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532篇 |
免费 | 9499篇 |
国内免费 | 479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92篇 |
儿科学 | 1601篇 |
妇产科学 | 429篇 |
基础医学 | 5527篇 |
口腔科学 | 1759篇 |
临床医学 | 10543篇 |
内科学 | 7300篇 |
皮肤病学 | 943篇 |
神经病学 | 1903篇 |
特种医学 | 352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961篇 |
综合类 | 24227篇 |
现状与发展 | 28篇 |
预防医学 | 10723篇 |
眼科学 | 1003篇 |
药学 | 10223篇 |
155篇 | |
中国医学 | 9097篇 |
肿瘤学 | 398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1309篇 |
2023年 | 1412篇 |
2022年 | 2870篇 |
2021年 | 3529篇 |
2020年 | 3024篇 |
2019年 | 1788篇 |
2018年 | 1778篇 |
2017年 | 2449篇 |
2016年 | 1891篇 |
2015年 | 3317篇 |
2014年 | 4267篇 |
2013年 | 5552篇 |
2012年 | 7754篇 |
2011年 | 8415篇 |
2010年 | 7632篇 |
2009年 | 6892篇 |
2008年 | 7061篇 |
2007年 | 6894篇 |
2006年 | 6155篇 |
2005年 | 4656篇 |
2004年 | 3436篇 |
2003年 | 2710篇 |
2002年 | 2081篇 |
2001年 | 1892篇 |
2000年 | 1473篇 |
1999年 | 544篇 |
1998年 | 156篇 |
1997年 | 107篇 |
1996年 | 127篇 |
1995年 | 84篇 |
1994年 | 81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9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5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59年 | 15篇 |
1958年 | 24篇 |
1957年 | 20篇 |
1956年 | 10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了解早产儿成长至学龄期的体智力发育。方法联系曾住我院NICU的早产儿,胎龄≤35周或体重≤2000g现已成长至学龄期,自愿参与测查85例,进行智商测定,记录学习成绩,测量身高、体重。将胎龄、体重分别分组进行比较,并将早产组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同时整理早期临床资料用多元回归分析寻找母婴疾病对婴儿远期体智力发育的影响。结果本组早产儿平均胎龄(32·8±1·7)周,平均出生体重(1793±357)g,平均测查年龄(9·74±1·86)岁,正常同龄对照组209例。早产组胎龄体重不同,成长至学龄期的智商(IQ)及学习成绩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产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学习成绩比较,其中英文、数学较差,t值分别为(5·623)及(4·761),P<0·001。早产组胎龄体重不同其组间及与对照组8-9岁同龄儿比较,体重及身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妊高征外,早产儿生后窒息、肺炎、败血症等疾病对成长至学龄期儿童的体智力发育无显著影响。结论本组早产儿以32~34周及1500~2000g为主,成长至学龄期的IQ值及体重身高在正常范围,部分学习成绩较足月正常儿稍差。 相似文献
62.
口服葡萄糖对新生儿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能否增加健康新生儿心率及健康新生儿心率与葡萄糖水平、喂养途径的关系。方法对73例健康新生儿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在无任何疼痛应激情况下,随机分为3组,A组(n=25)用注射器予50%葡萄糖溶液口服;B组(n=21)用注射器予10%葡萄糖溶液口服;对照组(n=27)用注射器予蒸馏水口服。待心率恢复一段时间后,改变喂养方式,同组分别用橡皮奶头吸吮上述同组液体。记录两种喂养方式:3组开始时3 min、给液后1、2、3 min不同时间点心率。结果同一喂养方式中予50%、10%葡萄糖溶液组两组心率变化无显著意义(P>0.05),但两组心率变化分别较蒸馏水组明显增快(P<0.01)。不同喂养方式中吸吮喂养组心率增快分别高于同一种溶液注射器喂养组(P<0.05)。喂养过程中心率达高峰,随后渐降低。结论在无疼痛刺激下,口服葡萄糖本身能增加健康新生儿心率,但心率增加与葡萄糖水平无关。健康新生儿心率与喂养途径有关,吸吮动作可增加新生儿心率。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因肝功能衰竭而接受肝移植治疗患者的病因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肝功能衰竭肝移植受体41例,分析临床病史、血清病毒学指标、病肝质量以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41例中男33例,女8例,中位年龄44.1岁.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亚急性肝功能衰竭5例,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功能衰竭1例,其余30例既往均有慢性肝病、肝硬化史,近期病情加重出现肝功能衰竭.以上各类患者手术摘除肝脏的平均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别(P<0.05).组织病理学改变包括:①肝脏呈新鲜大块、亚大块坏死,仅见少量再生肝细胞;②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较为明显;③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广泛性大块、亚大块坏死,同时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④在肝硬化背景上出现活动性炎症伴明显淤胆,有些假小叶呈现片状坏死或自溶;⑤少见类型肝功能衰竭如急性妊娠脂肪肝和移植后纤维化淤胆性肝炎.结论目前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与病理均缺乏统一规范的诊断标准,是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中的难点,需不断积累病例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4.
65.
66.
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OLT)中肺损伤的程度,探讨乌司他丁(UTI)对OLT中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择期行OLT手术患者随机分为UTI组和对照组各20例,UTI组(n=20)切皮后将UTI 100万单位加入100mL生理氯化钠溶液,持续静脉输注,之后每隔4 h重复使用.对照组(n=20)以等容量生理氯化钠溶液代替.于麻醉后切皮前、无肝前期120 min、无肝期30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对肺顺应性、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进行观察.结果:在新肝期10 min、新肝期60 min和术毕时,对照组的肺顺应性显著下降,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显著升高(P<0.05).UTI组的吸气阻力、呼气阻力、峰值压力和平台压力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顺应性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0LT过程造成肺损伤,UTI在OLT中对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7.
舌诊作为中医诊病的一种独特方法,是中医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近代,开展了大量舌诊客观化、现代化的研究。其中,对镜面舌从体内显微观察、生理、生化、病理检查等方面展开了较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8.
69.
建立了检测血清中异丙酚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血清样品经含内标百里酚的丙酮溶液直接沉淀后,采用KR100-5 C18柱,甲醇-0.1%三氟醋酸溶液(80:20)为流动相,荧光激发波长为276nm,发射波长为307nm.异丙酚在0.05~12.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为150pg,异丙酚和百里酚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90%,批内、批间精密度为1.11%~6.88%. 相似文献
70.
Su-rong YANG Li WEN Ying-qing LU Qin-yan GONG Rong YU Ming-hui YAO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2004,(1)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three cytokines on the apoptosis of Tf-1 cells induced by y irradiation and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poptosis and caspase-3 activity. METHODS: Different cytokines GM-CSF, IL-3 and GM-CS/IL-3 fusion protein were added into the irradiated Tf-1 cells. MTT assay, morphology, flow cytometry, and DNA fragmentation assay were used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cytokines on apoptosis. The caspase-3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with a fluorocytometer. RESULTS: Irradiated Tf-1 cells showed typical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apoptosis demonstrat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were accumulated in G0/G1 phase. In the groups treated with growth factors after irradiation, three cytokin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viability rate, distinctly decreased the apoptosis rate and the proportion of DNA fragmentation. When Tf-1 cells were irradiated by 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