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42篇
  免费   4907篇
  国内免费   2721篇
耳鼻咽喉   458篇
儿科学   720篇
妇产科学   293篇
基础医学   2813篇
口腔科学   829篇
临床医学   5360篇
内科学   3726篇
皮肤病学   578篇
神经病学   995篇
特种医学   1903篇
外科学   4197篇
综合类   12962篇
现状与发展   15篇
预防医学   5210篇
眼科学   647篇
药学   5903篇
  94篇
中国医学   4906篇
肿瘤学   2561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620篇
  2022年   1523篇
  2021年   1969篇
  2020年   1688篇
  2019年   911篇
  2018年   1001篇
  2017年   1385篇
  2016年   1052篇
  2015年   1813篇
  2014年   2441篇
  2013年   3091篇
  2012年   4456篇
  2011年   4476篇
  2010年   4104篇
  2009年   3586篇
  2008年   3859篇
  2007年   3721篇
  2006年   3295篇
  2005年   2494篇
  2004年   1699篇
  2003年   1410篇
  2002年   1108篇
  2001年   931篇
  2000年   679篇
  1999年   260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探讨门诊护理管理者在大型综合医院应对突发疫情时的管理方法。建立新科室新体制与实施新制度新流程;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和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及工作流程;建立对各类工作人员的全员全面岗前培训考核制度;护理人员的统一协调;明确人员属地管理原则。经过采取上述一系列协调管理措施,使在门诊隔离病房、发热门诊和SARS专用手术室工作的各类人员无一人发生感染。对防止SARS向院内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2.
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患者逼尿肌功能变化。方法:对20例(3.5-73岁)下尿路梗阻导致的肾积水组和10例(13-67岁)无肾积水的对照组进行膀胱压力容积测定与压力-流率测定,并记录不同膀胱灌注量的逼尿肌基础压力。结果: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DSD)11例(55%),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5例;而对照组仅发现1例(10%)DSD,未发现有逼尿肌功能过度活跃。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膀胱顺应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平均逼尿肌基础压力,平均逼尿肌最大收缩压和残余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组在灌注量逐渐增加时高逼尿肌基础压力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多伴有逼尿肌功能异常,提示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与下尿路梗阻性肾积水的形成及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3.
L- Tetrahydropalmatine (L- THP) ,a kind of al-kaloid extracted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Rhizoma corydalis,posseses sedative,analgesic andhypnotic effects.Recently,it has been demonstratedthat L- THPalso had calcium- antagonistic and antiar-rythmic effects.Studies showed that L- THP had aprotective effect on acute focal and global 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1,2 ] .Many studies provedthat the production of NO wasincreased significantlyduring ischemia- reperfusion.The o…  相似文献   
134.
泪腺肿瘤中P53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P53基因在泪腺肿瘤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57例泪腺上皮性肿瘤患者和10例正常人泪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病理分级、复发相联系。结果10例正常人泪腺组织中P53表达全部为阴性;恶性肿瘤患者的表达率为48.6%,良性肿瘤中P53达率为18%,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5);复发患者阳性率为76.9%,明显高于未复发患为31.8%(P=0.015)。结论P53基因参与了泪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的分化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35.
B超测量皮脂厚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皮脂厚度测量 ,探讨B超与皮皱厚度卡尺测定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健康成人 2 19例 ,非疾病死亡 10h之内尸体 11例。用B型超声诊断仪和皮皱厚度卡尺分别测量皮脂厚度。 结果 :B超与皮皱厚度卡尺测量值比较 ,二者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B型超声诊断仪用于临床评价皮脂厚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SARS-CoV(IgG)抗体检测辅助诊断非典型肺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及蛋白芯片法对2132例不同人群的血液标本检测SARS-CoV(IgG)抗体,分析SAILS康复者与其它疾病患者和正常人群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用ELISA方法测定SARS康复者、肾病、恶性肿瘤、肺部疾病和糖尿病患者、其它疾病的SARS-CoV(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5.6%(118/156)、29.3%(22/75)、22.3%(19/85)、22.7%(10/44)、13.6%(8/59),500例健康查体人员全部为阴性,500例密切接触人员也为阴性。蛋白芯片方法测定SARS康复者的抗体阳性率为86%,对62例ELISA方法阳性的非SARS患者测定,仅发现4例阳性。结论:SARS-CoV(IgG)抗体可辅助回顾性诊断是否有SARS-CoV的感染。与ELISA方法相比,蛋白芯片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新生小鼠睾丸及Leyd ig细胞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DEHP分别以低、中、高3组剂量[100、200、500 mg/(kg.d)]灌胃作用于怀孕12 d到产后3 d(GD12~PND3)的KM母鼠,观察DEHP对新生雄性仔鼠体重、睾丸重量、Leyd ig细胞形态结构和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活性、酶反应面积的影响。结果:DEHP作用于母鼠后,其雄性子代幼鼠体重和睾丸重量减轻,睾丸Leyd ig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发生改变;高剂量组Leyd ig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低、中剂量组睾酮合成关键酶3β-HSD酶活性下降,酶反应面积减小,但高剂量组在仔鼠出生后15 d时酶活性降低[(吸光度值(0.154±0.011)vs空白对照组(0.222±0.013),P<0.01],而酶反应面积增大[(6 303.0±745.6)μm2vs空白对照组(5 091.4±214.4)μm2,P<0.01)]。结论:DEHP能影响新生雄性小鼠体重、睾丸重量、Leyd ig细胞的形态结构和3β-HSD活性,具有抗雄激素效应。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讨山东、湖北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内在质量。方法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山东、湖北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氨基酸及部分微量元素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湖北合欢皮与山合欢皮均含大量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结论 :为评价产地对合欢皮质量的影响以及合欢皮与山合欢皮的质量差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GABA受体基因GABBR1多态性在特发性癫痫发病(IGE)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分析46例IGE患者(研究组)rs3025627、rs3025628和rs29220基因型频率变化,并与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rs3025627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62、0.245,P〈0.01,rs3025627A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54、0.447,P〈0.05。两组rs3025628和rs29220基因型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s3025627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是导致GABBR1基因外显子7在IGE病中起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0.
肝腺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US、CT、MRI及DSA)诊断肝腺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肝腺瘤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1例行US和CT检查(有1例行CT灌注成像,CTP),5例行MRI扫描,4例行DSA检查,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果11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无肝硬化背景,直径2.0~10.0cm。影像学表现:US检查,10例呈稍低或不均匀稍强回声,边界清晰,6例见低回声晕,彩色多普勒显示肿块内有较丰富的血流;CT检查,10例为稍低或等密度,8/10例动脉期全瘤明显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延迟期呈等密度,1例平扫和延迟期呈等密度,动脉期中度强化,门脉期轻度强化,误诊为血管瘤。1/11例CT灌注成像(CTP)检查,肝动脉灌注量(HAP)=1.08ml/(min.ml),门静脉灌注量(PVP)=0.19ml/(min.ml),肝动脉灌注指数(HPI)=0.85,各参数值与肝癌均有明显不同;MRI检查,5例肝腺瘤均能显示完整包膜,T1WI上2例稍高于肝脏信号,1例呈等信号,2例为稍低信号,T2WI上5例均表现为以稍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像(STIR)1例呈略低信号,4例信号与T2WI相似,行增强扫描的4例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门脉期强化减退,平衡期呈等信号。DSA检查,3/4例病灶见粗细不均的异常血管影,实质期可见肿瘤染色表现。结论肝腺瘤的US和DSA表现均缺乏特异性,CT、MRI则具有一定的特点。CTP对肝腺瘤可能具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