餐前顿服,疗程16周。试验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129例患者人选,122例患者完成试验,格列美脲治疗16周空腹和餐后2h血糖平均分别下降1.3和1.8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8%。治疗后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无变化,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患者体重指数平均增加0.3 kg·m~(-2)。与格列美脲治疗有关的主要不良事件为低血糖反应和消化道症状,16例次与药物有关的低血糖反应均为轻度,进食后可自行缓解。对血脂和血压无不良影响。结论 格列美脲可以进一步降低单纯饮食控制或应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且不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副作用小,耐受性好,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评价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  2 0 0例行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 ,另 2 0 0例行新式剖宫产。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 gar评分等 ,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平均出血量为 138 85± 5 3 74ml,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平均出血量 190 5± 5 9 18m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娩头困难例数、子宫切口撕裂例数、新生儿Apgar评分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少 ,优于新式剖宫产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8.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颞下经岩骨入路手术处理斜坡及脑干腹侧病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各主要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 颞下硬脑膜外经前内侧的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的岩浅大神经沟及岩上窦所形成的三角区磨削岩骨尖。其周围结构的测量结果为:上半规管垂直于岩骨嵴,位于弓状隆起下方,耳蜗位于内听道前方、岩骨颈内动脉膝后方,内听道位于上半规管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中央。20侧中有2侧面神经膝裸露,耳蜗至膝状神经节的距离约为3.30 mm±0.79 mm,耳蜗距颈内动脉膝约2.48 mm±1.14 mm,内听道距岩斜缝约16.03 mm±1.94 mm,颈内动脉水平段距岩上窦约10.73 mm±2.00 mm。结论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能增加岩斜坡及脑干腹侧的显露,但显露范围有限,且需一定程度的颞叶牵拉。同时可能因为不熟悉解剖而误伤耳蜗、颈内动脉及第Ⅶ脑神经、第Ⅷ脑神经,选择应用时应审慎考虑。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鼻腔神经部分切断术和下鼻甲粘骨膜下血管神经离断术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1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鼻腔神经部分切断术与下鼻甲粘骨膜下血管神经离断术。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10例临床症状消失,体征明显改善;7例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征改善;1例无效。总有效率94.4%。结论:鼻腔神经部分切断和下鼻甲粘骨膜下血管神经离断术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茎突CT薄层冠状扫描在诊断茎突过长综合征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一点一线垂直法”茎突CT薄层冠状扫描在诊断茎突过长中的价值。方法测量72例双侧茎突的长度、方位、形态、厚度、尖端与咽侧壁距离,总结茎突过长病人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结果 ①41例67侧长度超过3.0cm,符合茎突过长的诊断;②12例12侧茎突虽未超过3.0cm(均在2.5~2.9cm),且茎突方位角>20°、末端与咽侧壁的距离<20mm,并有临床症状的应考虑茎突过长综合征;③按茎突的形态进行分型:锥型(分直锥、弧锥),束状型,分节型,发育不良型。其中分节型与临床症状有密切关系。结论 ①茎突CT薄层冠状扫描能清晰显示茎突的长度、形态、厚度、末端与咽侧壁距离,是诊断茎突过长的一种可靠方法;②“一点一线垂直法”茎突CT薄层冠状扫描无需进行图像重建,可操作性强、简捷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