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6篇 |
免费 | 251篇 |
国内免费 | 15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9篇 |
儿科学 | 56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217篇 |
口腔科学 | 78篇 |
临床医学 | 417篇 |
内科学 | 202篇 |
皮肤病学 | 39篇 |
神经病学 | 51篇 |
特种医学 | 72篇 |
外科学 | 86篇 |
综合类 | 669篇 |
预防医学 | 397篇 |
眼科学 | 11篇 |
药学 | 285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344篇 |
肿瘤学 | 10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50篇 |
2021年 | 66篇 |
2020年 | 61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48篇 |
2015年 | 109篇 |
2014年 | 129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276篇 |
2011年 | 299篇 |
2010年 | 310篇 |
2009年 | 247篇 |
2008年 | 251篇 |
2007年 | 212篇 |
2006年 | 214篇 |
2005年 | 147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60篇 |
2002年 | 38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5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后及时服用妈富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上海市区3个临床中心共招纳600例因非意愿妊娠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49 d)健康妇女,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各中心门诊按药物流产常规接纳对象,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孕囊排出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于当日起每晚加服A或B药(外包装相似)1片,连服21 d,定期随访完全流产率、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情况等。结果:完全按医嘱执行并纳入资料分析的共414例,统计后揭秘A药为妈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片),209例,B药为安慰剂(不含任何药物的淀粉剂),205例,妈富隆组完全流产率高、月经恢复时间和经期出血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及时连续口服妈富隆21 d,能提高完全流产率,促进月经恢复,缩短流产后出血时间、转经时间和行经时间。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采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抑制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C-2)基因的表达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的方法将针对ANG-2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ort hairpin RNA,ahRNA)表达载体转染到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ANG-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噻唑蓝比色法检测Ishikawa细胞的增殖;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侵袭实验检测其对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ANG-2 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增殖被抑制,抑制率63.11%;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细胞生长减慢,阻滞于G1期的增多,S期细胞减少;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结论 靶向ANG-2的shRNA能成功下调ANG-2基因的表达,抑制人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生长和侵袭. 相似文献
73.
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热休克蛋白70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热休克蛋白 70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 :热休克蛋白 70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固有层的基质细胞及蜕膜细胞 ,内膜上皮、腺上皮中未见表达。与未孕小鼠相比 ,孕鼠热休克蛋白 7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显著增多 (P <0 .0 1 )且随妊娠日龄的增加而增加 (P <0 .0 1 )。结论 :热休克蛋白70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蜕膜反应中基质细胞的增殖 ,与蜕膜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放化同步治疗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紫杉醇剂量的选择。方法选择60例NSCLC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55~65岁。随机分为A、B、C、D、E 5组,每组12例患者。所有患者先经过3个周期的诱导化学治疗,1个月后进行放化同步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5~6周内完成,控制总剂量在60 Gy;化学治疗时使用紫杉醇,A组2次/周,每次10mg/m2;B组2次/周,每次15 mg/m2;C组2次/周,每次20 mg/m2;D组3次/周,每次10 mg/m2;E组3次/周,每次15 mg/m2,6周完成治疗。当任何一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半数以上的患者发生3度以上急性不良反应即停止该组试验。结果 A、B、D 3组出现3度以上不良反应的患者均未超过半数,完成所有治疗,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41.67%、75.00%、66.67%;C、E两组因出现3度以上不良反应的患者超过半数而停止试验。结论在诱导化疗后使用放化同步治疗中老年局部晚期NSCLC患者时紫杉醇最佳使用剂量的选择为每周30 mg/m2,可根据患者具体身体状况调整每次给药剂量和给药次数,并于5~6周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水平与肝脏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72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超过6个月并接受肝脏穿刺活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乙肝病毒基因型、ALT、HBV DNA、血常规、肝脏组织病理等各项资料,分别按照肝脏炎症活动程度(G0、G1、G2、G3、G4)和纤维化程度(S0、S1、S2、S3、S4)分组.观察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定量、HBV DNA与肝组织炎症活动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与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是显著的,表面抗原定量对数是对肝脏纤维化有显著影响的变量.结论 乙肝表面抗原对数是较DNA定量对数特异度和灵敏度更高的诊断肝脏纤维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VSD患儿介入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1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先天性心脏病诊疗中心住院并成功施行介入治疗的VSD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54例,女62例;年龄(8.324±4.367)岁.于介入术前,术后6h、12 h、24h和5d分别测定其血清cTnI水平,比较不同时间点间血清cTnI水平的差异,并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其血清cTnI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儿术前血清cTnI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血清cTnI高峰在术后6h出现,术后5d恢复正常;不同时间点间血清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血清cTnI峰值水平与年龄、肺动脉压、介入操作时间、释放封堵器次数、封堵器大小、造影剂剂量具有相关性.结论介入治疗儿童VSD可引起血清cTnI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患儿年龄、肺动脉压、介入操作时间、释放封堵器次数、封堵器大小、造影剂剂量有关;介入治疗VSD仅引起儿童心肌可逆性微损伤,是安全、有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在儿童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例疑似小肠病变的患儿,其中以排黑便和(或)暗红色便为主要症状7例,以慢性腹泻、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症状1例。胃肠镜检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胶囊胃镜、全消化道造影、腹腔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均为阴性。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7例患儿先经口再经肛门进镜检查,1例患儿经口进镜检查。结果分别经口及肛门进镜的7例患儿操作时间为120~150 min,经口进镜的1例患儿操作时间约为60 min。检出毛细血管扩张症2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嗜酸性肠病、胃窦溃疡各1例,未见明显病变3例,检出率约为62.5%。均未发生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可以弥补胃肠镜或胶囊内镜检查的不足,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临床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儿的病史、临床和病理检查结果,以及随访观察半年后复查的各项相关指标,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确诊依据病理检查,内镜下典型表现也可以诊断,胶囊胃镜、双气囊小肠镜、胃镜及结肠镜、腹部CT、小肠造影、粪便α1抗胰蛋白酶清除率测定等均有诊断意义。治疗上主张控制饮食,给予低脂、高蛋白、补充中链脂肪酸的饮食。该患儿经控制饮食治疗6个月、1年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部分实验室检查指标亦好转,但随访6个月时镜下小肠改变不明显。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并病理检查是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最佳方法,胃镜结合结肠镜或小肠造影在一定程度上对诊断有帮助。可用低脂、高蛋白、补充中链脂肪酸的饮食疗法,其治疗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可能与小肠黏膜修复慢有关。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二胺氧化酶(DAO)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鼠肠屏障功能中的变化。方法40只7日龄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HI)组0.5、1.0、3.0、6.0h共5个组,每组8只。HI组采用结扎一侧颈总动脉并吸入80mL/L氧气(O2)和920mL/L氮气(N2)混合气体方法制备HIE模型。各时相点活杀新生鼠,测定其血浆及小肠组织DAO活性,光镜下观察各组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对其损伤进行分级。结果HI0.5h,其血浆DAO活性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小肠组织DAO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血浆DAO活性与小肠DAO活性呈高度负相关。HI3.0h组血浆DAO活性较HI0.5h组明显增高,小肠DAO活性明显降低,其小肠病理改变最严重。结论血浆DAO可作为了解HIE新生鼠肠屏障功能状况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