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7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296篇
耳鼻咽喉   34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27篇
基础医学   441篇
口腔科学   69篇
临床医学   460篇
内科学   506篇
皮肤病学   38篇
神经病学   138篇
特种医学   186篇
外科学   423篇
综合类   113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485篇
眼科学   86篇
药学   466篇
  3篇
中国医学   361篇
肿瘤学   36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76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363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4篇
  1967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抗VEGF单克隆抗体偶联5-FU纳米微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为了提高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的抗癌活性,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 5-FU 聚乳酸纳米微粒交联结合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免疫纳米微粒。 方法: 采用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已制备的 5-FU 聚乳酸纳米微粒(5-FU-NPs)以化学键偶联连接的方法制备具有靶向功能的5-FU免疫纳米微粒(5-FU-Ab-NPs),考察其形貌、粒径分布、体外释放和免疫活性等性能。结果: 5-FU-Ab-NPs仍呈规则球形,粒径约为(202±23)nm,体外释放实验表明该5-FU-Ab-NPs与5-FU-NPs具有相似缓释特性,免疫学检测和电镜检视显示偶联后的抗VEGF单克隆抗体免疫活性保持原活性的80%以上。结论: 5-FU-Ab-NPs保持原5-FU-NPs缓释药物的特点,具有双重活性功能,即免疫导向和缓释药物,有利于提高肿瘤局部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42.
2004年中国甲3亚型流感病毒(H3N2)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阐明2004年中国流行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年分离的甲3亚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及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单向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004年共有52.3%毒株与A/Fujian/411/2002(H3N2)(20042005毒株)有4倍或以上的血凝抑制滴度差异,交叉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间的抗原比为4。HA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从2004年2月分离的甲3亚型毒株开始出现了与A/Fujian/411/2002(H3N2)和A/Wellington/1/2004(H3N2)(2005年国际代表株)相比较,在其HA1蛋白分子上存在有4个氨基酸位点(159位Y>F,189位S>N,145位K>N,226位V>I)发生了替换。此类毒株首发于我国南方,然后到我国北方。结论我国2004年2月份以后所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已经发生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正常孕妇妊娠晚期和妊高征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KX-21型血液细胞分析仪分别对正常孕妇(118例)、妊高征患者(59例)及对照组(正常婚检妇女59例)的血液标本进行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测定。结果妊高征组和正常孕妇组的MPV、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妊高征组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妊高征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患者由于血小板消耗和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因此,检测血小板参数对预测妊高征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表达中国株HIV 1gp12 0基因的核酸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方法 将表达HIV 1gp12 0的核酸疫苗质粒pVAXP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 c小鼠 ,检测免疫小鼠脾CD4 +、CD8+T细胞亚群的数量 ,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和血清抗体滴度。结果 重组质粒pVAXP免疫组小鼠脾CD4 +、CD8+T细胞亚群的数值均比对照组高 (P <0 .0 5 ) ;免疫组脾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 1) ;血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表达HIV 1gp12 0基因的核酸疫苗质粒pVAXP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细胞和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45.
碘化钠对人甲状腺上皮细胞TNF-α、IL-1β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碘化钠 (NaI)对人甲状腺上皮细胞 (TEC )分泌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影响 ,以探讨碘在GD病 (GD )发病中的可能机制 ,取手术切除的GD病患者甲状腺组织和甲状腺腺瘤患者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进行细胞培养。以不同浓度的NaI (10 8~ 10 3 mol/L )刺激单层培养的甲状腺细胞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刺激前后甲状腺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含量。同时以透射电镜观察NaI刺激后甲状腺细胞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1)正常甲状腺细胞能分泌少量的TNF α和IL 1β。GD的甲状腺细胞TNF α和IL 1β的分泌量与正常TEC相比显著增加 (P <0 0 1) ;(2 )当NaI浓度为 10 8~10 3 mol/L时 ,正常人甲状腺细胞TNF α、IL 1β的分泌量与 0mol/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透射电镜示正常甲状腺细胞无损伤型改变 ;(3)当NaI浓度为 10 6~ 10 3 mol/L时 ,GD甲状腺细胞TNF α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P <0 0 5 ) ;当NaI浓度为 10 8~ 10 3 mol/L时 ,GD甲状腺细胞IL 1β的分泌量显著增加 (P <0 0 5 )。NaI浓度超过 10 6mol/L时 ,透射电镜示GD甲状腺细胞出现损伤型改变。表明高浓度的碘不仅造成GD甲状腺细胞的直接损伤 ,而且可以增加甲状腺细胞细胞因子TNF α和IL 1β的分泌 ,特别是在GD甲状腺细  相似文献   
46.
HIV-1准种的变化与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HIV 1准种的变化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PCR方法扩增HIV 1V3~V5区片段 ,采用HMA(异源双链泳动分析 )的方法分析 4 8例HIV/AIDS准种的变化 ,并结合HIV/AIDSCD4 T淋巴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的结果分析HIV 1准种的变化对疾病进程的影响。结果 在不同的疾病状态下 ,体内病毒变异是不相同的 ,在体内CD4 T淋巴细胞计数较高 ,血浆病毒载量低的个体内 ,病毒毒株有很强的变异特征 ,体内具有很高的准种复杂度 ;而在CD4 细胞数很低 ,病毒载量较高的个体 ,病毒基因变异较少 ,病毒准种较为单一。结论 HIV 1准种的变化与疾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 研究人体测量指标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作用,探讨不同指标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切点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测量身高(H)、体重(W)、腰围(WC)、臀围(HC)和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肝脏B超的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腹部体积指数(AVI)、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等指标。通过绘制人体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人体测量指标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并比较各项人体测量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切点值。结果 肥胖组BMI、WC、WHR、WHtR、AVI、LAP、VAI及TG均高于对照组(t=23.090、21.068、12.547、22.855、17.578、8.159、5.394、6.183,P<0.001)。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MI、WC、AVI、LAP、VAI均高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t=2.180、2.389、2.362、3.643、2.839,P<0.05)。人体测量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LAP、VAI、 WC、 AVI、 BMI。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联合诊断指标进行筛查效能分析结果显示,LAP+AVI 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595~0.817,P<0.001);AVI+VAI 曲线下面积为0.685(95%CI:0.570~0.800,P<0.01);BMI+WC 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I:0.537~0.768,P<0.05)。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为LAP+AVI、AVI+VAI、BMI+WC。结论 LAP联合AVI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筛查作用。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探讨核素脑池动态显像在脑脊液鼻漏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脑脊鼻漏的临床资料,尤其是核素脑池动态扫描的结果。结果:15例病人中14例核素脑池动态扫描有核素异常分析,且鼻漏出液放射性测定有核素显影,1例核素分布正常。14例核素分布异常病人,13例手术证实漏口与核素扫描结果一致,1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核素分布正常者,诊断假性脑脊液鼻漏,药物治疗而愈。结论:核素脑池动态显像作为一种简单创伤小的检查手段,对确定有无脑脊液脊液鼻漏和确定具体漏口部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邱修辉  王子健 《华夏医学》2001,14(6):779-781
目的:探讨充满型及非充满型胆囊结石粘膜组织病理学的差异及相应外科治疗措施,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1996年10月期间的胆囊结石标本做常规病理染色及嗜银蛋白染色分析。结果:发现充满型及非充满型结石组胆囊粘膜不典型发生率及AgNOR数目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一经诊断为充满型胆囊结石,特别是中老年肥胖妇女,应早期手术切除病变胆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