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728篇 |
免费 | 14622篇 |
国内免费 | 912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30篇 |
儿科学 | 1971篇 |
妇产科学 | 1532篇 |
基础医学 | 13874篇 |
口腔科学 | 2728篇 |
临床医学 | 20296篇 |
内科学 | 17770篇 |
皮肤病学 | 1722篇 |
神经病学 | 5383篇 |
特种医学 | 489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5篇 |
外科学 | 11334篇 |
综合类 | 30810篇 |
现状与发展 | 44篇 |
一般理论 | 9篇 |
预防医学 | 13557篇 |
眼科学 | 4108篇 |
药学 | 16539篇 |
259篇 | |
中国医学 | 11647篇 |
肿瘤学 | 98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2152篇 |
2023年 | 2861篇 |
2022年 | 5788篇 |
2021年 | 7142篇 |
2020年 | 6098篇 |
2019年 | 4575篇 |
2018年 | 4371篇 |
2017年 | 4810篇 |
2016年 | 4081篇 |
2015年 | 6718篇 |
2014年 | 8175篇 |
2013年 | 8383篇 |
2012年 | 12480篇 |
2011年 | 13148篇 |
2010年 | 10055篇 |
2009年 | 8278篇 |
2008年 | 9233篇 |
2007年 | 8861篇 |
2006年 | 7892篇 |
2005年 | 7026篇 |
2004年 | 4729篇 |
2003年 | 4350篇 |
2002年 | 3588篇 |
2001年 | 2837篇 |
2000年 | 2392篇 |
1999年 | 1897篇 |
1998年 | 1062篇 |
1997年 | 1098篇 |
1996年 | 842篇 |
1995年 | 736篇 |
1994年 | 648篇 |
1993年 | 399篇 |
1992年 | 435篇 |
1991年 | 403篇 |
1990年 | 356篇 |
1989年 | 312篇 |
1988年 | 272篇 |
1987年 | 246篇 |
1986年 | 167篇 |
1985年 | 133篇 |
1984年 | 82篇 |
1983年 | 69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40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45篇 |
1978年 | 24篇 |
1977年 | 16篇 |
1974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91.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17例的影像资料,所有的患者术前均做CT平扫及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病例单发,右侧9例,左侧8例,直径3~17 cm;6例肿瘤内可见点状、条索状或结节状钙化,10例见较大范围的液化、坏死和囊变区,4例肿瘤以实质为主伴小囊状低密度区.平扫肿瘤CT值为32~47 HU,平均37.3 HU.动脉期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肿瘤实质成分CT值在37~72 HU,平均50.9 HU,8例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的肿瘤血管.门静脉期肿瘤实质成分强化更明显,强化范围扩大,实质部分CT值为37~98 HU,平均83.4 HU.结论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双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Attractin蛋白在不同生精功能状态的人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31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睾丸组织病理检查诊断,根据病理形态的不同分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型(n=4),生精功能低下型(n=12),生精阻滞型(n=5),生精功能基本正常型(n=10)。选择上述各型结构完整的睾丸组织,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SP)观察Attractin蛋白在不同生精功能状态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各组睾丸组织内均存在Attractin蛋白的表达,其分布特点为:睾丸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管周肌样细胞、支持细胞上均有Attractin蛋白的表达,主要表达于胞膜和胞质,胞膜表达强于胞质。Leydig细胞、Sertoli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均为阳性表达,呈棕黄色着染。Attractin的表达与生精功能有关,正常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组,唯支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组。结论 Attractin蛋白与男性生殖密切相关,但其具体作用环节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阐述评估慢性病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的意义,对慢性病患者照顾者专用生活质量评估工具的形成与发展、信效度以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观察红花对HSC-T6细胞基质分解素-1(MMP3)及其抑制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红花(1.0、0.5 g/L)作用于培养的肝星状细胞株HSC-T6细胞48 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MMP3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MMP3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2.80±0.36、2.52±0.32,而空白对照组为2.13 ±0.30.TIMP-1基因表达水平在红花1.0、0.5 g/L两组分别为1.66±0.23、2.04±0.30,而空白对照组为4.03±0.56.结论 红花可增强HSC-T6细胞MMP3的基因表达,并显著抑制HSC-T6细胞TIMP-1的基因表达,且与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气腹压力对老人及年轻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ASA Ⅰ或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其中20例20~45岁(Y组),20例65~75岁(L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同一全凭静脉麻醉方法,气腹压力设置为12 mm Hg.应用LIFEGARDTM ICG监测仪,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估.分别记录气腹前5 min(T0)、气腹后5 min(T1)、10 min(T2)、放气后5 min(T3)的HR、MAP、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结果 与T0时比较,T1、T2时两组MAP、SVR均显著升高(P<0.01),CI均明显下降(P<0.01),T3时两组MAP、CI、SVR、HR恢复到T0时;T1、T2时L组HR明显快于,CI明显低于,MAP及SVR明显高于Y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同样的气腹压力对老年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996.
介绍5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药物性牙龈增生患者进行牙龈切除手术的治疗体会。患者均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后2年因移植肾功能衰竭进行二次肾移植手术。但患者在口腔科住院期间治疗及护理到位,未出现伤口感染等表现。提示术后早期口腔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进行针对性系统治疗是其要点。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术后谵妄老年病人脑葡萄糖代谢的变化及右美托咪定对其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病人,性别不限,BMI 19~ 25 kg/m2,年龄65~ 8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后2d内评价谵妄的发生情况,将术后谵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谵妄组(D组,n=13)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n=16).另选术后没有发生谵妄的病人13例作为对照组(C组).Dex组在谵妄发生后经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1μg/kg,随后以0.2~ 0.7 μg·kg-·h-1速率输注.谵妄发生期间采用18氟-脱氧葡萄糖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分析双侧顶叶、颞叶和额叶葡萄糖标准摄取值,以反映葡萄糖代谢率.结果 Dex组所有病人于给予右美托咪定后30 min内控制了谵妄.术后谵妄病人脑葡萄糖代谢降低的脑区主要集中在顶叶、颞叶和额叶.D组和Dex组双侧顶叶、颞叶和额叶葡萄糖代谢率低于C组(P< 0.05);Dex组双侧顶叶、颞叶、额叶葡萄糖代谢率高于D组(P<0.05).结论 术后谵妄老年病人脑葡萄糖代谢率明显降低,右美托咪定可控制老年病人术后谵妄发生.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对高职护理新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方法 将328名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165名)和实验组(163名).对照组给予新生入校专业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设护士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进行教育干预,采用高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在自我认识、环境评估、职业目标、行动计划和反馈修正5个维度得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对护生开展职业规划课程教育,可唤起护生的生涯意识,增强其对护理专业的认同感,促使其热爱护理事业,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妊娠晚期并存艾森门格尔综合征孕妇剖宫产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5例妊娠晚期并存艾森门格尔综合征患者行剖宫产术,做好术前访视及意疗,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加强手术体位护理与新生儿护理.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 mL,母婴安全.提出做好术前准备及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尤其术中胎儿取出后巡回护士应立即经静脉给予呋塞米利尿,减少血容量,保护心功能;器械护士整个手术配合轻柔、快速、准确、熟练;胎儿取出后,迅速将准备好的无菌沙袋放置患者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加重心脏负担. 相似文献
1000.
Zhang T Guo L Li K Jing C Yin Y Zhu D Cui G Li L Liu T 《Cerebral cortex (New York, N.Y. : 1991)》2012,22(4):854-864
Studying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connectivities of human cerebral cortex has drawn significant interest and effort recently. A fundamental and challenging problem arises when attempting to measure the structural and/or functional connectivities of specific cortical networks: how to identify and localize the best possible regions of interests (ROIs) on the cortex? In our view, the major challenges come from uncertainties in ROI boundary definition, the remarkable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variability across individuals and high nonlinearities within and around ROI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novel ROI prediction framework that localizes ROIs in individual brains based on their learned fiber shape models from multimodal task-based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 and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 data. In the training stage, shape models of white matter fibers are learnt from those emanating from the functional ROIs, which are activated brain regions detected from task-based fMRI data. In the prediction stage, functional ROIs are predicted in individual brains based only on DTI data. Ou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ROI prediction error is around 3.94 mm, in comparison with benchmark data provided by working memory and visual task-based fMRI. Our work demonstrated that fiber bundle shape models derived from DTI data are good predictors of functional cortical ROI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