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119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71篇
内科学   321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45篇
外科学   119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93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90篇
  1篇
中国医学   74篇
肿瘤学   3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6篇
  1959年   35篇
  1958年   58篇
  1957年   87篇
  1956年   45篇
  1955年   75篇
  1954年   67篇
  1953年   17篇
  1952年   14篇
  194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Background and Purpose

To determine the minimally effective dose of cannabidiolic acid (CBDA) that effectively reduces lithium chloride (LiCl)-induced conditioned gaping reactions (nausea-induced behaviour) in rats and to determine if these low systemic doses of CBDA (5–0.1 μg·kg−1) relative to those of CBD could potentiate the anti-nausea effects of the classic 5-hydroxytryptamine 3 (5-HT3) receptor antagonist, ondansetron (OND).

Experimental Approach

We investigated the efficacy of low doses of CBDA to suppress acute nausea, assess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conditioned gaping to a LiCl-paired flavour in rats. The potential of threshold and subthreshold doses of CBDA to enhance the reduction of nausea-induced conditioned gaping by OND were then determined.

Key Results

CBDA (at doses as low as 0.5 μg·kg−1) suppressed nausea-induced conditioned gaping to a flavour. A low dose of OND (1.0 μg·kg−1) alone reduced nausea-induced conditioned gaping, but when it was combined with a subthreshold dose of CBDA (0.1 μg·kg−1) there was an enhancement in the suppression of LiCl-induced conditioned gaping.

Conclusions and Implications

CBDA potently reduced conditioned gaping in rats, even at low doses and enhanced the anti-nausea effect of a low dose of OND.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combining low doses of CBDA and OND will more effectively treat acute nausea in chemotherap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02.
回顾了近年来单味中药中多糖类有效成分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为治疗糖尿病新药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3.
新疆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着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及配置不平衡等问题,尤其新疆南疆三地州卫生人力资源的匮乏急待解决。根据卫生事业发展需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实际,满足全体人民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的目标,按照基本卫生服务均等化原则,建议增加当地卫生人力资源数量、提高基本卫生人力素质与能力、不断调整优化卫生人力资源结构和布局等。  相似文献   
104.
18β-甘草酸对大黄酸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18β-甘草酸对大黄酸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灌服大黄酸和甘草酸+大黄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Zorbox SB C18(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7∶22∶1);检测波长为428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室温。血药浓度数据采用3P97药物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黄酸血药浓度在0.1~15μg.m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大鼠灌服大黄酸和甘草酸+大黄酸后,大黄酸血浆浓度-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灌服大黄酸组和甘草酸+大黄酸组相比较,两者的AUC、Cmax,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8β-甘草酸可影响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使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5.
奇乳海参中两个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三萜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奇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寻找结构新颖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三萜皂苷类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奇乳海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2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axilogoside A(1)和holothurin B(2),并对其抗真菌活性进行了研究(4≤MIC80≤16μg·mL^-1)。结论:化合物1为一新的三萜皂苷化舍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奇乳海参中分离得到,它们均显示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产程潜伏期加用维生素B6-叶酸合剂对腰麻-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效果及母婴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单胎、足月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自控镇痛分娩,观察组加用维生素B6-叶酸合剂,对比两组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芬太尼使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及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潜伏期给予维生素B6-叶酸合剂可能有助于缩短腰麻起效时间并减少芬太尼麻醉药品的剂量.  相似文献   
107.
糙海参皂苷Scabraside A、B的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糙海参(Hlolthuria scabra Jaeger)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海参科,又名玉参、白参,广泛分布于我国海域.[1]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在CNKI、VIP数据库检索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文献,建立中药及方剂文献数据库,采用频次研究的方法对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①出现频率最高的单味药是黄芪、山药、丹参、生地黄,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出现频次最高。②防治2型糖尿病方剂应用频次最高的为六味地黄汤,其次为左归丸和消渴方。结论: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为临床选择防治2型糖尿病最佳药物及组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应用微乳液反应法制备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均匀制得的微晶的粒径大小约为2~4um,均匀微晶的结晶性好,纯度高。用均匀设计方法优化条件,制备的均匀的微晶平均粒径大小为2.09um,实验结果达到预测结果要求。结论:用微乳液反应法能获得磺胺嘧啶银均匀微晶。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