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5篇
  免费   565篇
  国内免费   352篇
耳鼻咽喉   45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422篇
口腔科学   104篇
临床医学   712篇
内科学   490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76篇
特种医学   182篇
外科学   573篇
综合类   1392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790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667篇
  8篇
中国医学   632篇
肿瘤学   20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33篇
  2014年   272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17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456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37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68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1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与临床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江苏省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江苏省HBV-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215例,其中HBsAg携带者3例,急性乙型肝炎3例,慢性乙型肝炎166例(轻度80例、中度50例、重度36例)。肝硬化27例,原发型肝癌12例,重症肝炎4例,采用S区基因测序法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215例HBV-DNA阳性血清标本中,B基因型72例(33.5%),C基因型132例(61.4%),B+C基因犁11例(5.1%);未发现A、D、E、F、G、H型;C基因型肝癌+肝硬化+重症肝炎+慢性乙肝(中度+重度)显著高于B型与B+C型(P〈0.05),C基因型的病程明显较B基因型和B+C基因型长(F=17.615),γ-干扰素B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比C基因型和B+C基因型感染者的血清含量显著高(F=13.652),S2+S3+S4方面C基因型比B基因型和B+C基因型显著增多(P〈0.05),结论:江苏省存在HBV的B、C和B+C三种基因型;以C基因型为江苏省优势毒株;并且C基因型病程长,肝纤维化程度明显,严重的肝病以及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  相似文献   
42.
子宫内膜厚度与药物流产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子宫内膜厚度与药物流产的关系,探讨其对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寻找药物流产成功率的影响因素,进而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方法对我院妇产科门诊2005年1月至2006年8月间551例药物流产患者,按照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分组观察其阴道流血、腹痛情况及药流不全清宫等方面。结果子宫内膜厚度在1.0cm以下的(含1.0cm)药流成功率为92.24%;子宫内膜厚度在1.0~1.5cm间的药流成功率为87.2%;子宫内膜厚度在1.5cm以上的(含1.5cm)药流成功率为65.07%;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内膜厚度与药物流产不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个体化周期序贯激素治疗对绝经妇女子宫肌瘤发生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选择因绝经相关症状且合并单发性子宫肌瘤(肌瘤最大径线<5 cm)的绝经妇女60例,给予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方案,起始剂量为口服戊酸雌二醇1.0 mg,每日1次,连用21~25天,后10~14天加用甲羟孕酮每日4 mg。随后,根据每人对药物的不同反应,调整口服戊酸雌二醇的每日用量为0.5~2.0 mg,甲羟孕酮的每日用量相应为4~6 mg。不能连续应用激素治疗或失访者被排除。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6、122、43、6个月时采用阴道超声测定肌瘤大小及子宫内膜厚度。结果:53例患者完成了3年的观察,平均年龄51.4(44~57)岁,绝经年限平均2.3(1~7)年。激素周期序贯治疗3、6、12、24、36个月,肌瘤大小均无明显改变(P>0.05),没发现新生肌瘤(P>0.05),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明显增厚(P>0.05)。结论:根据个体对药物反应不同制定不同剂量的激素周期序贯方案,不促进绝经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生和生长。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了解广西城市高中(包括职高)学生性相关行为的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了解其艾滋病基本知识掌握情况。方法:以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南宁、柳州、桂林、贺州、钦州、河池等6个城市的42所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共11120人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性行为发生率为5.9%,其中男生的发生率为8.3%,女生为3.6%。男性、职高、不与父母同住的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未开展校内青春期教育、观看色情书籍和音像制品、有异性朋友、和异性拥抱、接吻、抚摸等行为的学生性行为发生率较高;被迫性行为发生率为1.9%。职高、不与父母同住的学生的被迫性行为发生率较高;艾滋病知识全对比率为39.6%,男生为39.9%,女生为39.4%,经济状况较差地区、职高及校内未开展艾滋病教育的学生正确率较低。结论:广西高中学生性行为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生活学习环境和家庭状况等影响不容忽视.在中学生中加强艾滋病及性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要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46.
Smad4和Smad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Smad4和Smad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经过石蜡包埋的30例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标本进行定位和定性检测.结果 Smad4 和 Smad7蛋白在胶质瘤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正常脑组织、低、高级别胶质瘤中Smad4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4.80±16.19,25.81±9.48,6.73±3.71,P<0.05.Smad7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69±3.86,18.22±7.84,41.95±17.27,P<0.05.差别均有显著意义.且Smad4与Smad7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2,P<0.01.结论 Smad4随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增高阳性表达降低,对胶质瘤的进展有抑制作用.Smad7则相反,可能参与了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47.
羟苯氨酮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强心扩血管新药羟苯氨酮(oxyphenamone)对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多导生理记录仪和电磁流量计测定心脏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药物对阻断冠脉致急性心肌梗死猫心脏生理功能的影响。形成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坏死模型,从心肌酶学及病理形态学方面评价药效。结果羟苯氨酮(2-8 mg·kg-1,iv)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心梗猫的心率、血压、血管阻力与张力时间指数(TTI),轻度增加心肌收缩力与心输出量,不影响左室压与心脏作功。羟苯氨酮(4-8 mg·kg-1,ip)可明显减轻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肌酸磷酸激酶(CPK)、丙二醛(MDA)与血清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变化与病理形态学损伤。结论羟苯氨酮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价盐酸苯环壬酯抗癫痫疗效,探讨其抗癫痫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不同癫痫发作模型,评价盐酸苯环壬酯等药物抗癫痫疗效;观察盐酸苯环壬酯等药物对致死剂量NMDA中毒小鼠、NMDA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NMDA诱发电流的影响。结果盐酸苯环壬酯在不同癫痫发作模型上均具明显抗惊作用;并可显著对抗致死剂量NMDA中毒,浓度依赖性抑制NMDA诱导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损伤及NMDA诱发电流。结论盐酸苯环壬酯在经典癫痫模型上均具显著抗惊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NMDA受体的拮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9.
目的 研究超声介入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IS)患者的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S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超声表现进行分型,并分别采用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单纯注射组)以及超声引导肩袖肌腱松解术联合肩峰下滑囊注射(联合治疗组),比较两组术后1周及1,3,6月的疗效差别。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及1,3,6月的VAS,CMS和OSS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术后6月均有复发病例,单纯注射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晚期复发率分别为34.9%及10.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SIS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但对于超声诊断为SIS 2型的患者,应采用超声引导肩袖肌腱松解术联合肩峰下滑囊注射,以降低晚期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CCLG-ALL2008方案治疗具有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取按照CCLG-ALL2008方案治疗的940例初诊ALL患儿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ALL的长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0例ALL患儿中,男570例,女370例,中位年龄5(1~15)岁,中位随访时间65(3~123)个月。完全缓解(CR)率为96.7%,预期10年总体生存(OS)率为(76.5±1.5)%,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2.6±3.0)%。患儿经治疗达CR后,总复发率为21.9%,其中ETV6-RUNX1阳性患儿复发率最低,且易于晚期复发;MLL重排阳性患儿复发率最高,且易于早期复发。ETV6-RUNX1阳性患儿的预期10年OS率明显高于伴有TCF3-PBX1阳性、BCR-ABL阳性、MLL重排及无分子生物学特征患儿(P < 0.05)。ETV6-RUNX1阳性患儿的预期10年EFS率明显高于伴有BCR-ABL阳性和MLL重排患儿(P < 0.05)。结论 分子生物学特征是影响ALL患儿长期预后的指标,MLL重排、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是预后的不良指标,ETV6-RUNX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长期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