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428篇 |
免费 | 3048篇 |
国内免费 | 140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95篇 |
儿科学 | 414篇 |
妇产科学 | 84篇 |
基础医学 | 1473篇 |
口腔科学 | 371篇 |
临床医学 | 2832篇 |
内科学 | 2215篇 |
皮肤病学 | 194篇 |
神经病学 | 567篇 |
特种医学 | 873篇 |
外科学 | 1915篇 |
综合类 | 7324篇 |
现状与发展 | 4篇 |
预防医学 | 3221篇 |
眼科学 | 237篇 |
药学 | 2782篇 |
43篇 | |
中国医学 | 2910篇 |
肿瘤学 | 122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465篇 |
2023年 | 478篇 |
2022年 | 915篇 |
2021年 | 1100篇 |
2020年 | 984篇 |
2019年 | 563篇 |
2018年 | 565篇 |
2017年 | 719篇 |
2016年 | 558篇 |
2015年 | 1008篇 |
2014年 | 1371篇 |
2013年 | 1628篇 |
2012年 | 2368篇 |
2011年 | 2374篇 |
2010年 | 2134篇 |
2009年 | 1935篇 |
2008年 | 1906篇 |
2007年 | 1872篇 |
2006年 | 1644篇 |
2005年 | 1207篇 |
2004年 | 856篇 |
2003年 | 685篇 |
2002年 | 532篇 |
2001年 | 464篇 |
2000年 | 311篇 |
1999年 | 110篇 |
1998年 | 2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裸质粒DNA心肌注射促进缺血心肌侧支循环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h VEGF)裸质粒 DNA直接心肌注射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的急性心肌缺血模型 ,取缺血边缘区以先期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h VEGF1 6 5和真核载体 pc DNA3的 DNA分别多点心肌注射。给药后 4周先行大鼠冠状动脉造影 ,再取材分别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平滑肌肌动蛋白 (SMA)染色和 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 :给药后 4周冠状动脉造影示治疗组左室造影剂聚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 ;SMA染色示治疗组新生血管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 ;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治疗组 VEGF 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结论 :pc DNA3/ h V EGF1 6 5裸质粒 DNA心肌注射能转染心肌细胞并持续表达至少 4周 ,促进了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和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992.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免疫表型及核型特征,并分析其在初诊CL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初诊CLL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及其染色体核型特点,结合临床和实验室结果再分析误诊病例。结果 70例初诊CLL免疫表型均表达CD19,其他成熟B细胞相关抗原CD20、CD22阳性率依次为88.5 %(54/61)及 51.9 %(27/52),T系相关抗原CD5的阳性率77.1 %(54/70),CD5 CD19非双阳性表达[CD+5 CD+19(-)]CLL共16例(22.9 %)。34例行CD23检测,阳性率为67.6 %(23/34)。 59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CC)显示异常核型13例(22.0 %),最常见为-Y、+12、-20、17号染色体异常,复杂核型5例(8.5 %),无分裂象2例,正常39例;10例行CLL组合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异常检出率为60 %,以GIP D13S25异常检出率最高,为66.6 %。CD+5 CD+19(-)CLL与CD5 CD19双阳性表达[CD+5 CD+19(+)]CLL核型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7)。对部分临床过程不符合CLL惰性病程再分析,70例初诊CLL中6例误诊,其中CD+5 CD+19(+)误诊2例,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t(11;14)及CyclinD1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MCL);CD+5 CD+19(-)CLL误诊4例,分别为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1例、B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B-LPD)1例和毛细胞白血病(HCL)2例,误诊率为25.0 %,显著高于CD+5 CD+19(+)CLL(P=0.030),而CD23的表达显著低于CD+5 CD+19(+)CLL(P=0.016)。结论 CD+5 CD+19(-)CLL误诊率高;CLL的典型免疫表型特征为CD5、CD19、CD23的共表达,联合CD20、CD22表达强弱及核型分析有助于CLL与其他B-LPD鉴别; CC联合FISH检查可提高异常染色体的识别能力。免疫表型联合染色体分析能提高误诊CLL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993.
采用LC-MS/MS法对法罗培南钠中有关物质进行鉴定研究。采用Lichrospher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2%醋酸铵-0.5%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线性梯度洗脱,对法罗培南钠有关物质进行分离;LC-PDA测定各有关物质的紫外吸收,柱后添加乙腈辅助LC-MS/MS测定各有关物质的二级质谱,并进行解析。在所建立的条件下,法罗培南钠及其各有关物质分离良好,检测出5个有关物质,对其进行结构解析。结果显示,法罗培南钠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为其降解产物和聚合物。制剂中有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较原料药均有所增加,加热处理样品后有关物质含量显著增加。建立的LC-MS/MS法有效地分离分析了法罗培南钠及有关物质,为其质量控制和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模拟人工胃液条件处理不同种质资源蒙古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和膜荚黄芪(移栽芪和野生芪)细胞可溶性多糖及糖缀合物,获得一系列PACE糖指纹图谱,用于黄芪的种质资源鉴别和评价。方法:利用SMICA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及t检验,获得区分不同种质资源黄芪的差异性糖组分。结果:蒙古黄芪中移栽芪和野生芪分离现象明显,且多糖酸解产物中的四糖和六糖可以作为区分生长方式的主要差异性糖片段,野生蒙古黄芪中四糖的含量高于蒙古移栽芪中含量,移栽蒙古黄芪中六糖的含量高于野生芪中含量;三糖和四糖可以作为区分野生蒙古黄芪与野生膜荚黄芪的主要差异性片段;五糖和六糖可以作为区分移栽蒙古黄芪与移栽膜荚黄芪的主要差异性片段。结论:人工胃酸降解的多糖产物能很好的鉴别黄芪种属(野生蒙古黄芪与野生膜荚黄芪、移栽蒙古黄芪与移栽膜荚黄芪),生长方式(移栽蒙古黄芪和野生蒙古黄芪)。本研究为黄芪药材的品质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5.
进入21世纪已经20年了,回顾胃肠外科发展历程,疾病谱的改变对胃肠外科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创技术、代谢外科、围手术期综合管理和外科质量控制、专业化和多学科团队等全新的理念和治疗模式不断出现并迅速推广,不仅推动了胃肠外科的发展,也是胃肠外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临床上不能触及的乳房肿块,仅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恶性钙化乳腺癌的病灶定位方法、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乳房体检不能触及肿块、影像学检查也无肿块发现、仅X线钼靶片或B超显示恶性钙化病灶或局部血流丰富的乳腺癌(T1~2N0M0)患者,行术前坐标法立体定位、术中精确定位切除、术毕全数字化平板乳腺摄像机(FFDM)标本复检,同时行广基带血管腺体组织瓣Ⅰ期乳房内成形的保乳手术(单发病灶者)或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多中心病灶者)。结果:行保乳手术50例,坐标法定位准确率100%(50/50);病灶切除完整,切缘均为阴性;FFDM复检无病灶残留者;广基带血管腺体组织瓣乳腺Ⅰ期成形结果按JCRT标准达优率86%(43/50),吻合度差值1.5cm。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1例,均为乳腺外弥漫性恶性钙化多中心病灶者。全组61例随访时间6~58个月(中位时间39个月),1例远处转移,无局部复发者。结论:行坐标法定位临床上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癌准确有效,切实可行;对单发病灶者在FFDM定位下行保乳手术同时行广基带血管腺体组织瓣Ⅰ期乳房内成形,创伤小,疗效满意,术后乳房美观度优良,尤其适用于国人较小的乳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的药动学。方法选择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正常的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12名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每日一次,每次400 mg。应用免疫荧光比浊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据随行测定的aPTT-血浆浓度标准曲线,计算相应的血药浓度。采用3P97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别求出首次给药和末次给药后药动学参数,以及达稳态时间、稳态浓度、累积比和波动系数。结果依据aPTT结果计算D-聚甘酯血浆浓度,在0.05~10mg·L-1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 7);最低检测浓度为0.05 mg·L-1,回收率在91.48%~105.67%之间,日内、日间RSD小于13%。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于给药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平均稳态血药浓度cav为(0.442±0.067) mg·L-1,达稳态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ss为(10.602±1.605) mg·h·L-1,累积比R为1.261±0.031,波动系数FI为1.554±0.061。首次与末次给药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041±0.107)和(1.401±0.125) mg·L-1;t1/2β-分别为(18.934±1.760)和(19.977±1.098) h;tmax分别为(1.039±0.096)和(0.969±0.109)h;V/F分别为(202.167±19.187)和(160.220±22.274) L;CL分别为(33.553±5.038)和(24.807±3.875) L·h-1。首次给药后AUC0~∞为(12.195±1.912) mg·h·L-1,末次给药后AUC0~τ为(10.602±1.605) mg·h·L-1。结论健康受试者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后第7天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连续口服D-聚甘酯片10 d,体内无蓄积。受试者服药期间除发生aPTT延长正常的药理效应外,未发现其它与药物有关的不良事件。每日1次给药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8.
徐大椿所撰《洄溪医案》涉及的外科疾病占了较大比重,包括流注、项痈、对口、发背等病的诊疗经验,对现今外科疾病的治疗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其诊疗特点主要有:辨证论治,慎用温补;和血通气,清火养阴;重视胃气,托毒外出;内外结合,重用围药.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复方丹参片中水分定量快速测定的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复方丹参片的近红外光谱应用OPU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水分定量测定模型,验证样品的数据基本符合。[结果] 该方法能准确、快速测定复方丹参片的水分,相对误差为2.23%.[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且不破坏样品,能应用于药品生产、检验工作中对药品中水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000.
近年来,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课程教学在国内重点高校和医科院校展开.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ESP/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以医学为目的的英语)课程遵循应用语言学和ESP的基本理论:课程环理论是课程开发的主要理论工具;课程体系的开发借鉴课程连续体理论;真实性原则和需求分析原则是ESP课程的特征.根据这些理论,结合问卷调查,对中山大学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ESP/EMP整合课程体系应用与改革实践进行指导,对目前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ESP/EMP整合课程体系的设置和教学做出评估,并尝试从课程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结构体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以及如何突出人文思想的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