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90篇
  免费   3637篇
  国内免费   2528篇
耳鼻咽喉   379篇
儿科学   576篇
妇产科学   122篇
基础医学   1945篇
口腔科学   575篇
临床医学   4235篇
内科学   2603篇
皮肤病学   331篇
神经病学   845篇
特种医学   1483篇
外科学   3298篇
综合类   9879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4126篇
眼科学   520篇
药学   4693篇
  61篇
中国医学   4033篇
肿瘤学   1542篇
  2024年   237篇
  2023年   541篇
  2022年   1230篇
  2021年   1606篇
  2020年   1407篇
  2019年   684篇
  2018年   711篇
  2017年   1043篇
  2016年   788篇
  2015年   1391篇
  2014年   1862篇
  2013年   2311篇
  2012年   3202篇
  2011年   3398篇
  2010年   3244篇
  2009年   2786篇
  2008年   2832篇
  2007年   2682篇
  2006年   2385篇
  2005年   1895篇
  2004年   1322篇
  2003年   1044篇
  2002年   798篇
  2001年   777篇
  2000年   578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时,肝窦内皮细胞的变化。方法 利用抗肝窦内皮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对大鼠肝移植后定期采取的肝组织标本染色。结果 对照组(LEW-LEW)于第4天在肝窦壁内可见ICAM-1的强染色,但是昆布氨酸、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在实验基间均未见到。高度排斥反应组(ACI-LEW)移植后第1在开始发现ICAM-1的强染色。中度排斥反应组(BN-LEW)移植后第1天开始发现ICAM-1的强染色,移植后1个月开始肝窦壁出现第Ⅷ因子相关抗原。结论 说明慢性排斥反应引起的肝损伤,不仅是以肝动脉为中心的血管损伤,同时也损伤肝窦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观察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肝脏钠泵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分别给大鼠注射哇巴因 (2 0 μg· kg- 1·d- 1 )、地高辛 (32 μg·kg- 1·d- 1 )和生理盐水 (1m L· kg- 1·d- 1 ) ,观察给药后 6wk大鼠血压的动态变化 ;并分别应用分子生物学 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探讨各组大鼠肝脏钠泵 α1 ,α2 及 α3 亚单位 m 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 .结果 给予哇巴因 2 wk后大鼠血压开始升高 ,至 6 wk时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17.7± 1.2 ) vs(15 .4± 1.1) k Pa,P<0 .0 1) ,而实验过程中地高辛组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无论是在 m 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 ,哇巴因对大鼠肝脏钠泵α1 亚单位表达无影响 ,而地高辛使α1 亚单位表达增强 ;两组大鼠 α2 亚单位表达均无改变 ;哇巴因使 α3 亚单位蛋白水平表达减弱 ,而 m RNA水平增强 ,地高辛组大鼠肝脏钠泵 α3 亚单位无论在 m 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增强 .结论 哇巴因在高血压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哇巴因与地高辛可导致不同的钠泵基因表达改变 ,为进一步揭示内源性哇巴因生理与病理作用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与毒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3.
采用固定床流动装置考察了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酸的新工艺,并对该过程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开发。结果表明,以硅胶为载体、铬氧化物为助剂、Pd和H3PO4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15和0.30时(以载体的质量计),催化剂具有最佳活性,此时乙烯的转化率和乙酸的选择性分别可达4.4%和68.9%,乙酸的单程时空收6率达134g/(L.h)。  相似文献   
24.
环孢素A对实验大鼠脑缺血治疗作用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进一步证实免疫因素在脑缺血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将 6 0只局部脑缺血模型SD大鼠分为缺血 3d ,1周和 2周 3个缺血时间组 ,每组分为生理盐水对照和环孢素A治疗两个部分 ,进行TTC和HE组化染色实验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 (t检验 )。【结果】脑缺血 1周 ,环孢素处理组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轻 ,脑梗塞体积和死亡的神经元数量在环孢素A处理组分别为 3 2 %和 15 8/ 0 0 6 2 5mm2 ,而生理盐水组则为 5 9%和 2 2 1/ 0 0 6 2 5mm2 ,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但在脑缺血 3d和 2周组 ,上述变化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环孢素A对实验大鼠的缺血性神经元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结果提示免疫因素的介入 ,加重了脑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25.
甲状腺切除病例喉返神经损伤的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并发症--喉返神经(RLN)麻痹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563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RLN损伤与术式、RLN在术中是否被分离保护以及与甲状腺疾病的病理关系。结果:RLN损伤率是7.8%,与组织病理恶性程度明显相关(P〈0.01),但术中如明确找到RLN并加以保护,术后则无RLN永外性损害,暂时麻痹仅1.6%。结论:术中对RLN的保护应该强调避免医源性  相似文献   
26.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局部野放射治疗骨转移瘤的3种分割方法,以寻求产生最好效果的方法。材料和方法 104例骨转移患者,其中30例单次放疗8 Gy,31例4 Gy×5次,43例2 Gy×20次。结果与结论 2 Gy×20次的放疗方法产生较高的疼痛缓解率,较低的疼痛复发率,说明较高剂量的、分割照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起始密码下游序列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局部序列间的匹配关系对基因表达效率的影响。方法 :我们一方面对人IL_2、人IL_8、人IL_6 ,人GM_CSF、人G_CSF、人IL_1ra、人IL_9等全长cDNA序列及 5′末端局部序列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序列进行匹配性进行分析 ,寻找序列匹配性与表达效率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 ,对人IL_6、人GM_CSFcDNA 5′端序列进行沉默突变 ,增强其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序列间的匹配性 ,并克隆入pKpL4表达型质粒载体 ,通过大肠杆菌进行表达 ,实验验证序列匹配性与基因表达效率的关系。结果 :分析发现起始密码下游局部序列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核酸匹配性越好 ,则目的蛋白表达效率越高 ;目的基因编码区内与 16srRNA 3′ +146 9——— +1482间的最大匹配区域越靠近 5′末端 ,目的蛋白表达效率越高。通过对人IL_6、人GM_CSFcDNA 5′末端序列进行沉默突变 ,改善其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序列的匹配性后 ,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均呈不同程度地提高。结论 :提高起始密码下游序列与 16srRNA 3′端 +146 9——— +1482局部序列间的匹配性 ,可增强目的基因的表达效率。  相似文献   
28.
Anter  AM 肖琼 《医学教育探索》1999,(6):555-558577
在常压-2.0MPa的系统压力下测定了滴流床中气-液两相并流下流动的动持液量,了气-液流率,液相粘度,填料大小,压力以及床层高度对动持液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中液体流率动持流量增加,气体流率增加时,结果相反粘度的增加对动持液量的影响不大,动持液量随填料空隙率的增大而变小。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对111眼屈光范围球镜在-3.00 ̄-17.00D及柱镜在-0.50D ̄-4.50D范围的患者进行了PRK术后的分析。方法 采用美国VISX20/20B准分子激光系统的最新软件包进行角膜切削,并行术前后的主客观验光及角膜透明度检查。结果与结论 准分子激光PRK术是目前理想的屈光手术之一,特别对于中低度近视尤为适合,对高度近视则其预见性稳定性较差,并发症的发生并未成为影响术后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0.
胃肠道淋巴瘤的淋巴结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小龙  袁孝宾 《癌症》1992,11(2):97-99
无论临床及病理均熟知癌常沿淋巴道转移,肉瘤则易沿血道转移,但恶性淋巴瘤出现扩散时,无论专著或文章中均采用“累及”而避免使用转移一词。我们通过胃肠道原发的淋巴瘤材料中,观察其切除标本中的系膜淋巴结,发现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有10例从原发管壁累及到了系膜淋巴结的某一部分,这种淋巴结中瘤组织与固有淋巴结结构分界清楚,瘤细胞与固有淋巴细胞明显不同,根据肿瘤转移的定义,我们认为,淋巴瘤也可以明确地说是与其它恶性肿瘤一样,具有沿淋巴道转移的生物学行为的,在日常工作中是可以用转移一词来简明地做出诊断报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