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836篇
  免费   14214篇
  国内免费   9231篇
耳鼻咽喉   1432篇
儿科学   2373篇
妇产科学   733篇
基础医学   8672篇
口腔科学   2658篇
临床医学   17893篇
内科学   12473篇
皮肤病学   1589篇
神经病学   3411篇
特种医学   60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514篇
综合类   40855篇
现状与发展   42篇
预防医学   17989篇
眼科学   1671篇
药学   18162篇
  206篇
中国医学   14357篇
肿瘤学   6208篇
  2024年   728篇
  2023年   1793篇
  2022年   4497篇
  2021年   5652篇
  2020年   5159篇
  2019年   2832篇
  2018年   2936篇
  2017年   4093篇
  2016年   3070篇
  2015年   5532篇
  2014年   7279篇
  2013年   9219篇
  2012年   13330篇
  2011年   14263篇
  2010年   13164篇
  2009年   11921篇
  2008年   12166篇
  2007年   11681篇
  2006年   10294篇
  2005年   7934篇
  2004年   5849篇
  2003年   4811篇
  2002年   3743篇
  2001年   3532篇
  2000年   2635篇
  1999年   931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44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总结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肾损伤性出血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使用明胶海绵或金属弹簧圈进行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患者护理资料。结果25例患者经超选择肾出血动脉插管栓塞治疗后临床症状很快得到缓解,3—24h尿液转清。2例休克患者血压1~2h内恢复正常。2例出现穿刺侧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局部皮肤温度降低现象,经过适当放松减压后症状均缓解。2例在行肾动脉栓塞后患侧腰部胀痛不适,能耐受。术后18例出现不同程度体温升高,在37.5℃-38.6℃之间,持续1~3d,经对症处理降至正常。均获随访,平均6(3~12)个月,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双肾形态对称,无异常改变。肾功能检查无异常。结论术前健康宣教,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对减少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并发症发生并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对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90例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其中女50例,男40例,平均年龄73.2岁(64~95岁);右髋骨折50例,左髋骨折40例。根据AO分型进行分类,A2.1型11例,A2.2型21例,A2.3型25例,A3.1型9例,A3.2型6例,A3.3型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3.2d(2~20d),平均住院时间12.8d(7~24d)。均采用闭合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采用Harris髋部评分标准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6.8min(23~110min),平均出血量150ml(100~500ml)。90例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复位优69例,良14例,差7例,平均颈干角135.6°(126°~147°)。术后并发症:髋内翻2例,大转子顶点骨化性肌炎5例,螺钉切出1例,股骨近端疼痛7例,患肢短缩10例,平均短缩9.3mm(8~14mm)。术后Harris髋部评分平均(80.5±9.8)分,优26例,良37例,中18例,差9例。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功能锻炼时间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比较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技术难度和相关解剖学参数,探讨枢椎棘突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自2010年2月至7月,选取10具颈椎标本,男5具,女5具,年龄45~76岁,平均60.5岁。将标本俯卧,颈部置于中立位。从C1-C3剔除颈部后侧所有的软组织,以清楚地暴露枢椎侧块和峡部。枢椎椎体左右侧任意选择进行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各10枚螺钉,置入直径为4.0mm的皮质骨螺钉。枢椎棘突螺钉以枢椎棘突螺钉的进钉点选择为棘突的基底部、棘突和椎板的交界处,进钉角度水平置钉,螺钉由对侧棘突基底部穿出,形成双层皮质固定;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方向与矢状面夹角15°~20°,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置入后,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标本进行扫描重建。测量螺钉在骨内的实际深度,记录椎弓根螺钉和棘突螺钉置钉失败、穿破椎弓根、进入椎管或置入横突孔的螺钉数目。结果:枢椎棘突螺钉和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无明显的技术困难。棘突螺钉未见螺钉置入椎管和劈裂棘突,但椎弓根螺钉有1枚螺钉突出椎弓根外侧皮质,侵犯横突孔。枢椎棘突螺钉的平均钉道长度为(21.4±1.4)mm,稍短于枢椎椎弓根螺钉的(23.7±1.0)mm,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387,P〉0.05)。结论:枢椎棘突基底部具有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枢椎棘突螺钉较椎弓根螺钉固定相对安全、简单。  相似文献   
994.
陈建良  张龙君  叶锋  郑晓东  王晓  许勇 《中国骨伤》2011,24(10):869-872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复合体(TJC)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16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男12例,女4例;年龄21~45岁,平均34.1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左侧7例,右侧9例,均为直接暴力所伤,其中交通伤4例,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7例。楔骨间脱位11例,舟楔关节脱位3例,骰骨骨折2例。跖跗关节损伤均为三柱损伤。根据手术探查和稳定性破坏情况,通常跗骨间关节,内侧、中间柱跖跗关节用螺钉固定,外侧柱用克氏针固定,对跖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和骰骨压缩性骨折等用跨关节微型钢板固定以达到解剖复位、有效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从疼痛、功能、对线方面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6个月。按AOFAS评分:疼痛为(29.3±5.9)分,功能为(32.4±5.6)分,对线为(12.9±2.6)分,总分为(74.6±10.4)分。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未见皮肤坏死,感染,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3例患者因后期出现骨性关节炎,疼痛明显,行走困难,Ⅱ期行关节融合术。4例患者影像学表现为骨性关节炎,但临床症状(疼痛)较轻,继续观察随访。结论:解剖复位有效稳定内固定是治疗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关键要素,Ⅰ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有利于Ⅱ期融合手术。  相似文献   
995.
肝细胞癌(HCC)占原发性肝癌的90%以上.手术切除是治疗HCC的最佳治疗方案.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处于晚期或存在多发病灶,所以只有少数患者能够施行手术.对于不能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只有通过姑息性治疗来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大量文献数据显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传统的栓塞剂如碘油、明胶海绵等的应用虽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这些栓塞剂存在易被清除、降解的局限性,从而影响栓塞效果.微球作为一种新型的栓塞剂,目前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根据微球的性质及作用将其分为两大类:单纯微球及载体微球.本研究就此两类微球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全膝关节置换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方法 取成年尸体下肢标本 20具,随机分为导航模板组和传统方法组,每组 10具 20个膝关节。导航模板组术前行下肢全长 CT扫描,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 CT数据进行处理,设计与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匹配的可定位截骨平面和外旋轴的导航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机制作模板实物用于尸体标本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传统方法组按常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操作。术后通过 CT扫描比较两种方法定位的截骨准确性。结果 导航模板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贴合紧密,无明显移动。导航模板组 18个膝关节的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截骨面与下肢机械轴垂直,2个膝关节内翻; 17个膝关节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完全平行,3个膝关节有成角。传统方法组 20个膝关节均出现下肢机械轴内外翻,其中 5个膝关节大于 5°; 20个膝关节均出现后髁截骨面与通髁轴成角,其中 10个膝关节大于 3°。结论 导航模板法的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和股骨外旋截骨准确性均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西罗莫司对双侧输尿管梗阻(BUO)大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肾脏上皮钠通路γ(γ-ENaC)、Na+-K+-ATP酶及水通道蛋白2(AQP2)蛋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BUO组和西罗莫司组,每组16只.BUO组和西罗莫司组大鼠结扎双侧输尿管制作BUO模型,假手术组仅游离双侧输尿管后缝合.BUO组及西罗莫司组双侧输尿管梗阻24 h后解除梗阻.西罗莫司组每天西罗莫司口服液(2.5 ml/次)灌胃,假手术组及UUO组用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术后4、7d测量3组大鼠尿量并留取尿液进行生化分析;术后4、7d抽取动脉血化验,同时取出双侧肾脏,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脏γ-ENaC、Na+-K+-ATP酶及AQP2蛋白的表达.结果 BUO组大鼠输尿管梗阻解除后4、7d尿量分别为(85.31±13.15)、( 66.39±10.56)ml,显著多于假手术组( 35.36±7.74)、(33.90±8.03)ml及西罗莫司组(69.81±10.70)、(48.57±9.01)ml;尿钠浓度(42.17±7.35)、(43.63±18.39) mmol/L,显著低于假手术组(170.56±18.39)、(172.52±7.35) mmol/L及西罗莫司组(76.18±13.20)、(134.28±13.20) mmol/L,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罗莫司组4、7d肾脏γ-ENaC表达量分别为2.09±0.32、2.27±0.35,Na+ -K+ -ATP酶分别为2.41±0.48、2.67±0.43,AQP2分别为2.17±0.45、2.63±0.28,显著高于同时间点的BUO组(1.28±0.21、1.45±0.17,1.99±0.28、2.18±0.24,0.93±0.22、1.31±0.16),低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2.58±0.51、2.60±0.56,2.89±0.53、2.97±0.66,3.05±0.63、3.10±0.6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γ-ENaC、Na+-K+-ATP酶及AQP2蛋白水平降低可能是泌尿系梗阻后肾小管性钠回吸收障碍、低渗性尿量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西罗莫司可以通过抑制肾小管γ-ENaC、Na+-K+-ATP酶及AQP2蛋白丢失,减轻术后肾脏钠回吸收障碍及低渗性尿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保护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评估视觉模拟版IPSS评分表(VAS-IPSS)对BPH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未经治疗的BPH患者39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应用标准版IPSS和VAS-IPSS进行评分,2组分别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其中标准版IPSS组分为标准无讲解组(A组)和标准讲解组(B组),VAS-IPSS组分为图示无讲解组(C组)和图示讲解组(D组).讲解组在每次填写表格时接受医务人员对表格中描述性语言进行讲解,无讲解组由患者自行填写.间隔2周后,重复填写IPSS表,讲解组仍由医务人员进行讲解并协助填写.计算各组数据的组内相关系数( ICC),并用线性回归法探讨患者生活质量得分的最佳预测因子.结果 A、B、C、D组的ICC系数分别为0.87(95% CI0.72 ~0.94 ),0.88(95%CI0.74 ~0.95),0.82(95%CI0.59 ~0.92),0.97(95%CI 0.93 ~0.99).A组的最佳预测因子为尿频(F=14.70,P=0.010),其次为夜尿(F=12.10,P=0.000)、尿急(F=11.80,p=0.000);B组最佳预测因子为夜尿(F =6.02,P=0.020),其次为尿不尽(F =5.79,P=0.008);C组最佳预测因子为夜尿(F =30.98,P=0.000),其次为尿不尽感(F=22.42,P=0.000);D组最佳预测因子为夜尿(F =20.20,P=0.000),其次为尿不尽感(F=18.00,P=0.000),尿线细(F=15.30,P=0.000).结论 VAS-IPSS的重测信度较标准版IPSS更为良好稳定,医务人员对评分条目的解释能够进一步提高VAS-IPSS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50~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全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ASIC1a特异性阻断剂PcTX1组(P组)和溶剂对照组(SC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组和SC组于再灌注即刻分别经侧脑室注射PcTX1 (500 ng/ml)6μl和双蒸水6μl.再灌注24h时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aspase-3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区Bcl-2、Bax的表达水平,并观察海马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P组和SC组海马Caspase-3、Bcl-2和Bax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P组海马Caspase-3和Bax表达下调,Bcl-2表达上调(P<0.05),S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海马病理学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 ASIC1a激活后可能通过上调脑组织Caspase-3和Bax的表达,下调Bcl-2的表达,诱发细胞凋亡,从而导致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在活体肝移植中小肝综合征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复习国内、外近几年活体肝移植术后有关小肝综合征的相关报道.结果 供体年龄、脂肪肝程度、受体术前疾病状态(MELD评分)、术后高门静脉灌注、流出道不畅及移植物大小和质量对活体肝移植术后小肝综合征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术前选择最佳的供体,术中的脾脏切除或脾动脉结扎或对门静脉限流,保证流出道的绝对通畅,术后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能显著减少小肝综合征的发生.结论 小肝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预测的,积极的应对措施可以用于小肝综合征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