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538篇
  免费   14569篇
  国内免费   9210篇
耳鼻咽喉   1418篇
儿科学   2547篇
妇产科学   1353篇
基础医学   13923篇
口腔科学   3018篇
临床医学   19545篇
内科学   18380篇
皮肤病学   2192篇
神经病学   5731篇
特种医学   638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14388篇
综合类   36421篇
现状与发展   37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16281篇
眼科学   3016篇
药学   17994篇
  163篇
中国医学   12150篇
肿瘤学   9347篇
  2024年   524篇
  2023年   1691篇
  2022年   4265篇
  2021年   5645篇
  2020年   4675篇
  2019年   3320篇
  2018年   3565篇
  2017年   4178篇
  2016年   3826篇
  2015年   6297篇
  2014年   8247篇
  2013年   9576篇
  2012年   13905篇
  2011年   14626篇
  2010年   12215篇
  2009年   10486篇
  2008年   11746篇
  2007年   11563篇
  2006年   10506篇
  2005年   8974篇
  2004年   6838篇
  2003年   6565篇
  2002年   5179篇
  2001年   4349篇
  2000年   3352篇
  1999年   1930篇
  1998年   932篇
  1997年   988篇
  1996年   679篇
  1995年   595篇
  1994年   502篇
  1993年   327篇
  1992年   368篇
  1991年   303篇
  1990年   266篇
  1989年   221篇
  1988年   186篇
  1987年   170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125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53篇
  1982年   43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37篇
  1978年   34篇
  1976年   23篇
  1973年   27篇
  1970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体外缺氧对乳腺癌细胞系MCF7浸润能力及其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细胞骨架蛋白犤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波形蛋白(vimentin)犦表达的影响。方法:模拟体外缺氧环境,观察缺氧对乳腺癌细胞MCF7浸润穿透Matrigel的能力;以及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E-cadherin和cytokeratin、vimentin表达情况。结果: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的浸润能力明显增强;且在缺氧条件下E-cadherin基因表达下降、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升高。结论:缺氧状态下MCF7细胞转移能力和其表面的E-cadherin基因、cytokeratin、vimentin基因表达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S100ββ蛋白的变化以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二者的关系。方法26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SAⅡ~Ⅲ级,行腹部手术。监测术前、术毕、术后6、24、48、72h血清S100ββ的变化,并评定术前及术后1周内的认知功能。结果老年患者血清S100ββ蛋白在术毕最高(P<0·01),术后6h和24h逐渐下降,但术后48h再次上升(P<0·01),术后72h回复至术前水平。26例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1周内有7例发生POCD。POCD组与非POCD组相比,术毕及术后6h血清S100ββ蛋白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POCD的发生与血清S100ββ蛋白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血清S100ββ蛋白可作为评估老年患者术后发生POCD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3.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梯度减压的手术方法对预防术中脑膨出、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效果。方法对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分次减压手术方式及去骨瓣后,硬膜与颞肌筋膜瓣减张缝闭硬膜切口方法。结果40例脑肿胀患者术中脑嘭出6例占15.0%,死亡19例占47.5%;60例脑内血肿病人未发生脑膨出,死亡12例占20%。结论脑外伤后脑血管调节麻痹及血肿压迫继发脑水肿易造成脑膨出.术中分次减压降低了骨窗部位脑组织的顺应性,从而降低了局部的压力梯度,避免脑血管急性扩张,能有效防止脑膨出,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62例TCC标本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TCC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6.5%(35,62),而8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VEGF表达均为阴性,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x^2=9.032);VEGF表达与膀胱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复发密切相关。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在TCC的发生、发展过两组比较差异有程中起重要作用;该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估增强减影在脊椎转移瘤MR 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脊椎转移瘤病人进行MR I增强扫描,对比剂采用Gd-DTPA(0.1 mmol/kg),然后用T1W I增强后的图像与增强前的图像进行减影。通过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以及肿瘤边界清晰程度的比较,对MR I减影与否进行评估。结果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显示更清晰、更直观。所有脊椎转移瘤图像MR I减影的CNR和SNR比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和SNR高。MR I减影CNR为155.05±24.73(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CNR为11.11±14.26(t=35.65,Ρ<0.001)。MR I减影SNR为192.82±32.89(x±SD),常规T1W I增强图像的SNR为46.03±28.22(t=23.95,Ρ<0.001))。MR I对比增强减影图像比传统的T1W I增强图像能更好地显示脊椎转移瘤的边界和侵犯情况(2χ=29.34,Ρ<0.005)。结论MR I增强减影为探查和评估脊椎转移瘤提供了一个新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6.
建立肾穿刺术后持续性肉眼血尿的动物模型.经输尿管导管逆行肾盂灌注凝血酶,观察其止血效果,对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最佳止血效果的凝血酶剂量.  相似文献   
67.
了解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氧化特性 ,探讨其对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采用二次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压液相色谱测定其抗氧化物质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 ;连续监测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在 2 34nm的吸光度以测定其氧化敏感曲线 ;在血管内皮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培养后测定培养液丙二醛的浓度。实验成功分离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与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相比 ,维生素A、E和 β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总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少 ,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6 5 %、39%和 2 4 % ,故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延迟时间只有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37.5 % ,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值及氧化速率分别是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的 1 .7倍和 1 .2 8倍 ;培养液中丙二醛含量随加入脂蛋白的浓度和作用时间而增高 ,2 4h时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 5 0mg组、1 0 0mg组、1 5 0mg组与相同剂量大而轻低密度脂蛋白组比较丙二醛显著增高 (P <0 .0 5 )。上述结果提示 :小颗粒致密低密度脂蛋白中抗氧化物质及抗氧化能力下降 ,氧化敏感性增高 ,并促进内皮细胞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8.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6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处理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洪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3):151-15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理机制是动脉粥样斑块纤维帽的靡溃或破裂后,血小板聚积在破溃斑块的表面,黏附的血小板填充在斑块破裂处并产生聚积。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相互结合产生的纤维蛋白进一步激活凝血系统,临床上可表现出不同程度冠状动脉堵塞症状  相似文献   
70.
肝移植术后糖尿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的发生及发展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肝移植术后是否发生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36例)和非糖尿病组(62例)。以术前和术后可能的9个危险因素作为分析指标,进行这些指标的单因素分析和χ^2检验。结果 在对两组患者的年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有无肝硬化及肝硬化的程度、术前糖耐量情况、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及其血药浓度、激素的使用时间的比较分析中发现:术前肝硬化患者PTD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硬化者;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TDM的发生率高于代偿期。术前糖耐量异常的患者PTDM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糖耐量正常者。激素半年内撤离的患者PTDM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半年内未撤离者。而两组患者的年龄、HBV的感染情况、免疫抑制剂的选择及其血药浓度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肝硬化、尤其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糖耐量异常,长期使用激素是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