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31篇 |
免费 | 521篇 |
国内免费 | 3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2篇 |
儿科学 | 32篇 |
妇产科学 | 42篇 |
基础医学 | 506篇 |
口腔科学 | 39篇 |
临床医学 | 687篇 |
内科学 | 639篇 |
皮肤病学 | 68篇 |
神经病学 | 231篇 |
特种医学 | 179篇 |
外科学 | 450篇 |
综合类 | 637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361篇 |
眼科学 | 146篇 |
药学 | 493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277篇 |
肿瘤学 | 4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102篇 |
2022年 | 229篇 |
2021年 | 254篇 |
2020年 | 217篇 |
2019年 | 206篇 |
2018年 | 181篇 |
2017年 | 160篇 |
2016年 | 169篇 |
2015年 | 240篇 |
2014年 | 311篇 |
2013年 | 206篇 |
2012年 | 345篇 |
2011年 | 339篇 |
2010年 | 220篇 |
2009年 | 156篇 |
2008年 | 271篇 |
2007年 | 236篇 |
2006年 | 189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102篇 |
2002年 | 114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109篇 |
1998年 | 83篇 |
1997年 | 69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27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21.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更年期大鼠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相关激素的影响,以及逆灸对更年期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稳态维护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①选取鼠龄4个月的健康大鼠10只为年轻正常组,另将鼠龄10个月的大鼠70只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逆灸组(n=30),自然对照组(n=40),根据处死时的鼠龄,逆灸组又分12,14,16月龄3个时间点,自然对照组分10,12,14,16月龄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②逆灸组于10月龄时采用艾炷直接灸大鼠关元穴,每次1壮,2次/周,灸后局部皮肤略潮红,共灸8周;其他2组不干预。③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分批取材,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浆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下丘脑及血液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水平。结果:大鼠8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血浆卵泡刺激素水平:自然对照组16月龄大鼠高于年轻正常组[(23.757±6.212),(10.565±0.817)U/L,P<0.05],逆灸组16月龄大鼠低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17.952±2.231)U/L,P<0.05]。②血浆黄体生成素水平各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比值:自然对照组16月龄大鼠大于年轻正常组(0.171±0.021,0.094±0.006,P<0.05),逆灸组16月龄大鼠小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0.125±0.007,P<0.05)。④下丘脑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自然对照组14,16月龄大鼠低于年轻正常组[(3.566±2.387),(3.032±0.602),(12.041±4.815)mg/L,P<0.05,0.01],逆灸组12,14,16月龄大鼠均高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P<0.05)。⑤血浆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水平:自然对照组16月龄大鼠高于年轻正常组[(99.425±21.657),(23.816±6.058)ng/L,P<0.05],逆灸组12,16月龄大鼠显著高于同月龄自然对照组(P<0.05)。结论:更年期大鼠随月龄的增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促性激素释放激素、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等相关激素逐渐紊乱,逆灸关元穴可缓解更年期各激素的紊乱状况,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稳态维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观察逆灸关元穴对更年期大鼠下丘脑和血液中应激激素及下丘脑室旁核雌激素受体的影响,探究逆灸对更年期大鼠应激影响及中枢雌激素受体α调节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6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针灸机理实验室完成。①选用健康SD雌性大鼠128只。其中,4月龄(年轻)16只为年轻正常组。随机将10月龄大鼠112只分为7组:12,14,16月龄逆灸组;10,12,14,16月龄对照组;每组16只。自然老化鼠。所有逆灸组大鼠均在10月龄开始艾炷灸,将艾炷点燃后,直接放置在关元穴上施灸,每次灸一壮。灸后局部皮肤略潮红。1周灸2次,共灸8周。10,12,14,16月龄对照组及年轻正常组除轻抓仰躺外不做其他处理。②每组取10只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下丘脑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浆促肾上腺激素水平。每组取其余6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下丘脑雌激素受体α含量。③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大鼠12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下丘脑室旁核雌激素受体α表达:各模型对照组随增龄,呈波动上升趋势,14和16月龄对照组明显高于年轻正常组(P<0.05,0.01)。各逆灸组均低于同月龄对照组,其中逆灸16月龄组明显低于16月龄对照组(P<0.05)。②下丘脑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模型对照各组随增龄呈波动下降趋势,14和16月龄组明显低于年轻正常组(P<0.05~0.01)。逆灸14月龄组明显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③血浆促肾上腺激素水平:模型对照和逆灸各组随增龄升高,14和16月龄组明显高于年轻正常组(P<0.01)。逆灸12和16月龄与同月龄对照组相近(P>0.05),逆灸14月龄组明显低于同月龄对照组(P<0.05)。结论:随增龄更年期大鼠处在一种应激紊乱与失调状态,逆灸可使随后12,14,16月龄大鼠紊乱的应激激素得到一定的调整,并这种作用可能与逆灸调节下丘脑雌激素受体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时氧化心激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褪黑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方法:分析了近年研究的有关阿尔茨海默病氧化损伤证据和可能机制,以及褪黑素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究现状。结果:阿尔茨海默病3种主要病理变化-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神经元死亡都有自由基参与,因此外源性抗氧化剂的应用是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的有前途的一种方法。褪黑素是松果体腺分泌的主要激素,具有抗自由基和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其延缓衰老的作用已明确,并且褪黑素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体内水平降低也被证实。结论:氧化应激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上起重要作用。褪黑素具有强大的抗自由基作用,但外源性补充褪黑素究竟能否起到预防或减轻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及进展需要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讨利用小型猪建立下颌骨放射性骨坏死(ORN)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技术,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照射源对24只小型猪右侧下颌骨进行25 Gy和28 Gy一次性照射,于照射结束后2个月拔除双侧下颌第一磨牙,通过定期局部观察、X线、CT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诊断下颌骨ORN的发生。结果 照射结束后3~4个月,拔牙后的小型猪先后全部发生了下颌骨ORN,28 Gy+拔牙组症状较重。结论 25 Gy单一剂量放射小型猪下颌骨+拔牙能建立有效的、可信的下颌骨ORN模型,可用于ORN病因学及治疗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5.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0例,对照组18例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移植组12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治疗。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移植组白蛋白有上升趋势,从第2周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第12周;谷丙转氨酶和凝血酶原时间有下降趋势,从第8周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第12周;总胆红素水平有下降趋势,从第4周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持续至第12周。两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股动脉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有效。 相似文献
126.
127.
肌肉功能定位水针注射治疗脑性瘫痪下肢肌张力障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肌肉功能定位水针注射治疗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肌张力障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脑瘫下肢肌张力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前者采用综合康复加肌肉功能定位注射治疗,后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按修订Ashworth量表评价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Ashworth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肌肉功能定位水针注射治疗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障碍疗效好,且针对性强,适宜脑瘫患儿多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8.
129.
130.
为了解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 ,Fn)在中耳粘连形成中的作用 ,采用新的火棉胶切片抗原恢复技术及超敏感的生物素 链霉卵白素法 (supersensitivebiotin streptavidin ,SSBSA)检测了粘连中耳在不同期Fn的含量。对结果采用光学显微镜下定性分析 :在中耳粘连各期Fn含量以阳性和强阳性为主 ,而正常组以阴性和弱阳性为主 ;计算机辅助定量分析 :正常组、纤维粘连期、细胞反应期、肉芽期、渗出期Fn含量吸光度 (A)值分别为(17 43±2 91)、(4 4 2 7± 4 5 0 )、(32 2 7± 8 33)、(2 8 91± 7 6 4)、(35 17± 14 2 8) ,正常组与粘连各期间有差异 (P <0 0 5 ) ,粘连各期间差异不明显 (P >0 0 5 )。提示Fn参与了中耳粘连的形成 ,其主要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粘连的始动物质———凝胶基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