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4747篇 |
免费 | 47919篇 |
国内免费 | 2550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18篇 |
儿科学 | 7121篇 |
妇产科学 | 2745篇 |
基础医学 | 26618篇 |
口腔科学 | 8702篇 |
临床医学 | 52850篇 |
内科学 | 35612篇 |
皮肤病学 | 4642篇 |
神经病学 | 9912篇 |
特种医学 | 1782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8820篇 |
综合类 | 126325篇 |
现状与发展 | 106篇 |
预防医学 | 52786篇 |
眼科学 | 5128篇 |
药学 | 53657篇 |
752篇 | |
中国医学 | 50341篇 |
肿瘤学 | 1981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2篇 |
2024年 | 6822篇 |
2023年 | 7370篇 |
2022年 | 15490篇 |
2021年 | 18636篇 |
2020年 | 16156篇 |
2019年 | 9197篇 |
2018年 | 9263篇 |
2017年 | 12577篇 |
2016年 | 9436篇 |
2015年 | 17323篇 |
2014年 | 22000篇 |
2013年 | 28138篇 |
2012年 | 40803篇 |
2011年 | 42885篇 |
2010年 | 38821篇 |
2009年 | 34630篇 |
2008年 | 35690篇 |
2007年 | 34863篇 |
2006年 | 30296篇 |
2005年 | 23668篇 |
2004年 | 16570篇 |
2003年 | 13699篇 |
2002年 | 10608篇 |
2001年 | 9580篇 |
2000年 | 7150篇 |
1999年 | 2468篇 |
1998年 | 577篇 |
1997年 | 500篇 |
1996年 | 496篇 |
1995年 | 368篇 |
1994年 | 390篇 |
1993年 | 229篇 |
1992年 | 168篇 |
1991年 | 149篇 |
1990年 | 116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65篇 |
1987年 | 89篇 |
1986年 | 99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55篇 |
1982年 | 36篇 |
1965年 | 38篇 |
1964年 | 37篇 |
1963年 | 38篇 |
1959年 | 62篇 |
1958年 | 49篇 |
1957年 | 3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对胃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动脉夹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胃内放置水囊记录胃运动的方法,观察了脑供血不足对胃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夹闭30 min过程中,最初2 min内的胃运动指标(收缩频率、总收缩时程、总收缩幅度、胃运动指数)较夹闭前2 min内抑制显著;夹闭第28~30 min(即松开动脉夹前2 min内)的胃运动各项指标较夹闭前2 min均无显著差异。(2)松开动脉夹30 min过程中,松开后最初2 min内与松开前2 min内相比,胃运动抑制显著;但松开后第28~30 min的胃运动与松开前2 min内的胃运动相比,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说明: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局部供血不足初期,对胃运动有抑制作用,但随着结扎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作用逐渐消除,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环起了代偿作用。 相似文献
982.
双极电凝镊在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双极电凝镊与传统的剥离法实施扁桃体摘除的手术效果,探讨双极电凝镊在扁桃体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扁桃体手术摘除的患者100例,前瞻性地分为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恢复时间。结果:用双极电凝镊行扁桃体摘除与普通法扁桃体摘除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痛苦轻。结论:采用双极电凝镊扁桃体摘除手术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剥离法扁桃体摘除,两方法术后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别。 相似文献
983.
颞骨巨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科收治1例颞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症状、体征、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女性,发生于左侧颞骨,病理分级为Ⅱ~Ⅲ,行根治性切除,术后放疗。结论:颞骨巨细胞瘤的诊断须结合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辅以术后放疗。 相似文献
984.
经鼻填充鼻中隔软骨修复眶内侧壁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填充鼻中隔软骨,修复眶内侧壁骨折,经鼻做眼部手术的可能性。方法:选取眶内侧壁骨折患者11例(11眼),术前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球内陷、复视、视力减退症状,行眼眶CT诊有眶内容物疝入筛窦并伴积液,其中6例内直肌肿胀。手术开始在内镜直视指引下,经鼻腔开放筛窦,摘除筛房,暴露骨折的纸板,将疝入物回纳眶内,鼻中隔软骨覆盖骨折区。结果:患者手术后全部治愈。双眼突出度相差≤1mm,平均0.11mm。视力较术前不改变或者略有改善。鼻内镜检查见筛窦术腔上皮化,填充的鼻中隔软骨无移动,无感染及排斥现象。结论:经鼻填充鼻中隔软骨修复眶内侧壁骨折方法简便,成功率高。自体鼻中隔软骨无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85.
目的 探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对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OSAHS)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crea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OSAHS患者,先后进行UPPP手术,术前均被抽取晨起血清,检测hs-CRP。术后3个月再次测量血清hs-CRP,同时设立两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OSAHS患者术前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明显降低。结论 hs-CRP可以作为预测此类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指标,而UPPP手术可以降低OSAHS患者血清hs-CRP水平,从而减少OSAHS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986.
目的 探讨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 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正压通气治疗(continue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及血压控制后,术中应用电刀对术中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和Holter心电及血压检测仪对具有打鼾症状的患者进行监测,将合并高血压的252例OSAHS 患者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于围手术期常规口服降压药物治疗,不行CPAP 治疗,术中不应用电刀;治疗组围手术期应用CPAP治疗,静滴降压药物,随时控制血压于稳定状态,术中应用电刀。对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手术期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因长期缺氧而导致的机体损害,有利于血压保持正常稳定状态,提高手术耐受力,动态的血压控制和应用电刀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的机会,降低手术危险性,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7.
近视眼屈光因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患者多个屈光因子及其临床常见相关因素。方法 测量不同屈光度组近视患者的屈光当量、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眼压等数据,分析其相关关系,并得出回归公式。结果 近视患者多项屈光因子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近视眼自身存在一系列代偿机制。 相似文献
988.
989.
通过梳理现存唐以前医书中应用山茱萸的方剂,结合历代本草文献对山茱萸的记载,分析唐以前医家应用山茱萸治疗疾病的特点,为现代临床应用山茱萸提供理论指导.山茱萸用治风邪,取补肝体、温肝阳之用;补诸虚,取其酸涩敛固、助壬癸蛰藏之功;治脚气,取其温中养血、逐寒湿痹之能;治耳聋,取其秘精气、通九窍之力;治其他病证,各取滋肾养阴、敛... 相似文献
990.
肝与衰老相关性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玉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1(4):315-318
从肝藏象入手,深入探讨了肝在人体衰老中的地位和作用,突破了传统的脾肾衰老观,明确提出肝气虚是人体进入衰老期的启动因子,并以此初步探讨了通过保肝养肝、怡情疏肝以延缓衰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