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5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234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62篇
基础医学   410篇
口腔科学   46篇
临床医学   490篇
内科学   765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243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94篇
综合类   735篇
预防医学   245篇
眼科学   61篇
药学   408篇
  6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44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211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63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84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锯齿状腺瘤被公认为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锯齿状通路被认为是可以独立发展成结直肠癌的重要通路,但目前对于锯齿状腺瘤恶变的相关危险因素还知之甚少。本文旨在分析锯齿状腺瘤在结直肠中的分布特点及潜在恶变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4月至2019年7月期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肠镜检查并经病理诊断为锯齿状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同时具有两种及以上病理类型病变的患者。总结锯齿状腺瘤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在28730例行肠镜检查患者中,发现311例(1.08%)锯齿状腺瘤患者,共发现锯齿状腺瘤372枚。按WHO分类,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22枚(5.9%),传统锯齿状腺瘤84枚(22.6%),未分类锯齿状腺瘤266枚(71.5%)。病理结果显示:无异型增生病变106枚(28.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228枚(61.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38枚(10.2%)。病变长径<10 mm有204枚(54.8%),≥10 mm有168枚(45.2%);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238枚(64.0%),右半结肠134枚(36.0%)。内镜下大体分型:扁平型16枚(4.3%),无蒂型174枚(46.8%),亚蒂型117枚(31.5%),带蒂型59枚(15.9%)。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NICE)分型:Ⅰ型85枚(22.8%),Ⅱ型280枚(75.3%),Ⅲ型4枚(1.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病变位置、病变部位及不同WHO分类与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有关(均P<0.05);不同NICE分型的锯齿状腺瘤,其恶变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径≥10 mm(OR=6.699,95%CI:2.843~15.786)以及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OR=2.657,95%CI:1.042~6.775)是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发生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锯齿状腺瘤主要位于左半结直肠,当病变长径≥10 mm或病变位于左半结直肠时,易发生恶变。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评价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指深度烧伤伴肌腱及指骨外露患者32例共36指,应用带指动脉、神经蒂顺行岛状皮瓣推进术或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包含吻合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运用美国手外科学会总主动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标准和按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标准,对患者供瓣区及被修复手指的感觉、运动、外观以及生活和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术后半个月36指皮瓣全部存活,所有伤指运动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关节活动受限;长度良好,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指腹饱满,质地柔软;指固有动脉顺行岛状皮瓣及吻合指固有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感觉恢复好;日常生活不受影响且恢复了工作。29例32指获完整随访,其中行带指动脉、神经蒂顺行岛状皮瓣推进术9指的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均为优;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15指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分别为良、良、优,吻合指神经背侧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术8指术后3、6、12个月的平均综合评定分别为良、优、优。结论:该类术式简单,可一次完成,皮瓣外形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使手指保持良好的功能与形态,供区功能和外形也较好。  相似文献   
994.
物联网技术引入疗养院,应用到疗养员的健康管理中,如疗养员身份识别及定位、诊疗信息查询、远程健康监测以及危急预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地防止疗养员信息的错误,实现疗养活动的全程可控和疗养后的健康状况跟踪监测,从而提高疗养质量和健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95.

Background

There were few studies assessed the postoperative sarcopenia in patients with cancers. The objective of present study was to assess whether post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sarcopenia could predict a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 and upper gastric cancer (UGC).

Methods

Patients with AEG and UGC who were judged as non-sarcopenic before surgery were reassessed the presence of post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sarcopenia 6 months after surgery.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development group or non-development group,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actors and prognosi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poorer in the development group than non-development group (68.0% vs. 92.6%, P?=?0.0118). Multivariate analyses showed that post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sarcopenia was an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for poor overall survival (P?=?0.0237).

Conclusions

Post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sarcopenia was associated with a poor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AEG and UGC.  相似文献   
996.

Purpose  

The survival rate of cervical cancer is increasing due to early diagnosis and timely treatment. As a result, the availability of a valid and reliable general HRQoL is importan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EuroQol questionnaire (EQ-5D)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in Taiwan.  相似文献   
997.
998.
目的:探讨长 QT 综合征的致病基因及其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分析 1 例可疑长 QT 综合征患儿的 临床资料,并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ES)筛查可能导致长 QT 综合征的突变。 利用致病性评分、遗传模式及 Sanger 测序验证突 变。 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存在 KCNH2 基因 c. 3100_3109delGACACGGAGC 杂合突变,各类预测软件提示该突变是有害 突变。 Alphafold 分析提示该突变会导致蛋白质截短。 结论:KCNH2 基因 c. 3100_3109delGACACGGAGC 杂合突变是本例患儿的 致病突变,并且该突变可能影响了 KCNH2 蛋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