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508篇 |
免费 | 15058篇 |
国内免费 | 81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98篇 |
儿科学 | 2412篇 |
妇产科学 | 768篇 |
基础医学 | 8892篇 |
口腔科学 | 3126篇 |
临床医学 | 17806篇 |
内科学 | 12507篇 |
皮肤病学 | 1595篇 |
神经病学 | 3032篇 |
特种医学 | 521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2946篇 |
综合类 | 41714篇 |
现状与发展 | 38篇 |
预防医学 | 18471篇 |
眼科学 | 1664篇 |
药学 | 18258篇 |
189篇 | |
中国医学 | 15250篇 |
肿瘤学 | 664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2137篇 |
2023年 | 2116篇 |
2022年 | 4745篇 |
2021年 | 5719篇 |
2020年 | 5192篇 |
2019年 | 2925篇 |
2018年 | 2909篇 |
2017年 | 4007篇 |
2016年 | 3090篇 |
2015年 | 5571篇 |
2014年 | 7543篇 |
2013年 | 9210篇 |
2012年 | 13158篇 |
2011年 | 13985篇 |
2010年 | 12996篇 |
2009年 | 11781篇 |
2008年 | 12001篇 |
2007年 | 11552篇 |
2006年 | 10423篇 |
2005年 | 8185篇 |
2004年 | 5956篇 |
2003年 | 4729篇 |
2002年 | 3622篇 |
2001年 | 3394篇 |
2000年 | 2464篇 |
1999年 | 866篇 |
1998年 | 196篇 |
1997年 | 204篇 |
1996年 | 191篇 |
1995年 | 125篇 |
1994年 | 135篇 |
1993年 | 107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2篇 |
1959年 | 15篇 |
1958年 | 19篇 |
1957年 | 14篇 |
1956年 | 7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7832例孕妇HCMV-IgM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满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7,15(6):53-53
目的为了解孕妇人巨细胞病毒(HCMV)近期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7832例孕妇的静脉血标本进行了HCMV-IgM检测。结果在7832例孕妇中检测出HCMV-IgM阳性标本67例,阳性率为0.86%。结论在孕妇中巨细胞病毒有一定的近期感染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观察与Ⅰ型超敏反应相关的生物活性介质--组织胺对家兔肝脏有无直接损伤作用,进一步论证Ⅰ型超敏反应对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选择34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3组;对照组只进行正常饲料喂养,实验Ⅰ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4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实验Ⅱ组在正常饲料喂养的同时每天给予0.08 μg/kg耳静脉注射磷酸组胺注射液;动态观察以上3个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以上3个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无论是实验Ⅰ组或实验Ⅱ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血清内ALT和AST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但Ⅰ、Ⅱ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肝脏均有不同程的损伤和病理改变,且实验Ⅱ组的损伤和变化大于实验Ⅰ组,而对照组的肝脏则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组织胺对家兔肝脏确实有一定的损伤作用,而且随着投予剂量和时间的增加,肝脏的损伤和病理变化也越显著;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Ⅰ型超敏反应导致肝脏病理变化及损伤的见解. 相似文献
53.
抗SARS-CoV抗原的人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利用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阳性的SARS康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构建人源Fab段抗体文库。方法 :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 ,逆转录成cDNA。以其为模板 ,利用针对家族特异性Ig基因的引物扩增重链Fd段和轻链基因 ,并重组到噬菌粒载体pComb3中 ,将重组噬菌粒载体电转化大肠杆菌XL 1Blue,酶切鉴定抗体库的重组率 ,并测定噬菌体抗体库的库容量。结果 :构建了源于SARS康复患者血清中抗Fab段的抗体文库 ,轻链、重链Fd段基因的重组率分别为91%和 75 % ,库容量为 7.2 3× 10 7。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抗SARS CoV抗原的人源Fab段噬菌体抗体库 相似文献
54.
研究rGH CLS局部应用对减少高压电损伤组织进行性坏死的作用。使用该实验室已建立的重度高压电损伤模型,新西兰大白兔45只均分5组。治疗分别使用rCH CLS(1组),CLS(2组),rGH(3组),盐水(4组)和5组对照,临床解剖探查、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等方法观察。结果:治疗1组有明显的减少组织坏死作用。15d动物伤肢完整,而2,3和4组虽也各有不同程度延缓坏死的作用。但动物伤肢最终坏死丧失,5组7d大部软组织基本坏死,12d坏死离断,光电镜检查1组5d治疗后粒细胞浸润较少,炎性反应轻,有纤维组织细胞再生和新生的线粒体,10d修复过程明显,2,3,4组7d后坏死明显,5组肌坏死迅速,结果表明:CLS持续组织内透析冲洗和rGH局部肌注能有效地减少电损伤坏死速度和范围,值得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55.
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泰安市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应用ELISA方法在1995~1999年对53434名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进行了血清HBsAg、抗-HBc、HBeAg和抗-HBe检测。结果1995~1999年饮食服务业从业人员血清HBsAg、抗-HBc、HBeAg和抗-HBe总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依次为4.41%、3.88%、3.46%、2.86%和2.50%,其差异有显著意义(χ 相似文献
56.
目的 观察0.75%罗哌卡因硬膜外用于妇产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72例ASAI-Ⅱ级妇产科手术随机分为两组.I组为0.75%罗哌卡因组(36例)Ⅱ组为0.5%布比卡因组(36例),两组均取腰1-2行硬膜外穿刺,观察两组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镇痛效果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达T8的时间。切皮时VAS评分、运动恢复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中寒颤的发生率Ⅰ组明显比Ⅱ组少(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具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运动阻滞恢复早,对循环呼吸的影响小,神经毒性低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7.
妊娠合并登革热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登革热对妊娠的影响。方法 对35例妊娠合并登革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患有27例出现不正常分娩及产后大出血,有22例出现流产、死胎、早产及畸胎。结论 妊娠合并登革热在妊娠早期可出现流产或死胎,中期可引起早产,晚期可出现产后大出血。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OPC(OLF for Process Control)技术及其在现场总线中的应用模式。给出OPC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的一种方法,并讨论了客户程序通过OPC服务器与现场设备的交互过程及OPC技术对现场总线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植物有效成分蜕皮甾酮(ecdysteron,EDS)对心肌梗死有益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致大鼠心肌梗死模型,ip EDS,连续7d。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梗死面积、冠状动脉血清、毛细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结果 0.5,5,50mg/kgEDS能剂量能依赖地影响大鼠血清CPK、GOT、LDH活性,以5mg/kg剂量的EDS降低心肌酶谱为最佳。5mg/kgEDS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毛细血管密度和VEGF表达量。结论 EDS能减轻冠状动脉结扎致心肌梗死,机制在于促进VEGF的表达和毛细血管再生及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60.
SONG Wu WU Sui-jing HE Yu-long CAI Shi-rong ZHANG Chang-hua ZHANG Xin-hua ZHAN Wen-hua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1,122(1):1486-1491
Backgroun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conflicting result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mucinous, signet-ring cell, or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 only few such studies have been performed in China.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analyzed data from our department to investigate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prognosis and possible correlations of three histologic types -- colorectal mucinous,signet-ring cell, and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 to clarity the bases for observed differences which may lead to development of targeted therapies Methods Of 2079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colorectal cancer between 1994 and 2007, 144 had mucinous, 25 had signet-ring cell, and 1837 had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 Their clinicopathologic parameters and survival were analyzed using established statistical methodologies.Results Mucinous and signet-ring cell adenocarcinomas were common in younger patients (P <0.001). Location, size and disease stag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hree types. Signet-ring cell tumors were more commonly found in the rectum than mucinous and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 (P <0.001). Mucinous and signet-ring cell tumors presented in a later stage in life more often than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 with lymph node involvement, serosal infiltration, peritoneal dissemination, and adjacent organ invasion (P <0.01). The rate of radical resection, hepatic metastasis and local recurrence did not differ among types (P >0.05).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non-mucinous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with mucinous and signet-ring cell tumors who underwent potentially curative resections or stage Ⅱ/Ⅲ disease had poorer long-term overall survival. Survival did not differ by type for patients with either stage Ⅰor Ⅳ disease (P >0.05). Conclusions Mucinous and signet-ring cell adenocarcinoma have unique carcinogenesis and similar biologic behavior.Our study confirms that both histologic types, especially signet-ring cell tumors, are independent, negativ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Type does not appear to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urvival when disease is either stage Ⅰ or Ⅳ at present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