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4909篇 |
免费 | 39176篇 |
国内免费 | 2013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51篇 |
儿科学 | 5703篇 |
妇产科学 | 2217篇 |
基础医学 | 21259篇 |
口腔科学 | 6925篇 |
临床医学 | 42237篇 |
内科学 | 28484篇 |
皮肤病学 | 3738篇 |
神经病学 | 8026篇 |
特种医学 | 14226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0938篇 |
综合类 | 100853篇 |
现状与发展 | 89篇 |
预防医学 | 42288篇 |
眼科学 | 4091篇 |
药学 | 42890篇 |
600篇 | |
中国医学 | 40306篇 |
肿瘤学 | 1579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8篇 |
2024年 | 5409篇 |
2023年 | 5896篇 |
2022年 | 12476篇 |
2021年 | 14851篇 |
2020年 | 12939篇 |
2019年 | 7364篇 |
2018年 | 7336篇 |
2017年 | 10015篇 |
2016年 | 7551篇 |
2015年 | 13893篇 |
2014年 | 17663篇 |
2013年 | 22532篇 |
2012年 | 32652篇 |
2011年 | 34216篇 |
2010年 | 30938篇 |
2009年 | 27700篇 |
2008年 | 28650篇 |
2007年 | 27922篇 |
2006年 | 24168篇 |
2005年 | 18942篇 |
2004年 | 13238篇 |
2003年 | 10915篇 |
2002年 | 8449篇 |
2001年 | 7584篇 |
2000年 | 5706篇 |
1999年 | 1986篇 |
1998年 | 464篇 |
1997年 | 394篇 |
1996年 | 407篇 |
1995年 | 306篇 |
1994年 | 313篇 |
1993年 | 180篇 |
1992年 | 137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91篇 |
1989年 | 58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75篇 |
1986年 | 74篇 |
1985年 | 49篇 |
1984年 | 26篇 |
1983年 | 43篇 |
1982年 | 28篇 |
1965年 | 31篇 |
1964年 | 33篇 |
1963年 | 26篇 |
1959年 | 44篇 |
1958年 | 40篇 |
1957年 | 3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51.
952.
目的 探讨胎盘异常的超声诊断及声像图特征.方法 采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中、晚期孕妇常规进行B超检查,并重点观察胎盘情况,对异常胎盘进行详细记录、留图,部分病例追踪观察,并与娩出的胎盘进行比对.结果 产前超声检出胎盘异常31例,占受检总数的0.52%,确诊29例,误诊2例,漏诊3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9%.其中副胎盘7例,占病例总数的22.6%;胎盘绒毛膜血管瘤9例,占病例总数的29.0%,胎盘植入8例,占病例总数的26.8%;胎盘边缘出血2例,占病例总数的6.5%;轮状胎盘5例,占病例总数的16.1%.结果 B超是产前诊断胎盘异常的首选而重要的检查方法,提高对胎盘异常声像图的识别能力,可有效降低超声对胎盘异常诊断的漏诊及误诊,为产科临床正确处理胎盘异常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953.
954.
955.
956.
目的 了解耐头孢西丁的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其AmpC酶基因型别.方法 对49株耐头孢西丁肺炎克雷伯菌用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用平皿琼脂倍比稀释法检测产酶株的药物敏感性,提取质粒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质粒介导的AmpC基因型,设计引物进行结构基因的全长扩增和测序.结果 29株肺炎克雷伯菌(发生率59.2%)产质粒介导AmpC酶;其中检出DHA型16株,CIT型6株,EBC型7株,发现新的基因型2种,自命名为ACT-3和MIR-4,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125013和EF587233.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菌株耐药性严重,且呈多重耐药,但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全部敏感.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中质粒介导AmpC酶发生率高,以DHA-1型为主,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2株新基因.治疗相关感染以碳青酶烯类抗生素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957.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与颅脑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颅脑损伤120例,按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型,即颅脑损伤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选择30位健康武警战士作为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清EPO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清EPO含量:颅脑损伤轻型组、中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尤其是轻、中型急性颅脑损伤可刺激机体产生EPO,EPO的含量可提示急性颅脑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958.
959.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脊椎成形术(PVP)中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对48例实施PVP患者分别于术前、PMMA注射过程中、注射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脉搏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应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心血管系统变化及与并发症的关联性。结果:MAP在PMMA注射中、注射后5 min、10 min分别为94.0 mmHg、97.3 mmHg和97.5 mmHg,与注射前(92.2 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0.23,0.24);心率在注射中、注射后5 min、10 min平均分别为80.5/min、80.4/min和80.0/min,与注射前(80.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0.92,0.65);SpO2在注射中、注射后5 min、10 min分别为98.0%、98.0%和97.4%,与注射前(9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89);SpO2的4个最低值出现在注射后10 min,与注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SpO2平均值与注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中PMMA的注射与机体心血管变化无显著性关联。结论:PVP中注射PMMA安全,对心血管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