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2篇
  免费   390篇
  国内免费   233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85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644篇
内科学   35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201篇
外科学   425篇
综合类   1133篇
预防医学   358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410篇
  6篇
中国医学   461篇
肿瘤学   21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背景 中青年肥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中医健康管理的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依然存在积极性不高、依从性较差、中医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健康管理的主体是患者,而结合计划行为理论(TPB)进行患者的疾病意识和中医健康管理认知研究尚不多见。目的 基于TPB探讨中青年肥胖性NAFLD患者参与中医健康管理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0—12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型门诊进行体检并被纳入肝病研究型门诊超重/肥胖人群生物样本库建档的志愿者,发放调查问卷552份,收回552份,有效问卷432份,有效回收率为78.26%。采用深度访谈和文献法收集问卷指标池,通过专家咨询和课题组多轮修订后形成初始问卷,经预调查后反复修正调整,形成了正式问卷《中青年肥胖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行为意向调查表》。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寻找潜在因子,构建中青年肥胖性NAFLD患者中医健康管理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探索性因子分析在65个测量指标体系中找出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负性态度、身体健康感知、感知行为控制、中医健康管理意向及实际行为7个潜在因子;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上述7个潜在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评价较好〔比较拟合指数(CFI)=0.949,本特勒-波内特规范拟合指数(NFI)=0.977,Tucker-Lewis指数(TLI)=0.932,拟合优度指数(GFI)=0.868,χ2/df=2.436,近似均方根残差(RMSEA)=0.065〕;假设检验结果显示: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与中医健康管理意向具有正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144、0.098,P<0.001),负性态度、身体健康感知与中医健康管理意向具有负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097、-0.168,P<0.001),自我效能与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不具有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023,P=0.471);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身体健康感知与实际行为不具有相关性(路径系数分别为-0.038、0、0.095,P值分别为0.457、0.991、0.083),感知行为控制与实际行为具有正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093,P<0.001),负性态度与实际行为具有负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110,P<0.001);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与实际行为不具有相关性(路径系数为-0.091,P=0.074)。结论 基于TPB的模型构建适用于解释中青年肥胖性NAFLD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意愿;主观规范、负性态度、身体健康感知、感知行为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影响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中医健康管理意向与实际行为的发生还存在距离。建立NAFLD中医健康管理模式时,应优化中医资源,保证质量,尤其要加强资源的可用性和可行性建设。同时,规范中医信息,提高患者对NAFLD的认知,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患者的个性和行为模式,有利于制定个性化的中医健康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962.
[目的]通过多中心、精细化的临床研究,旨在对比通脉养心丸干预的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患者和健康人的临床生化指标,探讨其临床生化基础。[方法]从全国7家临床研究中心共入组受试者82例,其中脱失3例,最终纳入冠心病气阴两虚证患者39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通脉养心丸治疗,健康人40例不予干预。分别检测内皮细胞损伤、脂质代谢、黏附分子、炎症介质、金属蛋白酶、同型半胱氨酸和凝血功能共7类28项指标,冠心病患者分别检测0、8、12周水平,健康人检测第0周水平。[结果]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与载脂蛋白B、低密度脂蛋白、血管紧张素Ⅱ相关性较大,经过通脉养心丸的治疗,血管紧张素Ⅰ、血浆内皮素升高,可溶性CD40配体水平下降(P0.05)。整体炎症因子水平有下降趋势。[结论]通脉养心丸调控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阴两虚证的生化基础与内皮损伤、脂质代谢、炎症因子有关,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3.
目的研究肌醇需求因子(inositol-requiringenzyme,IRE)1α在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中的作用及与miRNA34a的关系。方法分离培养心肌细胞并分为对照组,高糖组,对照+过表达IRE1α组,高糖+过表达IRE1α组。利用IRE1α的腺病毒干预细胞,观察高糖条件下其对心肌细胞活力、肥大及心钠肽(ANP)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ANP和IRE1α的表达,qRT-PCR检测ANP、IRE1α和miRNA34a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纯度及横截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随着葡萄糖浓度上升,细胞活力持续下降(P<0.05),心肌细胞肥大标志ANP表达增加(P<0.05),IRE1α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且于葡萄糖浓度达到30mmol/L最低。与对照组比较,高糖能够降低细胞活力,刺激心肌细胞上调ANP表达(P<0.05),刺激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P<0.05);而过表达IRE1α基因能显著上调心肌细胞的活力水平,降低ANP蛋白及基因的表达,抑制高糖培养下心肌细胞的肥大(P<0.05)。qRT-PCR结果显示,随着血糖浓度上升,miRNA34a表达明显升高,且当过表达IRE1α后,miRNA34a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过表达IRE1α基因可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NA34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64.
罗维  刘登  艾贺玲  胡敏  朱瑜  陈琦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1):2632-2637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静安区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3月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上海市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彭浦新村街道和彭浦镇高龄(年龄≥80岁)悬空老年人224例为调查对象,并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基本情况、健康状况、生活状况、对医疗服务评价、每周感到孤独时间。分析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224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97.3%。高龄悬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以一般为主(占39.0%)。不同居住情况、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种数、自评视力状况、自评听力状况、生活起居情况、下楼活动能力、护理服务使用经济压力、护理服务使用评价、每周感到孤独时间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评健康状况、自评视力状况、生活起居情况、下楼活动能力、护理服务使用经济压力、每周感到孤独时间是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不佳,且自评健康状况、自评视力状况、生活起居情况、下楼活动能力、护理服务使用经济压力、每周感到孤独时间是高龄悬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这对于进一步完善高龄悬空老年人护理服务、生活服务等社会政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65.
[目的]研究开口箭皂苷(TST)对人甲状腺髓样癌TT细胞(MTC-TT)的抑制作用及对Notch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TST抗甲状腺髓样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不同浓度的TST作用于MTC-TT细胞,CCK8法测TST对MTC-TT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计算出24、48、72 h时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otch 1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各组Notch 1的基因表达;将TST+DAPT(Notch1抑制剂)作用于MTC-TT细胞48 h,Western blot测Notch1表达,CCK8法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TST对MTC-TT细胞的24 h、48 h和72 h的IC50值分别为59.01、31.54和31.63μg/m L,与对照组相比,TST对MTC-T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P0.05,P0.01);实验组Notch1的蛋白和m RNA表达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表达呈浓度依赖性(P0.01);与TST组相比,TST+DAPT组Notch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下降(P0.01)。[结论]TST可抑制MTC-TT细胞增殖,诱导MTC-TT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上调Notch 1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66.
一体化PET/MR检查护理规范是关于PET/MR检查过程中对于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包括检查前准备、注射药物护理、检查时护理、检查后护理、对比剂不良反应处理和个人辐射防护。旨在为核医学科护士在临床PET/MR检查中提供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处理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967.
目的:探讨以Calgary-Cambridge指南为框架的沟通技能培训对护士沟通能力和促进护患关系的效果。方法:选取59名工作2-5年护士 ,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参与Calgary-Cambridge沟通技能培训,对照组不参与培训。培训结束后采用《护理沟通能力测试量表》和《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两组在沟通过程各维度表现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患者满意度来看,培训前两组成员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患者对观察组护理成员满意度普遍高于对照组(P<0.01),也高于观察组培训前的满意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Calgary-Cambridge指南为理论框架的护患沟通技能培训,提高了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和患者满意度,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8.
目的 比较新型寰枢椎侧块融合器与传统内固定方式(TARP+髂骨块内固定技术,后路椎弓根钉棒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差异。 方法 收集40例TARP术后病人的CT扫描数据进行测量并设计新型融合器。挑选6具新鲜上颈椎标本。分别进行完整状态,失稳状态及进行3种内固定方式[(TARP+融合器(A1);TARP+髂骨块(A2);后路椎弓根钉棒技术(B)]处理。再测量不同状态下标本的屈伸,侧屈,旋转6组动作的活动范围(ROM)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新型融合器有三种型号:13/12/7,12/11/7,11/10/7(长/宽/高);矢状面角设计为:16°/18°/20°。生物力学数据分析显示:Cage组(A1)与髂骨组(A2)在6个方向的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屈伸及旋转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侧屈活动中,TARP固定组(A1、A2)与后路固定组(B)存在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配合TARP技术使用的新型融合器与TARP+髂骨块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相仿,在侧屈方向优于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且融合器相对于髂骨块而言,理论上具有以下优势:①简化手术步骤;②避免取髂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969.
目的 观察三妙散合舒筋散治疗早期湿热阻络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妙散合舒筋散治疗,观察比较2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类风湿因子(RF)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10%,对照组总有效率72.9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ESR、CRP和RF等血清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妙散合舒筋散治疗早期湿热阻络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0.
目的 探讨3D打印教学模具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组采用3D打印教学模具联合PPT授课完成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PPT方式授课,利用理论考试、手绘影像解剖图像及教学质量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估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效果。 结果 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绘图测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影像解剖空间理解能力均对照组明显提高。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医学生对3D打印教学模具质量、新教学方法认同,课堂气氛活跃,授课满意度有提高。 结论3D打印教学模具联合PPT教学授课可改善医学生空间解剖结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3D打印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本科教学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