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927篇 |
免费 | 3369篇 |
国内免费 | 183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34篇 |
儿科学 | 459篇 |
妇产科学 | 127篇 |
基础医学 | 1942篇 |
口腔科学 | 511篇 |
临床医学 | 3828篇 |
内科学 | 2752篇 |
皮肤病学 | 347篇 |
神经病学 | 617篇 |
特种医学 | 154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033篇 |
综合类 | 8633篇 |
现状与发展 | 13篇 |
预防医学 | 3796篇 |
眼科学 | 451篇 |
药学 | 3791篇 |
53篇 | |
中国医学 | 3555篇 |
肿瘤学 | 13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9篇 |
2023年 | 467篇 |
2022年 | 1222篇 |
2021年 | 1456篇 |
2020年 | 1312篇 |
2019年 | 740篇 |
2018年 | 685篇 |
2017年 | 944篇 |
2016年 | 699篇 |
2015年 | 1323篇 |
2014年 | 1632篇 |
2013年 | 2044篇 |
2012年 | 3059篇 |
2011年 | 3066篇 |
2010年 | 2797篇 |
2009年 | 2504篇 |
2008年 | 2543篇 |
2007年 | 2313篇 |
2006年 | 2087篇 |
2005年 | 1686篇 |
2004年 | 1083篇 |
2003年 | 973篇 |
2002年 | 697篇 |
2001年 | 656篇 |
2000年 | 500篇 |
1999年 | 173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内耳CT与磁共振成像(MRI)图像融合的可行性以及融合图像对正常内耳结构的显示能力.方法 对20例(40耳)双侧内耳及内听道形态正常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和MRI扫描,并应用西门子图像融合软件将CT与MRI图像进行配准、融合,然后半定量评价融合图像对正常内耳和内听道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 CT与MRI融合可有9种融合模式,在不同融合模式的图像中CT不反相+MRI反相对骨迷路显示最清晰;CT反相+MRI不反相、CT反相+MRI伪彩对膜迷路显示最清晰、立体感强;CT不反相+MRI反相、CT与MRI均反相对面神经、听神经及蜗神经显示最清晰、最直观、立体感最强;CT不反相+MRI反相、CT反相+MRI不反相、CT伪彩+MRI反相对蜗孔处蜗神经显示最好.结论 CT与MRI图像可以进行精确配准和融合,不同模式融合图像对内耳不同结构的显示清晰度不同.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有效浓度范围,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并进行治疗病毒性皮肤疾病临床验证。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研究重组人干扰素a2b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1及HSV-2攻击Vero细胞,抑制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攻击人胚肾细胞,抑制SARS冠状病毒攻击Vero细胞的体外抗病毒作用。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结果重组人干扰素a2b喷雾剂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1及HSV-2对Vero细胞的攻击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81.2IU/ml和390.0IU/ml;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抑制流感甲型及乙型病毒对人胚肾细胞攻击的IC50分别为534.1IU/ml和3645.5IU/ml;抑制SARS冠状病毒对Vero细胞攻击的IC50为11.77IU/ml。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治疗单纯疱疹的有效率为89.09%,治疗尖锐湿疣有效率为22.0%,治愈率为17.0%,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实验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对单纯疱疹病毒、流感病毒、SARS冠状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临床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作为蛋白经皮给药制剂可用于单纯疱疹和尖锐湿疣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观察尼古丁刺激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后细胞内基础钙离子浓度的改变及平滑肌细胞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1,TPRC6)mRNA表达水平变化.方法 不同浓度尼古丁[O(对照组)、10、20、50、100μg/L]刺激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作用24及48 h后,采用Incyte细胞内钙浓度检测系统观察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提取细胞总RNA,反转录成cDNA,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TRPC1和TRPC6 mRNA表达量变化.结果 20、50、100μg/L的尼古丁刺激大鼠气道平滑肌细24和48 h后,细胞内基础钙离子浓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17.99±19.39)、(122.89±17.91)、(124.70±17.93)nmol/L比(85.85±12.60)nmol/L;(142.07±18.99)、(162.27±19.91)、(207.30±26.56)nmol/L比(98.04±2.39)nmol/L,均P<0.05].而细胞中TRPC1和TPRC6 mRNA相对浓度也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其中,100μg/L尼古丁刺激气道平滑肌细胞48 h后,细胞内基础钙离子浓度和TRPC6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刺激24 h后的明显升高(P<0.05).结论 尼古丁可能通过上调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膜瞬时受体电位通道TRPC1和TPRC6的表达而导致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内基础钙离子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994.
995.
目的总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胸腰椎疾病2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65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24例,椎体血管瘤(VH)4例。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2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均即刻消失,术后次日即下床活动。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28例患者均恢复发病前生活方式,无疼痛;影像学检查,病椎高度无明显丢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治疗胸腰椎疾病安全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ALT、AST、ALP、GGT、CHE和凝血四项的检测,探讨其在肝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用罗氏Modula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ALT 、AST 、ALP、GGT,应用强生干化学分析仪检测CHE,应用Stago检测凝血四项,经病理学和影像学确诊的35例肝炎患者、32例肝硬化患者、80例肝癌患者及50例健康体...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发展复杂动态载荷与瞬态运动条件下的球面共型接触硬对硬人工髋关节的磨损预测模型,并用于典型的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在复杂三维生理运动条件下的磨损预测研究。方法建立有限元模型用于接触力学问题求解,采用固定-跟踪法(fixed-tracked method)完成具有三维欧拉运动的人工髋关节双侧界面动态磨损几何再现及相应的接触与磨损问题模拟的数值交换。结果磨损预测表明,磨损导致金属对金属人工髋关节接触界面几何由球面向非球面过渡,接触区域随磨损周期而增大,接触压力变化趋于平缓、最大接触压力逐渐减小。结论本研究所发展的三维复杂动态、具有双侧界面几何磨损变化的人工髋关节磨损预测模型,能够很好地进行金属对金属髋关节磨损数值预测模拟实验,为认识人工髋关节磨损机理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观察胆红素(BR)和内毒素(LPS)联合作用对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生长及细胞间缝隙连接(GJ)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NRK52E细胞,不同浓度的BR和LPS联合干预,用MTT测量细胞生长;观察它们对生长融合细胞(有GJ形成)和生长未融合细胞(无GJ形成)集落形成的影响;采用细胞荧光免疫示踪法分析细胞间GJ的功能。结果: BR 从17.1 μmol/L增加至 513 μmol/L,可浓度依赖性地增加细胞生长;当BR浓度继续增加时,细胞生长逐渐降低。LPS(10-1 000 μg/L)能浓度依赖性地降低NRK52E细胞生长。 BR和LPS 联合作用下,513 μmol/L BR增加100 μg/L LPS作用下的细胞生长(P<0.05),而684 μmol/L BR降低100 μg/L LPS的细胞生长(P<0.05);513 μmol/L BR能增加100 μg/L LPS作用下GJ传递数目(P<0.05),684 μmol/L BR降低100 μg/L LPS作用下的GJ传递数目。 结论: BR和LPS联合作用时,513 μmol/L BR降低LPS的细胞毒性,684 μmol/L BR增加LPS的细胞毒性,其改变可能是通过细胞间缝隙连接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TLR3激动剂Poly I:C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包括细胞增殖、共刺激分子表达、细胞因子和抗体的分泌情况。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19+B细胞,RT-PCR法证实其表达TLR3。体外用Poly I:C刺激B细胞一定时间后,CFSE分裂法检测B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CBA(cytometric bead ar-ray)法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CBA法检测B细胞分泌Ig的亚型。结果 Poly I:C可以促进B细胞增殖,上调B细胞表面CD40、CD80、CD86和MHC II类分子的表达,促进IL-6和TNF-α的高分泌,诱导IgG1κ抗体的产生。结论 Poly I:C可以通过促进增殖、细胞因子分泌,诱导抗体产生和上调共刺激分子表达等多方面调节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