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25篇 |
免费 | 3192篇 |
国内免费 | 153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7篇 |
儿科学 | 391篇 |
妇产科学 | 124篇 |
基础医学 | 1663篇 |
口腔科学 | 517篇 |
临床医学 | 3332篇 |
内科学 | 2358篇 |
皮肤病学 | 223篇 |
神经病学 | 580篇 |
特种医学 | 1132篇 |
外科学 | 2078篇 |
综合类 | 7555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3281篇 |
眼科学 | 202篇 |
药学 | 3404篇 |
63篇 | |
中国医学 | 2929篇 |
肿瘤学 | 14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475篇 |
2023年 | 511篇 |
2022年 | 1042篇 |
2021年 | 1235篇 |
2020年 | 1110篇 |
2019年 | 613篇 |
2018年 | 618篇 |
2017年 | 770篇 |
2016年 | 617篇 |
2015年 | 1140篇 |
2014年 | 1370篇 |
2013年 | 1768篇 |
2012年 | 2561篇 |
2011年 | 2633篇 |
2010年 | 2374篇 |
2009年 | 2050篇 |
2008年 | 2098篇 |
2007年 | 1967篇 |
2006年 | 1667篇 |
2005年 | 1288篇 |
2004年 | 926篇 |
2003年 | 748篇 |
2002年 | 580篇 |
2001年 | 568篇 |
2000年 | 421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3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伴ADH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儿童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对立违抗性障碍(0DD)患儿的行为特征。方法:以ICD-10作为诊断标准对门诊就诊儿童进行诊断,得到ODD伴ADHD者40例(64.52%).ODD不伴ADHD者22例(35.48%)。自编家庭情况调查表调查患儿的基本情况。用家长填Achenbach儿章行为量表评定儿童行为。结果:与ODD组相比。合并ADHD组的家长更多对患儿经常打骂和严厉管教:对儿童的不良行为更多地采取打骂的方式。合并组父亲急燥易怒者比ODD组多;合并组起病年龄及就诊年龄比ODD组早:合并组在CBCI。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行为总分均高于ODD组。结论:ODD合并ADHD的患儿在思维、注意问题,违纪、攻击行为,外化性问题方面表现更突出,家长对儿童管教方式及不良行为处理方式影响ODD的发生。提示要注重ODD、ADHD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73.
米氮平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米安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8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米氮平组35例,米安色林组33例,观察期为8周,使用HAMD和TESS量表于治疗前、治疗后1、2、4、6、8周评估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8周治疗,有效率和显效率米氮平组分别为91.4%和74.3%%,米安色林组分别为87.9%和72.7%,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下降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间HAMD评分减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氮平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食欲增加、体重增加等,米安色林组常见不良反应为头昏、恶心、嗜睡等,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结论:两药都是治疗老年抑郁症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974.
表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的DNA疫苗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表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DNA疫苗,观察其在体外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攻击和在体内对肿瘤细胞攻击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稳定转染构建表达PSMA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B16-PSMA,将DNA疫苗pCDNA3.1-PSMA通过肌肉注射导入C57BL/6小鼠体内,分离小鼠脾细胞,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反应。以B16-PSMA细胞攻击免骺小鼠,观察免疫动物的无瘤生存期和肿瘤体积增长情况,评价DNA疫苗的抗肿瘤作用。结果DNA疫苗可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CTL活性,经过免疫后的小鼠成瘤率降低,无瘤生存期延长,肿瘤生长缓慢,肿瘤组织内有较多淋巴细胞浸润,表明产生较强的抗肿瘤反应。结论表达PSMA的DNA疫苗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对表达PSMA的肿瘤细胞的攻击产生免疫保护作用,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5.
目的研究新发现的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 NP9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患者体内表达及其蛋白功能预测.方法逆转录PCR、T-A克隆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离、克隆和分析 NP9基因, 检测40例SLE患者和48名正常对照的 NP9基因表达, 借助NCBI BLAST系列分析工具及相应的基因分析软件预测其蛋白功能.结果 SLE患者组逆转录病毒 NP9基因表达阳性率为77.5%(31/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的8.3%(4/48), P<0.01. NP9基因编码产物由74个氨基酸组成,含有多个细胞核内分布信号,其等电点(pI)为9.59,与SLE患者体内高表达的某些细胞因子具有较高同源性.结论 SLE患者存在逆转录病毒 NP9基因特异性转录, NP9表达可能与SLE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976.
目的 探讨神经管畸形(neural tube defects,NTDs)患儿还原叶酸载体基因(reduced folate carrier gene,RFCI)A80G多态性与母亲孕早期未增补叶酸之间的关联性,为寻找NTDs危险因素的遗传易感标志物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04个NTDs患儿及其母亲和100名正常儿童及其母亲的外周血DNA进行RFCI第80位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调查了后代RFCI A80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前后增补叶酸之间的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 RFCI GG基因型的子代发生NTDs危险高于AA基因型子代(OR=2.56,95%CI=1.04~6.36);母亲孕早期不增补叶酸,生育NTDs的危险高于增补叶酸的母亲(OR=7.69,95%CI=2.86~21.75);母亲孕期未增补叶酸,其子代GG基因型,发生NTDs的危险是AA基因型的3.30倍(95%CI=1.15~9.65);在叶酸和RFCI基因交互作用研究中,母亲未增补叶酸和子代GG基因型同时存在,发生NTDs的危险是8.80(95%CI=2.86~29.82),交互作用系数为1.45,,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RFCI GG基因型可能是NTDs发生的遗传易感基因之一,子代RFCI GG基因型与母亲孕期叶酸缺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可能增加NTDs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977.
目的研究玻璃化溶液EG5.5对未成熟卵母细胞成熟、受精和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小鼠成熟卵母细胞经玻璃化溶液EG5.5暴露处理但不予以冷冻保存,然后行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和胚胎培养;新鲜的未成熟卵直接行体外成熟和受精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EG5.5暴露组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EG5.5不影响未成熟卵的成熟、受精和进一步发育能力. 相似文献
978.
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对胎儿骨髓造血和内皮干细胞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人血液血管细胞生成素(hemangiopoietin,HAPO)对胎儿骨髓细胞的作用,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细胞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MTT方法、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测定、免疫组化、显微镜观察照相等方法。结果在液体培养3周的胎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HAPO组中出现了大量小而圆的早期造血细胞,其中CD34+细胞含量比对照组高20%,对照组CD34+细胞为1.25×105个,而HAPO组CD34+细胞为3.93×106个。取胎儿骨髓悬浮造血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对照组不能形成CFU-GEMM,而HAPO组形成CFU-GEMM数达到(11.0±2.6)个;HAPO也协同SCF、IL-3、GM-SCF等生长因子促进集落形成,CFU总数是对照组2.6倍,CFU-GEMM数HAPO组是对照组2.1倍。MTT方法发现,HAPO对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也有促增殖作用,HAPO可使基质细胞增长21%;液体培养的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中,有内皮特异性标志的细胞均增高;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中HAPO使胎儿骨髓内皮细胞的集落数增高,并出现条索状排列的集落,有促进血管形成的趋势。进一步证明HAPO可直接促进CD34+KDR+细胞的增殖。结论HAPO对骨髓造血和血管内皮干细胞均有刺激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79.
脑胶质瘤中纤维连接蛋白及其整合素β1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中纤维连接蛋白(FN)及其整合素β1受体蛋白(β1 integrin)表达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胶质瘤组织中FN和整合素β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胶质瘤组织问质血管壁FN染色随级别增高而增厚(P〈0.01),且血管厚度在复发病例组明显高于无复发组(P〈0.05)。恶性程度高的Ⅲ级与Ⅳ级胶质瘤组织中还可见基质弥散阳性染色。(2)FN和整合素β1在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6%(17/56)和39.29%(22/56),并均随肿瘤级别增加而增高(P〈0.05,P〈0.01),两者表达存在相关性(rs=0.312,P〈0.05)。复发病例FN和整合素β1阳性表达率(68.42%,57.89%)均高于无复发组(10.81%,29.73%)(P〈0.01,P〈0.05)。结论FN及其整合素β1受体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高表达促进了胶质瘤的恶性进展,两者可能成为有价值的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80.
目的探讨EHF疫苗经不同剂量和途径免疫后血清IgG及黏膜IgA产生情况,以探讨合适的免疫剂量和接种途径。方法以不同剂量EHF双价灭活疫苗分别经皮下和灌胃免疫小鼠,共3次(第0、5、10天),末次接种后5d收集血清和小肠冲洗液,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EHF IgG抗体和小肠冲洗液IgA抗体。结果皮下注射能诱导血清特异性IgG和黏膜IgA的产生,灌胃免疫未见抗体产生,1.4 TCID50的EHF疫苗剂量在皮下注射组血清IgG和小肠冲洗液IgA有100%阳性率。结论EHF疫苗皮下注射能诱导血清特异性IgG和黏膜IgA的产生,1.4 TCID50的剂量为较佳剂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