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11篇 |
免费 | 3858篇 |
国内免费 | 265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13篇 |
儿科学 | 964篇 |
妇产科学 | 167篇 |
基础医学 | 2377篇 |
口腔科学 | 682篇 |
临床医学 | 4877篇 |
内科学 | 3253篇 |
皮肤病学 | 339篇 |
神经病学 | 858篇 |
特种医学 | 1680篇 |
外科学 | 3572篇 |
综合类 | 11069篇 |
现状与发展 | 7篇 |
预防医学 | 4592篇 |
眼科学 | 483篇 |
药学 | 4609篇 |
57篇 | |
中国医学 | 4422篇 |
肿瘤学 | 160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2篇 |
2023年 | 491篇 |
2022年 | 1139篇 |
2021年 | 1438篇 |
2020年 | 1324篇 |
2019年 | 718篇 |
2018年 | 743篇 |
2017年 | 1097篇 |
2016年 | 873篇 |
2015年 | 1613篇 |
2014年 | 1993篇 |
2013年 | 2548篇 |
2012年 | 3826篇 |
2011年 | 3980篇 |
2010年 | 3713篇 |
2009年 | 3240篇 |
2008年 | 3342篇 |
2007年 | 3061篇 |
2006年 | 2915篇 |
2005年 | 2167篇 |
2004年 | 1553篇 |
2003年 | 1252篇 |
2002年 | 916篇 |
2001年 | 807篇 |
2000年 | 625篇 |
1999年 | 209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4篇 |
1995年 | 34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4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浙贝母和平贝母中淀粉的结晶学、形态学和热性质研究及与马铃薯淀粉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能够更加充分了解贝母属药用植物,通过各种分析方法对两种贝母——浙贝母和平贝母中所包含的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热分析(TGA)的方法对两种贝母中淀粉的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通过研究发现,两种贝母淀粉的晶体类型都为典型的B型,这与马铃薯淀粉的晶体类型是一致的。浙贝母和平贝母淀粉的结晶度分别为29.9%和20.1%,而马铃薯淀粉的结晶度为44.9%。从两种贝母淀粉的结晶度可以看出,平贝母淀粉中直链淀粉的量要高于浙贝母淀粉中直链淀粉的量。两种贝母淀粉的颗粒尺寸为5~40μm,而且他们都小于马铃薯淀粉的颗粒尺寸。两种贝母淀粉颗粒的形状是圆形的和椭圆形的。热稳定性表明由于植物来源的不同导致淀粉颗粒结构不同,从而热稳定性存在明显的差异。结论两种贝母淀粉由于来源不同,物理化学性质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2.
目的:比较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简称骨显像)与MRI对脊柱骨转移癌灶的检出情况。方法:对46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行骨显像与MRI检查(两种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周内),凡MRI的T1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强度且T2加权像表现为高低混杂或高信号强度和/或骨骼显像表现为明显的放射性聚集和/或X线平片或CT显示骨质破坏的椎体均认为是肿瘤骨转移。结果:①骨显像、MRI对脊柱骨转移癌的检查出率接近(P>05);②骨显像对脊柱骨转移癌检出的椎体数高于MRI(P<0001);③肿瘤脊柱转移以胸椎、腰椎多发;④骨显像单发病灶有一定的假阳性(3/5),MRI单发病灶假阳性少(0/9),但MRI显示单发病灶的部分病例(4/9)经骨显像证实为多发病灶。结论:骨显像较MRI能更有效地检出脊柱骨转移癌灶,是早期诊断脊柱转移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3.
144.
目的 分析总结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睾丸原发性淋巴瘤的CT和MRI及临床表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表现,肿物边缘清楚,平扫呈均匀等密度,增强扫描中度强化;MRI表现肿块T1WI低、等信号,T2 WI大部分呈稍低信号,部分呈稍高及等信号,D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大部分均匀强化,小部分不强化或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结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有较好诊断价值.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的睾丸肿大,要首先考虑到睾丸淋巴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5.
健康体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及其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脂肪肝的易患因素 ,以便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在我院体检的 912人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实验室检测指标、B超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脂肪肝患病 84人 (9.2 1% )。患病年龄分布在 2 8~ 6 0岁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男女患病率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脂肪肝者与非脂肪肝者不良生活习惯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均P <0 .0 1)。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 ,随着患病年龄增长而增高 ,患病原因与某些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饮食习惯不良、饮酒、活动少有关。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对小鼠触须毛乳头细胞(dermal papilla cells,DPCs)活性和毛囊重建的影响.方法 将采用2步离心法制备的PRP与采用显微解剖法获得的DPCs共培养,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MTT法检测第4和第8代DPCs细胞活性.将新鲜分离的C57BL/6J小鼠背部表皮细胞与第4代的DPCs混合制成含有不同终浓度PRP的细胞悬液并移植至裸鼠体内,观察移植区域毛发形成的时间,4周后处死裸鼠,HE染色计算各组毛囊数量.结果 通过2步离心法获得的PRP中含有的血小板数量约为全血的8.3倍,与未加PRP的对照组比较,终浓度为5%和10% PRP组不但可促进前6代DPCs的聚集性生长,还可促进前8代DPCs的增殖.在裸鼠体内实验中,10% PRP组长出毛发的最早时间和形成毛囊的数量分别为(18±1)d和(344±27)根,对照组为(20±1)d和(288±35)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既能够增强DPCs的活性,也有助于毛囊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7.
王俊普|胡婉明|王宽松|肖燕|李景和|文继舫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4):456-462
目的:构建靶向化学趋化因子受体1(CXCR1)的短发夹小干扰RNA(shRNA)质粒表达载体。方法:针对人CXCR1基因的mRNA序列,按RNA干扰靶位点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靶向CXCR1基因的3个shRNA质粒表达载体和1个阴性对照质粒表达载体,经酶切和测序确认构建成功后,转染胃癌细胞MKN4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XC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3个靶向CXCR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均构建成功;与未转染和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的MKN45细胞比较,转染3种shRNA质粒的MKN45细胞,CXCR1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均P<0.05)。结论:靶向CXCR1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进一步研究CXCR1在胃癌中的功能和实验性靶向治疗提供了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14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分析4 5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现胆管损伤患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分析胆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 5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发生术后并发胆管损伤者19例,发生率为0.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处于急性期、胆囊壁增厚、解剖变异和术者经验少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回归分析,解剖变异和术者经验是发生胆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胆管损伤是严重的LC后并发症,解剖变异和术者经验少是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评价电影MRI对高血压病 (EH)左心房相位容积功能测量的价值。方法 应用梯度回波电影程序对 3 0例健康志愿者和 3 0例EH患者进行左室及左房成像。应用多普勒超声频谱测量二尖瓣血流的流速时间积分 (VTI)。对两种方法的相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EH患者左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收缩前容积、收缩排血量、射血分数和左房对左室充盈作用的比率(AC % )明显增高。左房储备容积降低而其占总功能容积的比例无显著差异。左房导流容积及其占总功能容积的比例明显降低。电影MRI测定的AC %与多普勒方法测定的VTIA VTItotal %间具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结论 梯度回波电影MRI为EH左房相位容积功能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测量手段 ,它可用于EH的检查和随访。 相似文献
150.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CT值 ,分析MRI信号特点 ,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典型胸膜凹陷征 2 1例 ,凹陷间隙内CT值为 7.5 3± 6 .91HU ,符合水样密度。MRI上呈水样信号 ,脂肪抑制后T2 WI仍呈高信号 ;线状胸膜凹陷征 11例 ,仅 2例CT值示水样密度 ,MRT2 WI上 6例胸膜凹陷区见小三角形水样信号 ;叶间裂胸膜凹陷 4例 ,仅见于CT肺窗 ,局部无喇叭口状阴影形成 ,MRT2 WI上局部无水样信号改变 ;复合型胸膜凹陷 2例 ,其表现与以上所述相同。上述各型均于手术及大体病理显示脏层胸膜凹陷 ,局部胸膜光滑无增厚、无脂肪及软组织充填。CT、MRI对胸膜凹陷征内水的总显示率为 85 .3% ,与病理结果对照无显著差异 (χ2 =0 .2 0 6 ,P >0 .0 5 )。结论 CT及MRI进一步证实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为水 ;CT及MRI基本能够反映胸膜凹陷的病理实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