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96篇
  免费   1339篇
  国内免费   882篇
耳鼻咽喉   140篇
儿科学   198篇
妇产科学   119篇
基础医学   805篇
口腔科学   190篇
临床医学   1271篇
内科学   1050篇
皮肤病学   144篇
神经病学   272篇
特种医学   542篇
外科学   966篇
综合类   3672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预防医学   1478篇
眼科学   228篇
药学   1567篇
  22篇
中国医学   1587篇
肿瘤学   66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403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416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51篇
  2017年   366篇
  2016年   315篇
  2015年   509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869篇
  2012年   1225篇
  2011年   1268篇
  2010年   1174篇
  2009年   951篇
  2008年   1008篇
  2007年   1001篇
  2006年   907篇
  2005年   672篇
  2004年   468篇
  2003年   373篇
  2002年   319篇
  2001年   298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浸润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也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困难,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转移抑制因子23(non-metastasis,NM23)基因是最早发现的抗肿瘤转移基因之一.现在已经发现NM23是一个基因家族,包括NM23-H1、NM23-H2等重要的基因家族成员.研究表明NM23基因表达与实体瘤转移抑制有关,在很多实体瘤中可以作为进展和预后的分子标记.随着对NM23基因调控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已经发现了一些NM23肿瘤转移抑制通路上下游的相关调控分子,为进一步的信号通路研究创造了条件.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NM23基因转移抑制通路研究的新近展,提出了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2.
目的: 克隆小鼠pdx-1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小鼠胚胎干细胞中表达,为糖尿病的细胞移植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PCR扩增小鼠胰腺pdx-1基因 cDNA,酶切后和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重组,将pdx-1基因 cDNA片段连接到pEGFP-N1载体的多克隆位点,形成重组载体pEGFP/pdx-1,转化大肠杆菌DH5α菌株,构建成pdx-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质粒。扩增DH5α后抽提质粒DNA,Hind Ⅲ 和BamHⅠ酶切,电泳,DNA测序鉴定。鉴定正确的质粒DNA用脂质体包裹后转染小鼠胚胎干细胞MESPU13。结果: 从小鼠胰腺cDNA扩增出876 bp的DNA片段并成功重组到pEGFP-N1载体中。经酶切和DNA测序验证,插入载体的DNA片段为pdx-1基因,插入方向正确。重组质粒经脂质体转染胚胎干细胞MESPU13,24 h 后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和目的基因的pdx-1表达。结论: 小鼠pdx-1基因的克隆和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获得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3.
目的对两个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眼科临床检查发现在这两个家系中只有先证者1人出现视力障碍,发病年龄分别为10岁和17岁。对这两个家系先证者使用24对有部分重叠的引物进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全序列扩增分析。结果没有发现mtDNAG11778A、G3460A和T14484C3个常见的突变位点,而发现了与LHON相关的ND4G11196A同质性突变位点的存在,在167名正常对照只发现1例G11696A突变。结论线粒体DNA全序列分析发现两个家系呈现独特的mtDNA多态性,都属于东亚单体型D4。不完全外显率和正常对照频率(1/167)表明G11696A突变本身不足以导致LHON的发生,说明其它因素在这两个LHON家系的表型表达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在这些家系mtDNA中缺乏影响重要功能突变位点的存在,排除了线粒体背景对LHON临床表型的影响。因此,核修饰基因、环境因素可能对两个中国G11696A突变家系的外显率和发病严重程度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14和泛素因子E4A(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及癌旁正常卵巢组织间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RFDD-PCR、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USP2、USP14和UBE4A在4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患者卵巢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卵巢组织上的表达差异。结果: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2、USP14和UBE4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无表达或低表达。结论:USP2、USP14和UBE4A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卵巢癌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活动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罗勒多糖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抗原摄取功能以及共刺激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未成熟和成熟的DC,实验组加入罗勒多糖(150μg/ml),对照组加入PBS,分别培养24h,收获未成熟的DC,与OVA—FTTC(100μg/ml)共同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抗原摄取能力。同时收获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罗勒多糖作用组DC的抗原摄取能力显著提高,同时成熟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也明显升高。结论罗勒多糖可显著增强DC的抗原摄取能力,并且能够提高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罗勒多糖发挥抗肿瘤免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CD54和LFA-1的相互作用在6A8 α-甘露糖苷酶表达抑制的Jurkat细胞(AS)的黏附性增强中的作用。方法用细胞凝集试验确证AS细胞间黏附的增强,用细胞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人IgG的Fc片段(ICAM-1-Fc)的黏附试验和阻断性抗CD11a抗体的阻断试验研究CD54-LFA-1的作用,用单克隆抗体MEM-148检测As细胞LFA-1亲和力的变化,用单克隆抗体NKI-L16检测AS细胞LFA-1亲合力的变化,用鬼笔环肽染色细胞骨架,用Jurkat-Raji细胞间的作用作模型研究6A8α-甘露糖苷酶表达抑制对T和B细胞间黏附的影响,用ConA结合试验检测细胞中蛋白质N-糖基化的变化。结果(1)AS细胞间的黏附性增强主要与CD54及CD11a表达的增强相关,也与LFA-1亲和力的增高相关;(2)AS细胞的细胞骨架发生重排;(3)As细胞与Raji细胞间的黏附也增强;(4)ConA与AS细胞的结合增强。结论CD54和LFA-1的相互作用在AS Jurkat T细胞的黏附性增强中起重要作用。细胞骨架重排也可能起作用。As细胞的蛋白质发生了N-糖基化修饰。  相似文献   
97.
目的 观察应用引导管芯做引导,更换经口气管内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6例已完成气管内插管的病人,将引导管芯插入气管导管内至隆突水平,并拔出气管导管;将欲更换的气管导管套在引导管芯外,在管芯引导下将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完成换置;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更换导管,换管过程中病人氧合良好,术后未发生与更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论 应用引导管芯更换气管内导管,方法安全,简便易行,可替代传统换管方法。  相似文献   
98.
正常成人上呼吸道CT测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确定正常人的上呼吸道CT扫描下各平面的横截面积、经线长度以及咽壁厚度,为临床服务。方法:无明显睡眠呼吸疾病史的成年人(男115、女110),采用Philips Tomoscan AV Expander E1螺旋CT,对鼻咽顶部到声门之间的区域进行连续扫描,测量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的气道横截面积、失状径、冠状径、咽侧壁和咽后壁软组织厚度,以单侧95%可信区间确定各测量指标的参考值。结果:在上呼吸道各个扫描平面,绝大多数气道的形状均为横椭圆形,冠状径大于失状径,在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后区中,失状径大于冠状径者分别占总人数的3.11%、10.67%、0.8%和0%。各年龄组间比较,绝大多数测量指标差异不显著,男子组和女子组间比较,除软腭后区外,大多数测量指标差异显著。故分别制定了男、女各测量指标的还范围。结论:成人上呼吸道CT测量以及正常范围的确定为临床判定OSAS患者上呼吸道解剖性狭窄的部位提供了客观依据,男性OSAS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有其相关的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调查5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医防融合相关培训状况以及相关知识能力的需求状况,为完善我国基层医防融合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防病治病能力提供参考建议。方法 对五个省15个区县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并对各种医防融合相关知识能力需求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76.0%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近一年参加过培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参与率(73.2%)低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4.3%)(χ2= 83.812,P<0.001),不同特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参与率不同(P<0.01)。各类培训参与率均低于相关知识技能的需求率,公共卫生相关知识技能的需求率最高。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不同特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对各类知识技能的需求率不同:相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人员对传染病防控技能(OR = 0.756,95%CI:0.666~0.858)和一般病与常见病诊疗技能(OR = 0.860,95%CI:0.762~0.971)的需求程度更高;临床医疗岗位人员对传染病防控技能及一般病与常见病诊疗技能、的需求程度更高(P<0.001);年轻人员对慢病管理与病因监测技能的需求更高(OR = 0.937,95%CI:0.885~0.992);公共卫生岗位人员(OR = 1.346,95%CI:1.114~1.626)和专职管理岗位人员(OR = 2.334,95%CI:1.707~3.191)对信息化技能的需求程度更高。结论 应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基层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强度,提升培训内容和知识技能需求的匹配程度,建立完善医防交叉培训机制和医防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分析一起由磷化铝引起的家庭聚集性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21年济南市商河县一起急性中毒事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调查主要针对病例及其家属进行面访,并入户考察和采集食品、环境标本和病例标本。结果 本事件共涉及7人,其中病例6例,罹患率85.7%,病例男女比例1∶1.33(3∶4),1例死亡。指示病例发病时间为23日20时左右,末例发病时间为24日6时左右,推测潜伏期为8~12小时。临床表现以呕吐(100%)、阵发性腹痛(100%)、恶心(43%)和腹泻(43%)为主。未发现家庭成员有可疑共同暴露餐次和可疑暴露食品。实验室在所采集的环境空气样本和死亡病例的血中检出磷化氢(PH3)。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磷化铝使用不当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磷化铝中毒事件,储粮间的磷化铝吸潮挥发产生的磷化氢是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