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8451篇 |
免费 | 43076篇 |
国内免费 | 2647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03篇 |
儿科学 | 7144篇 |
妇产科学 | 2755篇 |
基础医学 | 25188篇 |
口腔科学 | 8308篇 |
临床医学 | 52183篇 |
内科学 | 35345篇 |
皮肤病学 | 4599篇 |
神经病学 | 9838篇 |
特种医学 | 17740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8448篇 |
综合类 | 123644篇 |
现状与发展 | 105篇 |
预防医学 | 51771篇 |
眼科学 | 5123篇 |
药学 | 53413篇 |
748篇 | |
中国医学 | 47631篇 |
肿瘤学 | 196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60篇 |
2023年 | 5632篇 |
2022年 | 14447篇 |
2021年 | 17872篇 |
2020年 | 15490篇 |
2019年 | 8455篇 |
2018年 | 8993篇 |
2017年 | 12357篇 |
2016年 | 9199篇 |
2015年 | 17260篇 |
2014年 | 21952篇 |
2013年 | 28051篇 |
2012年 | 40887篇 |
2011年 | 42937篇 |
2010年 | 38898篇 |
2009年 | 34626篇 |
2008年 | 35721篇 |
2007年 | 34836篇 |
2006年 | 30333篇 |
2005年 | 23696篇 |
2004年 | 16581篇 |
2003年 | 13708篇 |
2002年 | 10593篇 |
2001年 | 9561篇 |
2000年 | 7169篇 |
1999年 | 2465篇 |
1998年 | 564篇 |
1997年 | 485篇 |
1996年 | 492篇 |
1995年 | 367篇 |
1994年 | 387篇 |
1993年 | 228篇 |
1992年 | 168篇 |
1991年 | 152篇 |
1990年 | 116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66篇 |
1987年 | 90篇 |
1986年 | 98篇 |
1985年 | 61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55篇 |
1982年 | 36篇 |
1965年 | 38篇 |
1964年 | 37篇 |
1963年 | 38篇 |
1959年 | 62篇 |
1958年 | 49篇 |
1957年 | 38篇 |
1956年 | 3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1.
9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与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及病理学的诊断要点。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11例经手术切除、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胰腺实性一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比较其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果 (1)本病多发于30岁以下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CT、MRI表现为肿瘤内有实性和囊性结构,可分为3型;特征性表现为“浮云征”。(3)肿瘤大部分位于胰腺,多有完整包膜,不伴有胆总管扩张。(4)病理学特点为肿瘤实性部分由实性区、假乳头区及两者过渡区以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囊性区由坏死、液化、陈旧性出血组成。(5)肿瘤的囊实性结构是形成“浮云征”的病理基础。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有相对特征性的影像和病理学表现,术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提高对母亲苯丙酮尿症(MPKU)后代脑MRI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报告2例生化及临床检查证实为MPKU双胞胎的.MRI改变,并复习文献。结果 文中2例表现与文献报道不一致.与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表现相似。常规T2WI及FLAIR均显示室周白质、侧脑室三角区、半卵圆中心条片状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除更清楚地显示上述改变外,尚显示双侧内囊后肢及胼胝体压部信号增高。结论 常规T2WI及FIJAIR上可显示MPKU后代脑白质异常,DWI可提供更多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4.
脑囊虫病患者脑脊液中一氧化氮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囊虫病患者各期脑脊液中的一氧化氮 (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变化规律及它们在脑囊虫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检测 4 9例明确诊断并依据MR分期 ,单发脑实质内囊虫的脑囊虫病患者和 2 0名对照者脑脊液中NO、TNF α水平。结果 NO在脑囊虫病的Ⅰ期显著降低而TNF α水平呈显著升高 ,NO、TNF α于Ⅱ期、Ⅲ期 (整个退变死亡期 )均表现为高水平 ,Ⅳ期恢复正常 ,NO和TNF α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结论 在单发脑实质内囊虫病中NO、TNF α可能参与杀虫作用 ,其免疫调节与杀虫机制存在着动态平衡 ,参与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索儿茶酚-邻-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测定120例强迫症(OCD)患者和130例健康对照者的基因型;根据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将强迫症划分亚型。结果:强迫症患者COMT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与健康对照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强迫行为组与强迫思想组的COMT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G/A基因型多见于强迫行为组。结论:COMT基因多态可能对强迫症的发病没有直接的作用,但G/A基因型可能对症状是否表现为强迫动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防晒制剂皮肤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同一系列不同SPF(sunprotectionfactor)防晒制剂对皮肤的安全性 ,筛选安全有效的防晒制剂配方。方法 :选用白化豚鼠背部去毛 ,分别涂抹SPF值为 15、2 8、30 +三种防晒制剂 ,以UV光源照射 ,波长为 32 0~4 0 0nm ,强度为 ( 16 8± 2 )mW/cm2 。结果 :三种不同SPF防晒制品对实验动物皮肤各时相点反应积分为 ,SPF15组为0 ;SPF2 8组为 1;SPF30 +组为 3。结论 :三种不同SPF值产品对皮肤的光毒性有一定差异 ,提示SPF值在 2 8以内的防晒制剂皮肤安全性较好 ,SPF30 +的防晒制剂对皮肤有一定光毒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97.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MMN患者及16名健康对照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记录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面积、位相和时限,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或暂时性离散(TD),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可见有一根以上运动神经或至少一根运动神经的一个以上部位出现CB或CD。其中13例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出现CB,3例以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远端出现CB首发,随病情进展出现下肢腓深神经CB。仅有2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稍有减慢,波幅略有降低。16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肌电图检查见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MMN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的主要神经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98.
丁螺环酮和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国产丁螺环酮和阿普唑仑治疗广泛性焦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78例广泛性焦虑按照就医顺序分为两组,分别服用丁螺环酮(38例)和阿普唑仑(40例)。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丁螺环酮和阿普唑仑的疗效相仿,丁螺环酮的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无过度镇静和肌肉松弛作用,不产生药物依赖。结论:丁螺环酮是治疗广泛性焦虑较为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99.
目的 通过对烧伤病人不同时间的痂下组织细菌定量培养及种类检测 ,探讨手术时间、菌量和菌种与植皮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 3 65例病人于手术时取痂下组织以组织匀浆行细菌定量并鉴定菌种。结果 45 0份标本中 3 90份为阳性 ,共培养出细菌 5 80株 ,以铜绿假单胞菌(2 7.93 %)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16.2 0 %)为最常见种类 ;手术时间、菌量和菌种对植皮存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P <0 .0 1)。结论 手术时间越早 ,痂下组织细菌含量越少 ,菌种较单一 ,植皮存活率越高 (P <0 .0 1)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对植皮存活率影响较大 (P <0 .0 1)。 相似文献
100.
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颞下锁孔入路解剖学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颞下锁孔手术解剖学研究.并采用该入路手术切除8例颅内肿瘤.结果颞下锁孔入路可以充分暴露鞍上区、脚间窝、岩斜区及脑干腹外侧区的神经、血管结构;岩骨尖最大磨除面积为306mm2.肿瘤全切除7例(87.5%).结论经颞下锁孔入路能很好地处理鞍上、岩斜区、脚间窝以及脑干腹外侧区的病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