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9篇
  免费   397篇
  国内免费   229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285篇
口腔科学   122篇
临床医学   644篇
内科学   350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69篇
特种医学   201篇
外科学   425篇
综合类   1133篇
预防医学   358篇
眼科学   92篇
药学   410篇
  6篇
中国医学   461篇
肿瘤学   212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75篇
  2011年   373篇
  2010年   342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306篇
  2007年   347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44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6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2010年中国CHINET肠球菌属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010年中国主要地区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国内主要地区14所教学医院(12所综合性医院,2所儿童医院)按统一方案、采用统一的材料、方法(K-B法)和判断标准(CLSI 2010年版)进行肠球菌属细菌的耐药性监测。结果共分离到4 046株非重复肠球菌属细菌,最常见菌种为粪肠球菌1 829株(45.2%)、屎肠球菌1 817株(44.9%)、鹑鸡肠球菌78株(1.9%)、鸟肠球菌54株(1.3%)、铅黄肠球菌49株(1.2%)。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仍极敏感,耐药率<4%,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0.6%、3.6%。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磷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5.7%和11.3%,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4.0%;屎肠球菌耐药性明显高于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接近90%,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接近70%,对氯霉素耐药率仅为7.3%,儿童屎肠球菌分离株对磷霉素、呋喃妥因耐药率<10%。不同医院分离的肠球菌属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一定差异。结论屎肠球菌的分离率有增加趋势,肠球菌属细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依然保持极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2.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研究其对应的防治方法。方法对40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出血原因、分娩方式、分娩史、妊娠并发症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对比中,子宫收缩乏力占74.5%(χ2=249.4,P<0.05);分娩方式对比中,剖宫产占64.5%(χ2=11.1,P<0.05);分娩史对比中,初产占77.0%(χ2=37.7,P<0.05);妊娠并发症对比中,有妊娠并发症占80.0%(χ2=46.8,P<0.05),其余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收缩乏力、剖宫产、初产、有妊娠并发症为影响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可据情处理。  相似文献   
123.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用于顽固性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的可行性及止痛效果。方法:选择78例中、重度晚期癌痛患者,均为虽经三阶梯药物治疗方案治疗未能很好地控制疼痛,同时毒副作用较大的患者。按是否可以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分成三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组(n=28例)、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组(n=24例)和皮下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skinanalgesia,PCSA)组(n=26例)。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组,镇痛液为200 ml,内含吗啡20 mg+氯胺酮100 mg。静脉和皮下自控镇痛组200 ml内含吗啡80 mg+氯胺酮400 mg。分别在安装止痛泵后24小时、48小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统计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经治疗,三组病例疼痛明显缓解。三组间视觉模拟评分各时段无统计学差异(P>0.05)。吗啡和氯胺酮用量PCIA组和PCSA组明显多于PCEA组。PCEA组生活总满意度明显高于PCIA组和PCSA组。恶心呕吐、便秘、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PCIA组和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呼吸抑制、幻觉发生率三组无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硬膜外、静脉或皮下自控镇痛都可以有效治疗中/重度晚期顽固性癌痛。经硬膜外小剂量氯胺酮辅助吗啡自控镇痛具有镇痛作用强、用药量少、副作用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AMI患者30例,AMI后8,16,24,36,48 h及3,4,5,6,7 d分别测定血清GM-CS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并在AMI 1周后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从30例患者中选取5例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并且LVEF<40%的患者作为亚组,描述心梗后GM-CSF时间相;并分析30例患者血清GM-CSF峰值与心梗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GM-CSF在AMI后8 h开始逐渐升高,3672 h达高峰,在以后7 d的测量中均保持较高水平。GM-CSF峰值与CK-MB峰值呈正相关(r=0.566,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5);与LVEDD呈正相关(r=0.454,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血清GM-CSF水平增高与心功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是否可导致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损伤以及可能的损伤机制。方法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组),喂正常饮食及口服蛋氨酸组(M组),喂服高蛋氨酸饮食(0.8g/kg体质量)。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和EID,同时从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80d后,取兔髂外动脉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80d后,和N组比较,兔血浆NO的浓度明显降低[(209.54±17.50)μmol/Lvs(386.27±35.67)μmol/L,P<0.05],GSH-PX的活性亦明显降低[(125.75±16.28)活性单位vs(176.62±23.38)活性单位,P<0.05];而ET的浓度却明显升高[(247.40±26.06)ng/Lvs(190.92±34.30)ng/L,P<0.05]。同时,高分辨力超声观察到兔EDD[(-9.26±2.73)%vs(10.89±4.10)%,P<0.01]、EID[(16.94±5.93)%vs(23.70±7.02)%,P<0.05]均明显受到损伤。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兔髂外动脉内皮细胞脱落、细胞膜断裂、线粒体和肌浆网肿胀、染色体浓集靠边,内皮下层基质和胶原增生,内弹力板断裂,平滑肌细胞突破内弹力板。平滑肌细胞也出现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包括肌浆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染色体浓集,并且胞浆内出现吞噬体小泡。结论高Hcy血症不仅可以导致EDD损伤还可导致EID损伤,血管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支持EID可损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6.
为了评价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前期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对6例早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用重组人白介素11600万单位皮下注射,每日1次,疗程7—14天,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8天、第15天、第30天、第60天复查外周血血小板,第15天复查骨髓巨核细胞计数。结果表明:显效3例(50%),良效1例(16.7%),进步1例(16.7%),无效1例(16.7%),总有效率83.3%。全部6例病人骨髓巨核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治疗时副作用轻。结论: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前期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7.
沐舒坦对吸入性肺损伤大鼠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目的评价预先使用药物沐舒坦对稀盐酸吸入性肺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为生理盐水吸入组;B组为稀盐酸吸入组;C组为稀盐酸吸入加沐舒坦处理组。C组预先以50mg/kg沐舒坦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3d;A、B两组则以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第3d腹腔注射沐舒坦或生理盐水30min后,A组以1.2ml/kg(pH5.3)的生理盐水经气管内注入造成非盐酸吸入肺损伤作为对照;B、C组则以1.2ml/kg(pH1.25)的盐酸加生理盐水混合液经气管内注入制备盐酸吸入性肺损伤模型。观察盐酸注入5h后大鼠动脉血气、肺湿/干重比(W/D)以及光镜下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肺损伤评分。结果1B、C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盐酸吸入5h时比A组明显降低,B组又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但pH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3组W/D由低到高依次为A组、C组和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3光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B组肺损伤最为严重,而C组损伤比B组要轻;肺损伤程度评分A组最低,C组较B组低,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沐舒坦能减轻稀盐酸吸入所引起弥漫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8.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儿童颈动脉血管壁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正常健康儿童及高脂血症儿童颈总动脉血管壁弹性的价值。方法选择3~18岁的正常健康儿童68例及高脂血症儿童25例,利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其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功能,测定颈动脉弹性系数(Eρ)、硬化值(β)及顺应性(AC)。结果在正常健康儿童三个年龄组间,Eρ平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7~13岁年龄段及14~18岁年龄段儿童的血管Eρ、β值和AC在正常健康儿童与高脂血症儿童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定量评价儿童颈动脉血管壁弹性功能的准确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9.
参附注射液对内毒素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内毒素(ET)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模型,并于腹腔注射参附注射液进行干预,另设生理盐水(NS)对照组。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肺湿干质量比(W/D)、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等的变化。结果ET组肺W/D、肺NF-κB表达、血TNF-α含量、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较NS组显著升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下降;而ET+SF组与ET组比较肺W/D、肺NF—κB表达、血TNF—α含量、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显著下降,PaO2显著上升。结论参附注射液可能通过减少肺组织NF—κB的激活,进而减少NF—κB的产生而起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评价侧卧位通气和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种体位通气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将ICU2005年收治的23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侧卧位通气(15例)和俯卧住通气(8例),监测仰卧位时,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位后1h的呼吸循环指标,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体位改变后1、2、4h及转复为仰卧住后1h,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氧舍指数均较仰卧位时升高(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气道峰压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仰卧位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氧分压升高10mmHg为有效标准。治疗有效率侧卧位组73.3%,俯卧位组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作为ARDS机械通气治疗手段,侧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有效率接近。但侧卧位实施更容易,护理更方便。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