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6071篇 |
免费 | 13953篇 |
国内免费 | 821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90篇 |
儿科学 | 2411篇 |
妇产科学 | 764篇 |
基础医学 | 8376篇 |
口腔科学 | 2838篇 |
临床医学 | 17507篇 |
内科学 | 12414篇 |
皮肤病学 | 1580篇 |
神经病学 | 3091篇 |
特种医学 | 512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12806篇 |
综合类 | 40940篇 |
现状与发展 | 38篇 |
预防医学 | 18204篇 |
眼科学 | 1681篇 |
药学 | 18087篇 |
188篇 | |
中国医学 | 14479篇 |
肿瘤学 | 65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09篇 |
2023年 | 1761篇 |
2022年 | 4459篇 |
2021年 | 5539篇 |
2020年 | 4990篇 |
2019年 | 2804篇 |
2018年 | 2823篇 |
2017年 | 3937篇 |
2016年 | 3019篇 |
2015年 | 5514篇 |
2014年 | 7469篇 |
2013年 | 9160篇 |
2012年 | 13142篇 |
2011年 | 13915篇 |
2010年 | 12965篇 |
2009年 | 11713篇 |
2008年 | 11909篇 |
2007年 | 11475篇 |
2006年 | 10370篇 |
2005年 | 8145篇 |
2004年 | 5938篇 |
2003年 | 4716篇 |
2002年 | 3618篇 |
2001年 | 3386篇 |
2000年 | 2462篇 |
1999年 | 865篇 |
1998年 | 196篇 |
1997年 | 203篇 |
1996年 | 191篇 |
1995年 | 124篇 |
1994年 | 134篇 |
1993年 | 106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9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34篇 |
1986年 | 25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25篇 |
1982年 | 22篇 |
1964年 | 6篇 |
1959年 | 15篇 |
1958年 | 19篇 |
1957年 | 14篇 |
1956年 | 7篇 |
1955年 | 7篇 |
1954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目的 对后腹腔镜和经腰背部途径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指标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术式的技术要点.方法 收治98例上尿路结石病例,其中42例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56例行经腰背部直切口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术式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经腰背部途径采用腰硬联合麻.两组术中均留置双J管.结果 98例手术全部成功,两组术中均无需输血.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复查未见结石残留,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微创、安全、有效,较经腰背部途径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但它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和一定的腹腔镜外科训练. 相似文献
52.
无萎缩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手术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00年2月~2007年12月采用无萎缩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1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60min,无需要输血,术后无继发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13例术后3个月复查“B”超、IVU均无结石复发和积液。无肾萎缩。结论无萎缩肾切开取石术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疗效满意、安全,取石彻底,并发症少,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3.
54.
55.
柯萨奇病毒诱发实验性多发性肌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用不同量的柯萨奇病毒B1、2、3感染和兔肌匀浆加完全弗氏佐剂免疫正常豚鼠;拟建立多发性肌炎模型。结果发现:0.1ml毒力为10-5TCID50柯萨奇病毒B1感染豚鼠组,3周后出现多发性肌炎症状。肌酶谱异常与其它组有明显差异,病理检查证实为多发性肌炎改变。单纯兔肌匀浆免疫对照组未发病。提示柯萨奇病毒B1感染及感染的病毒量与多发性肌炎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6.
Antibodies against dengue virus E protein peptide bind to human plasminogen and inhibit plasmin activity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Y H HUANG B I CHANG H Y LEI H S LIU C C LIU H L WU T M YEH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immunology》1997,110(1):35-40
Both mice and rabbits immunized with dengue virus E protein peptide spanning amino acids 100–119 (D4E) produced antibodies that reacted not only with the D4E peptide itself but also with human plasminogen, as shown by ELISA and Western blot. Sera from dengue virus-hyperimmunized mice and dengue patients also contained antibodies against D4E and plasminogen. Furthermore, such sera all contained plasmin inhibitory activity. Using affinity-purified anti-D4E antibodies and free D4E peptide for competitive inhibition, we demonstrated that the inhibition of plasmin activity was due to anti-D4E antibodies rather than other substances in the sera.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dengue virus E protein amino acids 100–119 are a cross-reactive immunogenic region, and antibodies against this region may interfere with human fibrinolysis. 相似文献
57.
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直视下经尿道内次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治疗68例尿道狭窄和闭锁患者的疗效和经验,63例1次手术成功;3例行2次、2例行3次成功。结果:68例中,57例术后随访3~71个月,平均28.3个月,43例(75%)均排尿通畅;2例暂时性尿失禁者分别于术后3~6月内恢复。结论:直视下经尿道内切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尿道狭窄和闭锁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8.
胆道支撑管显影材料的制备及体外细胞毒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型显影胆道支撑管材料制备的可行性,对构建出的材料进行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和筛选。方法 选择具有X线下显影特性的基础材料A、B、C,分别与硅橡胶生胶共混炼,模压后分别得到相应的显影复合材料甲、乙、丙,经一段和二段硫化过程完成加工。采用MTT法作为体外细胞毒性评价的方法,测定参比对照材料和新材料的50%浓度的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率的影响,确定细胞毒性级别。结果 新材料甲、乙、丙在x线下影像清晰。甲、乙材料的细胞毒性级别为零,丙材料细胞毒性级别为2。结论 构建出在X线下显影的弹性体材料可行。材料甲、乙是制造新型胆道支撑管的初选材料,材料丙无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应用于外阴癌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04年10月-2008年4月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术中采用SLNB的外阴癌患者21例,其中处于研究前期(即2005年5月前)的11例患者采用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SLN)、处于研究后期的10例患者采用核素-染料联合法识别SLN,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SLNB的检测效果;并观察与SLNB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20例(95%)检出SLN,其中8例为单侧腹股沟、12例为双侧腹股沟.20例SLN阳性患者共检出83枚SLN,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2枚(1~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6枚(1~6枚).其中,染料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4.4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5枚,核素-染料联合法每例患者平均检出3.9枚、每侧腹股沟平均2.7枚,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9,P=0.652;t=-0.421,P=0.717).20例SLN阳性患者腹股沟浅组淋巴结中均检出SLN,其中1例双侧腹股沟深组淋巴结中也检出SLN.20例SLN阳性的患者中,8例(10侧腹股沟)术后病理检查显示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其中7例患者(9侧腹股沟)的转移淋巴结中均包括有SLN、1例(1侧腹股沟)出现假阴性.以SLN识别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假阴性率为10%(1/10),阴性预测值为96%(22/23).未发现与SLNB相关的损伤及不良反应.结论 SLNB应用于外阴癌安全、可行,以SLN预测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准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