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75篇 |
免费 | 573篇 |
国内免费 | 36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5篇 |
儿科学 | 122篇 |
妇产科学 | 29篇 |
基础医学 | 427篇 |
口腔科学 | 105篇 |
临床医学 | 721篇 |
内科学 | 493篇 |
皮肤病学 | 56篇 |
神经病学 | 76篇 |
特种医学 | 182篇 |
外科学 | 580篇 |
综合类 | 1404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预防医学 | 791篇 |
眼科学 | 22篇 |
药学 | 681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665篇 |
肿瘤学 | 2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2篇 |
2023年 | 66篇 |
2022年 | 179篇 |
2021年 | 221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123篇 |
2017年 | 144篇 |
2016年 | 126篇 |
2015年 | 237篇 |
2014年 | 278篇 |
2013年 | 350篇 |
2012年 | 504篇 |
2011年 | 527篇 |
2010年 | 447篇 |
2009年 | 428篇 |
2008年 | 448篇 |
2007年 | 462篇 |
2006年 | 443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237篇 |
2003年 | 213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37篇 |
2000年 | 111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在脂质引起佛波酯(PMA)促分化后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THP-1)凋亡中有无内质网(ER)应激,探讨巨噬细胞凋亡在慢性肾脏疾病并发加速进展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 方法 密度梯度法提取低密度脂蛋白,制备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Hoechst染色定量计数凋亡细胞比例。caspase3,7活性测定检测凋亡。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变化。酶学反应法测定细胞内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酯(CE)的含量。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测定细胞乙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生长停滞及DNA损伤基因(CHOP)和Bcl-2的表达。 结果 ACLDL呈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促进细胞凋亡。100 mg/L ACLDL与THP-1巨噬细胞作用24 h,油红O染色下细胞内脂滴显著增多,细胞内FC和CE含量显著增加(P < 0.01)。Western印迹显示,ACLDL 100 mg/L作用3~24 h,ACAT1、CHOP表达较作用前持续升高,Bcl-2表达持续降低。实时定量PCR显示,ACLDL作用12~24 h,较作用前促进CHOP mRNA表达(P < 0.01),抑制Bcl-2 mRNA表达(P < 0.01);ACLDL作用24 h点,较无ACLDL作用组促进CHOP mRNA表达(P < 0.01),抑制Bcl-2 mRNA表达(P < 0.01),但对ACAT1表达没有影响。 结论 在ACLDL引起的THP-1巨噬细胞凋亡中存在ER应激。 相似文献
72.
三种不同术式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观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测定分流 (SRS)加断流手术 (PCDV)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评价其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 99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手术前后对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术中动态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 :①SRS +PCDV组 :术后PVF减少 36 .1 0 %± 7.8% ,FPP下降 33 .99%± 9.53 %。FPP的下降与PVF的减少呈正相关 ,PVF和FPP较术前下降 (P <0 .0 5) ,但维持在正常高限且保持门静脉向肝血流 ;②SRS +PCDV组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组与脾肾分流组之间 ,且各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分流手术后门静脉血流向肝内高灌注 ,门静脉系统瘀血状态依然存在。分流术后门静脉高压瘀血状态缓解 ;门静脉血流肝内灌注显著减少。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降低 ,加做断流术后门静脉压力有不同程度回升 ,术后的PVF和FPP均介于断流术和分流术之间 ,该术式明显优于单纯分流术或断流术。 相似文献
73.
组织工程椎间盘的构建及体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构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可行性,修复退变椎间盘。方法应用热致分相法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三维多孔支架,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20周龄意外流产胎儿椎间盘细胞,PKH-26荧光标记后接种于支架,体外培养48h,通过MTT摄取、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方法进行体外观察。结果原代细胞形态多为卵圆形或三角形,中央有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多个长短不同的突起。多孔支架超微结构显示孔隙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分布,形态、取向规则有序,孔隙直径50~300μm。细胞-支架复合体加入MTT溶液2h后呈深蓝着色,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观察可见大量红色荧光着色的细胞贴附于支架结构内。结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具备理想的三维微观结构及具有生命力的功能细胞,有可能在椎间盘再生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片段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6个月龄雌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rhPTH1-34组、雌激素组、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及假手术组,每组20只。前三组切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暴露卵巢而不切除,术后3个月行右侧股骨中段骨折内固定术。术后分别皮下注射rhPTH1-34、苯甲酸雌二醇及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骨密度、X线片组织病理学和生物力学检测,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rhPTH1-34组骨折局部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PTH1-34组比同时期的对照组骨痂生成量多,愈合时间提前。结论rhPTH1-34能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量,加快骨痂形成,促进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同时能提高骨生物力学特性和抗骨折能力。 相似文献
75.
扩张压力对兔颈外静脉移植物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不同扩张压力对兔颈外静脉内皮完整性及颈外静脉桥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1 8只NZW兔 ,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兔颈外静脉分别以 50、1 0 0和 2 0 0mmHg(1mmHg=0 .1 33kPa)扩张 ,静脉内银染铺片法和扫描电镜进行内皮完整性评分。扩张后行颈外静脉颈总动脉移植 ,2 8d后测定静脉桥管腔面积和内膜厚度。结果 A组内皮完整性评分 (1 .42 )显著低于B组 (2 .67,P <0 .0 1 )和C组 (3 .83 ,P <0 .0 1 )。A组的静脉桥的管腔面积 (1 1 .3± 2 .0 )mm2 显著大于B组 [(6 .0± 1 .7)mm2 ,P =0 .0 0 1 ]和C组 [(4.5± 1 .2 )mm2 ,P <0 .0 0 1 ] ;A组的静脉桥的内膜厚度 (36 .2± 3 .4) μm显著小于B组 [(52 .3± 7.7) μm ,P =0 .0 0 1 ]和C组 [(53 .1± 5 .8) μm ,P <0 .0 0 1 ]。结论 50mmHg的扩张压力引起的兔颈外静脉桥再狭窄的程度明显轻于 1 0 0mmHg和2 0 0mmHg,其原因在于能较好地保存静脉内皮完整性 相似文献
76.
术后连续蛛网膜下腔病人自控镇痛的效应及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连续蛛网膜下腔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可行性,并比较其不同模式的临床效应。方法60例下肢手术的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CP组(n=20)和 P组(n=20):在连续腰麻(CSA)术后行连续蛛网膜下腔PCA,镇痛药物为0.08%布比卡因(Bup)+0.0002%芬太尼(Fen),前者PCA采用CP模式,后者仅用P模式;C组(n=20):在腰硬联合麻醉(CESA)术后行PCEA,镇痛药物为0.15%Bup+0.0004%Fen,PCEA采用LCP模式,镇痛时间为48h。观察VAS评分、运动阻滞Bromage’s评级等效果。在CP和P组病人中随机抽取8例在镇痛结束时进行脑脊液(2ml)和蛛网膜下腔导管(前端1.5cm)细菌培养。结果 两组病人镇痛效果均满意,CP组、P组和C组的VAS≤3比例分别为98.3%、93.2%和82.6%,P组、CP组镇痛满意率高于C组(P<0.05);术后4h Bromage’s评级2~3级的比例分别为30%(6例)、10%(2例)和0,C组明显较低(P<0.05),4h以后时点所有病人Bromage’s评级均<2级;P组PCA按压次数显著增多(P<0.05);CP组Bup、Fen用药量高于P组(P<0.05),但均显著性低于C组(P<0.01)。C组2例(10%)诉恶心;P组、CP组各有1例病人(5%)出现术后头痛,均于三日内自愈。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结论 术后48h内连续蛛网膜下腔PC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切除瘢痕后做为真皮替代物的临床作用.方法 采用DR脱细胞猪皮和大张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一步法和二步法)覆盖切除瘢痕后的创面.结果 对47例瘢痕患者中的22例进行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移植7 d左右,再植大张自体刃厚皮的二步法复合移植,其中在脂肪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88.3±3.7)%,在深筋膜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为(89.7±3.4)%.25例采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刃厚皮同时复合移植的一步法,在脂肪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92.5±4.1)%,在深筋膜层上复合移植成活率为(93.2±5.2)%.复合移植成活后,创面颜包淡红,表面平坦光滑,柔韧性好.最长随访时间90 d,复合区皮肤近似正常,皮肤结实、光滑、平整,可捏起,仅见移植边缘有少许轻微瘢痕增生,功能好.结论 一步法复合移植比二步法成活率高,且脂肪层上的复合移植皮比深筋膜上的复合移植皮肤弹性较好,也更柔软、丰满,两者在功能上则无区别.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是覆盖瘢痕切除后创面的较理想的真皮替代物. 相似文献
78.
Anatomic comparison of transarticular screws with lateral mass screws in cervical vertebra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potential incidence of nerve root (ventral and dorsal ramus) injury caused by cervical transarticular screws and Roy-Camille lateral mass screws. Methods:Insertion techniques with Klekamp transarticular screws and Roy-Camille lateral mass screws were respectively performed in this study. Each technique involved four specimens and 40 screws, which were inserted from C3 to C7. And 20-mm-long screws were used to overpenetrate the ventral cortex. The anterolateral aspect of the cervical spine was carefully dissected to allow observation of the screw-ramus relationship. Results : The overall percentage of nerve invas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with Klekamp (45 %) technique than with Roy-Camille (85%) technique (P<0.05).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nerve invasion for Klekamp transarticular screws was found at the dorsal ramus (25%), followed by the ventral ramus (15%) and the bifurcation of the ventral dorsal ramus (5 %). The largest percentage of nerve invasion for Roy-Camille lateral mass screws was found at the ventral ramus (80 %). Conclusion : The potential risk of nerve root invasion is lower with Klekamp transarticular screws than with Roy-Camille lateral mass screws.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脐旁皮瓣、髂腹股沟皮瓣、指掌推进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指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和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101例157指。男78例,女23例;年龄12~56岁,平均34.6岁。深度37例59指,度64例98指。创面缺损范围1.0cm×1.0cm~6.5cm×6.0cm。89例伤后4h~5d行皮瓣修复术,12例感染创面于伤后18~27d行皮瓣修复术。术中皮瓣切取范围1.2cm×1.2cm~7.8cm×6.5cm,供区直接缝合84例,游离植皮17例。结果术后98例皮瓣成活良好,切口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淤血坏死,经换药后期愈合。供区均期愈合。101例患者均获随访2~24个月,平均6.5个月。9例脐旁皮瓣和14例腹股沟皮瓣修复手指臃肿,余外形满意。患指两点辨别觉为5~10mm,皮瓣耐磨,有弹性,手指屈曲、伸展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指掌推进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指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临床效果良好,脐旁皮瓣、髂腹股沟皮瓣对多指深度烧伤修复效果好,但术后手指略显臃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