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92篇 |
免费 | 617篇 |
国内免费 | 5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篇 |
儿科学 | 83篇 |
妇产科学 | 45篇 |
基础医学 | 398篇 |
口腔科学 | 59篇 |
临床医学 | 825篇 |
内科学 | 655篇 |
皮肤病学 | 344篇 |
神经病学 | 134篇 |
特种医学 | 216篇 |
外科学 | 640篇 |
综合类 | 1800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预防医学 | 691篇 |
眼科学 | 70篇 |
药学 | 921篇 |
15篇 | |
中国医学 | 924篇 |
肿瘤学 | 2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64篇 |
2022年 | 174篇 |
2021年 | 237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10篇 |
2018年 | 128篇 |
2017年 | 175篇 |
2016年 | 161篇 |
2015年 | 297篇 |
2014年 | 353篇 |
2013年 | 445篇 |
2012年 | 659篇 |
2011年 | 625篇 |
2010年 | 604篇 |
2009年 | 551篇 |
2008年 | 609篇 |
2007年 | 613篇 |
2006年 | 514篇 |
2005年 | 474篇 |
2004年 | 267篇 |
2003年 | 265篇 |
2002年 | 166篇 |
2001年 | 148篇 |
2000年 | 121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观察补肾行气活血法对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成软骨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将传至第3代的BMSCs分为阴性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软骨细胞诱导培养基加体积分数为10%的空白对照血清和诱导培养基加体积分数10%的骨炎定含药血清培养诱导成软骨细胞,观察软骨细胞的生长状况及细胞表型特征.[结果]治疗组在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及成软骨特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细胞表型的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结论]以补肾行气活血法为组方依据的骨炎定含药血清既可促进BMSCs的增殖,又可促进诱导的软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2.
13.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它是由HIV引发,特别是HIV-1。奈韦拉平是一种新型的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该药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合用可用于治疗艾滋病,单独用药可用于预防HIV感染和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痂囊腔菌素A的浓度,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 60只小鼠,雌雄各半,痂囊腔菌素A 30.0 mg灌胃后,于不同时间点分取血浆,采用HPLC分别测定血清样品中痂囊腔菌素A浓度,用DAS 3.0.8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痂囊腔菌素A在10.0~800.0μ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日内和日间RSD<7.0%,提取回收率为89.2%~92.4%,方法回收率为100.1%~100.6%。痂囊腔菌素A在小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为(16 697.8±873.0)μg.L.h-1,MRT0-t为(3.8±0.0)h,t■z为(3.6±0.0)h,tmax为(1.0±0.0)h,CLz/F为(1.8±0.0)L.h-1,ρmax为(5 889.3±135.9)μg.L-1。结论本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痂囊腔菌素A在小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健身气功六字诀对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六字诀习练组和对照组,应用WHOQOL-BREF量表中文版作6个月后的评定.结果 6个月后,习练组在生存质量主观感觉( 3.59±0.69)分、健康状况主观感觉(3.22±0.96)分、生理领域(89.19±13.68)分、心理领域(79.74±11.26)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习练组习练后在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均高于同组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六字诀可改善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致机械性肠梗阻通过螺旋CT检查进行手术前评估。方法:收集术前腹部CT并经手术或纤维结肠镜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病例50例,对CT及腹部平片表现进行分析①梗阻近、远侧肠管表现;②梗阻部位改变;③并发症的CT征象。结果:50例肠梗阻中,判断肠梗阻的有无,CT检查诊断50例(100%),X线平片诊断47例(94%)。肠梗阻病因的判断,CT诊断50例(100%),X线平片诊断0例(0%)。全组50例在CT上均见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影、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结论:结直肠癌引起机械性肠梗阻的CT检查诊断梗阻的原因、部位、程度及发病缓急,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更有价值的术前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X线、MSCT及MRI在主动脉夹层(AD)中影像学特征,并评价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30例经手术或行DSA造影证实的AD患者,对其X线、MSCT及MRI检查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影像特点。结果 X线仅见AD的间接征象,而MSCT和MRI均能不同程度地显示真假两腔、内膜破口、内膜片及附壁血栓。结论 X线对AD只能提示诊断,而MSCT和MRI可作特异性诊断,并且MRI在显示AD的破口位置、无钙化的内膜片及附壁血栓时均优于MSCT,但对内膜及主动脉壁钙化和急危重者的检查MSCT优于MRI。 相似文献
20.
脾动脉缩窄式远端脾肾分流术七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脾动脉缩窄式(splenic artery coarctation,SAC)远端脾肾静脉分流术(USRS-SRC)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7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病人行DSRS-SAC术,术后随访3~11个月。术前和术后观察门静脉压力、门静脉直径和脾脏大小变化,以及外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的改变。结果 DSRS-SAC术后脾胃区静脉压力明显下降(P<0.01),又能维持良好的向肝血流灌注,脾脏显著缩小(P<0.01),脾亢纠正,无肝性脑病和再出血。血清总胆红素升高(P<0.05),3例腹水一度增多。结论 DSRS-SAC是一种治疗门脉高压症可选择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