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800篇 |
免费 | 3103篇 |
国内免费 | 157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7篇 |
儿科学 | 390篇 |
妇产科学 | 124篇 |
基础医学 | 1655篇 |
口腔科学 | 517篇 |
临床医学 | 3316篇 |
内科学 | 2356篇 |
皮肤病学 | 223篇 |
神经病学 | 580篇 |
特种医学 | 1132篇 |
外科学 | 2078篇 |
综合类 | 7525篇 |
现状与发展 | 8篇 |
预防医学 | 3275篇 |
眼科学 | 202篇 |
药学 | 3401篇 |
63篇 | |
中国医学 | 2920篇 |
肿瘤学 | 14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473篇 |
2023年 | 480篇 |
2022年 | 1042篇 |
2021年 | 1233篇 |
2020年 | 1105篇 |
2019年 | 582篇 |
2018年 | 617篇 |
2017年 | 770篇 |
2016年 | 617篇 |
2015年 | 1140篇 |
2014年 | 1370篇 |
2013年 | 1768篇 |
2012年 | 2561篇 |
2011年 | 2633篇 |
2010年 | 2374篇 |
2009年 | 2050篇 |
2008年 | 2098篇 |
2007年 | 1967篇 |
2006年 | 1667篇 |
2005年 | 1288篇 |
2004年 | 926篇 |
2003年 | 748篇 |
2002年 | 580篇 |
2001年 | 568篇 |
2000年 | 421篇 |
1999年 | 135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1年 | 2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3篇 |
1960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3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氯胺酮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能力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未成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观察其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21日龄SD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C组)、训练组(T组)、氯胺酮注射后6、12、24和72h组(K6、K12、K24、K72组)。氯胺酮组大鼠予以50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在各时间点用Y型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搜索和学习能力。训练组只接受Y迷宫测试。所有动物训练后即刻取大鼠海马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RK1、ERK2和p-ERK1/2的表达。结果K6、K12、K24组大鼠的学习次数和总反应时间与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C组大鼠海马仅有极少量p-ERK1/2表达,而ERK1和ERK2有少许表达;所有接受迷宫测试大鼠的ERK1、ERK2和p-ERK1/2表达比C组均有显著增多(P<0.01)。K6、K12组大鼠海马ERK1、ERK2和p-ERK1/2的表达与T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注射50mg/kg氯胺酮可在短时间内损害21日龄SD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而这个损害与海马ERK信号转导通路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22.
小切口治疗臀肌挛缩症251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交通不断发展,各种高能量所造成小腿复杂性骨折日渐增多,尽管早期彻底清创并应用内或外固定多可以取得满意疗效,但少部分患者仍可因早期软组织修复不当而继发感染,导致皮肤坏死、骨外露及骨缺损等并发症。处理好此类型骨折,可极大地降低致残或截肢率。传统方法采用分期手术,先控制感染,消灭创面,待骨髓炎静止1年以上再修复骨缺损,故疗程长、费用高、后遗症较多。能否通过一次手术同时修复感染性创面及胫骨缺损,一直是骨科医师探讨的问题之一。自2000年1月-2006年1月采用胫骨皮瓣结合中药薰洗治疗小腿创伤性骨皮缺损2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3.
应用Partin tables预测国人前列腺癌术后病理特征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验证基于西方人样本资料的Partin tables预测国人前列腺癌术后病理特征的准确性。方法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连续167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是否器官局限性癌及有无包膜侵犯、精囊侵犯或淋巴结转移。根据术前PSA、临床分期及Gleason评分,应用Partin tables预测上述病理特征。统计学处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的方法检验Partin tables预测术后病理特征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0.7时判断相应病理特征的预测准确性具有理想的临床使用价值。结果本组器官局限性癌、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分别为54%、33%、14%及10%。应用Partin tables预测本组患者器官局限性癌、包膜侵犯、精囊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95%CI,0.636-0.790)、0.665(95%CI,0.579-0.750)、0.810(95%CI,0.717-0.903)、0.768(95%CI,0.641-0.895)。结论Partin tables对国人前列腺癌术后器官局限性癌、精囊侵犯及淋巴结转移3个病理特征预测较准确,但对包膜侵犯的预测准确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4.
125.
真皮-脂肪颗粒混合液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将真皮颗粒和脂肪颗粒混合制成真皮-脂肪颗粒混合液,用2mm脂肪抽吸针注射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结果本组18例,17例1次填充成功,仅1例因缺损面积过大而补充填充1次,全部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外形明显改善。结论真皮-脂肪颗粒混合移植修复面部凹陷性组织缺损,手术简单易行,术后吸收少,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6.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1例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均为肿瘤切除后盆腔、腹腔接受放射治疗所致,从放疗结束到肠梗阻症状出现的时间为(11.9±22.6)个月。分别采用了保守治疗(方案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消化液分泌、营养支持、灌肠、补液、对症等,对于有感染征象的患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肠切除吻合术、肠造口术及短路手术。2例患者因肿瘤广泛转移未行有效手术治疗,1例患者术后因腹腔出血死亡,48例患者得到治愈,治愈率达94.1%。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肠管损伤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对比研究在瘢痕形成过程中595nmVbeam激光照射对兔耳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原位检测。结果:兔耳增生性瘢痕经595nmVbeam激光照射后,按不同时间段取材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与对照组比较,高倍镜下观察结果,显示PCN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细胞凋亡增加。结论:595nmVbeam激光照射可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过程,诱导细胞凋亡。应用595nmVbeam激光预防和治疗瘢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8.
张春才 禹宝庆 许硕贵 苏佳灿 王家林 牛云飞 康庆林 付青格 任可 张鹏 高堂成 张雪松 严望军 王冠军 汪光晔 万岷 李波 孙建伟 王仁 丛永健 杨郁野 郑医红 李格当 刘欣伟 管华鹏 《中国骨伤》2007,20(6):361-363
治疗骨折与术后合并的骨不连,至今仍是骨创伤领域的难题之一。研究分析当前的学术思想,探索更接近骨愈合规律的理念与技术,是必然的学术趋势。1当前骨创伤理论与技术1.1AO从20世纪50年代起,AO组织提出解剖复位与骨块间坚强固定与加压的概念。50年间,由于伴随生物材料学的发展和内固定形式的进步,业已成为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并需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1)偏心类的固定模式,如加压钢板,其疗效超越一般非加压性钢板。但同时也发现:①内固定期间,骨质萎缩,骨痂纹理凌乱或难觅骨痂;②钢板… 相似文献
129.
11个Fabry病家系的α-半乳糖苷酶A活性及GLA基因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建立Fabry病α-半乳糖苷酶A(α-gal A)酶活性及基因检测体系,并对基因型临床表型进行分析。方法 检测11个Fabry病家系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外周血粒细胞α-gal A活性及GLA基因。酶活性检测采用底物荧光法,基因检测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并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在11个Fabry病家系中检出9种GAL基因突变,包括5个错义突变(R301Q、I91T、G132R、F273L、D165Y),2个无义突变(W236X、R342X),1个单碱基缺失(1082delG)和1个大片段缺失(44 bp nt.1077),其中4种为新突变(D165Y、F273L、1082delG、44 bp nt.1077)。11个家系中通过基因及酶活性检测,确诊男性半合子13例,女性杂合子12例。男性半合子α-gal A酶活性显著下降,女性杂合子α-gal A酶活性部分下降,1/4女性杂合子的α-gal A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 确诊了11个Fabry病家系的GLA基因突变类型,并筛出所有家系中先证者以外的患者14例。外周血粒细胞α-gal A酶活性和GAL基因检测是筛查和诊断Fabry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研究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时高位结扎与未高位结扎对近期复发率的影响,明确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时是否有必要附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方法 将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接受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的21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激光闭合术,B组:单纯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比较其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区别。结果 随访6~29个月,1例失访,无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发生。A组复发4例,复发率3.8%,B组复发9例,复发率8.3%,两组复发病例病因均为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术后无复发。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复发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没有证据表明行大隐静脉激光闭合术时首先行高位结扎更有优势,未高位结扎并不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机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