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103篇 |
免费 | 5832篇 |
国内免费 | 379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16篇 |
儿科学 | 470篇 |
妇产科学 | 493篇 |
基础医学 | 5771篇 |
口腔科学 | 821篇 |
临床医学 | 7255篇 |
内科学 | 7538篇 |
皮肤病学 | 406篇 |
神经病学 | 2667篇 |
特种医学 | 212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6081篇 |
综合类 | 11244篇 |
现状与发展 | 6篇 |
一般理论 | 6篇 |
预防医学 | 4399篇 |
眼科学 | 1520篇 |
药学 | 6095篇 |
76篇 | |
中国医学 | 3956篇 |
肿瘤学 | 42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7篇 |
2024年 | 879篇 |
2023年 | 1290篇 |
2022年 | 2565篇 |
2021年 | 3188篇 |
2020年 | 2606篇 |
2019年 | 1910篇 |
2018年 | 2031篇 |
2017年 | 1868篇 |
2016年 | 1856篇 |
2015年 | 2753篇 |
2014年 | 3412篇 |
2013年 | 3312篇 |
2012年 | 5022篇 |
2011年 | 5136篇 |
2010年 | 3654篇 |
2009年 | 2922篇 |
2008年 | 3177篇 |
2007年 | 3089篇 |
2006年 | 2824篇 |
2005年 | 2524篇 |
2004年 | 1621篇 |
2003年 | 1404篇 |
2002年 | 1114篇 |
2001年 | 877篇 |
2000年 | 757篇 |
1999年 | 781篇 |
1998年 | 443篇 |
1997年 | 442篇 |
1996年 | 362篇 |
1995年 | 302篇 |
1994年 | 269篇 |
1993年 | 156篇 |
1992年 | 171篇 |
1991年 | 153篇 |
1990年 | 149篇 |
1989年 | 113篇 |
1988年 | 108篇 |
1987年 | 98篇 |
1986年 | 82篇 |
1985年 | 65篇 |
1984年 | 49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14篇 |
1979年 | 15篇 |
1978年 | 16篇 |
1974年 | 9篇 |
1969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用调节刺激电流强度的方法86例成年中国人的172条面神经电图。结果显示中国人神经电图中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幅与潜伏期均呈正态分布,波幅值3.94±1.02mV,变异系数25.8%;潜伏期3.18±0.42ms,变异系数13.2%。是无明显差异。左右侧基本对称,作认为,鉴于个体差异较大,对神经电图的解释分析应以左右对称为基点。对影响常人面神经神经电图的各种因素作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的麻醉管理要点是颈动脉阻断期间维持足够的颅脑灌注,放置转流管是外科常用方法之一,分析CEA手术不同转流标准对术后脑梗死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2年内全身麻醉下接受CEA手术的443例患者,根据不同转流标准分为影像组 (以术前影像学资料作为是否转流的依据)和残端压组 (以术中残端压作为是否转流的依据)。分析患者术前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围术期各时间点血压情况、血管阻断时间、是否放置转流管、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期间脑梗死和其他不良事件,进行组间对比,在此基础上对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术前、术中情况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不同转流标准对术后发生脑梗死的影响。结果:影像组患者268例、残端压组患者175例均接受全身麻醉下CEA手术,两组间基本情况和各时间点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匹配出影像组和残端压组各10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情况、各时间点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9% vs. 1.0%,P>0.999), 影像组术中转流率明显低于残端压组 (0 vs. 22.9%, P<0.001),影像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 (7, 8) d明显长于残端压组5 (4, 6) d (P<0.001)。结论:依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决定是否转流的患者组中,术中转流管使用率低于依据术中残端压决定是否转流的患者组,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脑梗死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转流标准对患者脑梗死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4.
35.
36.
37.
目的 评价铋剂四联10 d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于湘雅常德医院就诊使用铋剂四联10 d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治疗Hp感染的20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20 mg)+阿莫西林胶囊(1 g)+克拉霉素(0.5 mg)+胶体酒石酸铋胶囊(220 mg)均2次/d,酪酸梭菌活菌片(350 mg)3次/d,疗程10 d。后续追加艾司奥美拉唑肠溶片(20 mg,1次/d)+酪酸梭菌活菌片(350 mg,3次/d)+聚普瑞锌颗粒(75 mg,2次/d),疗程14 d。结果 符合方案集分析(PP)和意向性分析(ITT)的Hp根除成功率分别为97.4%(189/194)和90.4%(189/209),9例(4.4%)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但程度均较轻微,可自行缓解。结论 铋剂四联10 d疗法联合酪酸梭菌、聚普瑞锌作为Hp感染的治疗方案,根除率高,安全可行,在缩短抗生素疗程的同时不仅增加患者的依从性,也减少细菌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高血压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心力衰竭患者分成合并高血压组 (n =4 2 )和未合并高血压组 (n =4 2 ) ,两组基础状态相似 ,随访比较其长期预后情况 ,包括生存率 ,死亡原因 ,死亡患者生存时间以及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患者的生存率、死亡原因、死亡患者生存时间相似 (P >0 .0 5 ) ,两组患者中死亡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左心房内径以及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存在差异 (P <0 .0 5 )。结论 :经严格降压治疗 ,合并高血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远期预后与未合并高血压者相似 ,ACEI对上述两组患者作用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40.
目的:本研究拟定量地比较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诱导真皮胶原重建的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分别对36只雌性昆明小鼠左侧后背皮肤进行连续4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右侧相应的部位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第1次治疗后1h、1天、7天、21天、30天和60天对小鼠皮肤行活组织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皮肤组织样品中真皮I、III型胶原进行检测,染色结果应用Motic医学数字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型胶原及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后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两组激光的比较:激光治疗后7天、21天和30天,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真皮I型胶原水平较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激光治疗后60天明显降低(P0.05);激光治疗后7天和21天,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较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真皮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结论:Q开关和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均可引起真皮胶原重建,但二者的作用效果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