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5581篇 |
免费 | 14837篇 |
国内免费 | 904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28篇 |
儿科学 | 1967篇 |
妇产科学 | 1532篇 |
基础医学 | 13874篇 |
口腔科学 | 2727篇 |
临床医学 | 20293篇 |
内科学 | 17769篇 |
皮肤病学 | 1722篇 |
神经病学 | 5382篇 |
特种医学 | 489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5篇 |
外科学 | 11334篇 |
综合类 | 30810篇 |
现状与发展 | 44篇 |
一般理论 | 9篇 |
预防医学 | 13556篇 |
眼科学 | 4108篇 |
药学 | 16538篇 |
259篇 | |
中国医学 | 11647篇 |
肿瘤学 | 982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2139篇 |
2023年 | 2861篇 |
2022年 | 5787篇 |
2021年 | 7142篇 |
2020年 | 6098篇 |
2019年 | 4575篇 |
2018年 | 4371篇 |
2017年 | 4810篇 |
2016年 | 4081篇 |
2015年 | 6718篇 |
2014年 | 8175篇 |
2013年 | 8383篇 |
2012年 | 12480篇 |
2011年 | 13148篇 |
2010年 | 10055篇 |
2009年 | 8278篇 |
2008年 | 9233篇 |
2007年 | 8861篇 |
2006年 | 7892篇 |
2005年 | 7026篇 |
2004年 | 4729篇 |
2003年 | 4350篇 |
2002年 | 3588篇 |
2001年 | 2837篇 |
2000年 | 2392篇 |
1999年 | 1897篇 |
1998年 | 1062篇 |
1997年 | 1098篇 |
1996年 | 842篇 |
1995年 | 736篇 |
1994年 | 648篇 |
1993年 | 399篇 |
1992年 | 435篇 |
1991年 | 403篇 |
1990年 | 356篇 |
1989年 | 312篇 |
1988年 | 272篇 |
1987年 | 246篇 |
1986年 | 167篇 |
1985年 | 133篇 |
1984年 | 82篇 |
1983年 | 69篇 |
1982年 | 32篇 |
1981年 | 40篇 |
1980年 | 32篇 |
1979年 | 45篇 |
1978年 | 24篇 |
1977年 | 16篇 |
1974年 | 1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MAB225)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CC)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双荧光染色法、四氮唑还原法(MTT)、流式细胞仪观察经MAB225处理后的ACC-2细胞放射后凋亡的变化,以评价MAB225对ACC-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采用SPSS11.0软件包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MTT检测、双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经MAB225和放射联合处理后的ACC-2细胞,其细胞凋亡比例较未处理组上升3倍;而单纯放射处理的ACC-2细胞,其细胞凋亡比例只增加1倍。结论:MAB225可以提高放射线对ACC-2细胞的杀伤作用,降低ACC-2细胞的放射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6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Balb/c胎鼠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Balb/c胎鼠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和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bFGF和EGF对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0.1-100ng/mL bFGF,0.1-10ng/mL EGF对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两种生长因子均在10ng/mL浓度时作用最强,并于培养第5d达到促增殖高峰。结论:bFGF和EGF能促进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3.
夹板式义齿在牙周病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夹板式可摘局部义齿在牙周病修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67例患者应用铸造或弯制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结合牙周病修复治疗的原则和方法,在修复缺失牙的同时固定松动牙。结果:经过修复后3年复查,有效率达92.5%。结论:夹板式可摘局部义齿是修复治疗牙周病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4.
In Asia, a round face rather is more acceptable than a square face. Intraoral mandibular angle ostectomy is a common aesthetic procedure for correcting a prominent mandibular angle. However, an operation of sheer straight-lined prominent mandibular angle resection would sometimes create extramandibular angles or palpable bone steps in the margin of mandibular body and produce unnatural lower one-third facial appearance, especially for a square and disproportional mandibular angle even extending to the middle mandibular body.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method of multistage mandibular angle ostectomy to produce a natural lower one-third facial contour. This method mainly focused on the posterior area of mandibular ostectomy by intraoral approach, although it has modifications. Mandibular contouring is realized first through bone cutting from antegonial notch posteriorly upperward, reaching to the middle ramus of the mandible near the earlobe; second ostectomy followed along mandible lower part is to get rid of extramandibular angle according to the preoperative design; sometimes necessarily, third ostectomy creates a smooth mandibular contour. From January 2000 to January 2010, 379 patients were operated on, 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achieved. Thus, this procedure could avoid excessive bone cutting, extramandibular angles, unnatural appearance, and palpable bone steps. 相似文献
65.
阿仑膦酸钠对延期再植干燥狗牙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溶液浸泡对延期再植干燥狗牙愈合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杂种狗2条,以上颌双侧第1、2、5牙和下颌双侧第2、3、5牙为受试牙,右侧受试牙归入实验组,左侧受试牙归入对照组。所有受试牙均先做根管处理。7d后拔牙,自然干燥60min;实验组牙再植前被置于1mmol/L的阿仑膦酸钠溶液中浸泡5min;对照组牙再植前不被作其他任何处理。再植12周后取出含牙骨块。经脱钙、切片、HE染色后,对牙根的愈合情况进行组织形态学评价。结果实验组牙骨质愈合的百分比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者(P<0.01);实验组牙根炎症性吸收与替代性吸收的百分比均值分别低于对照组者(P<0.05)。结论ALN能有效地改善延期再植干燥牙的愈合,增加牙骨质愈合,减少牙根炎症性吸收与替代性吸收。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collagenⅠ、Ⅲ在Balb/c小鼠牙胚发育各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点,及两者在牙齿发育矿化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小鼠牙胚发育各期collagenⅠ、Ⅲ的表达、分布。结果:collagenⅢ:出生前E13d小鼠牙胚蕾状期:口腔上皮细胞阳性表达( );E14~17d帽状期:口腔上皮细胞、成釉器星网层细胞表达弱阳性;E18~19d和出生后P1d钟状期与分化期:口腔上皮细胞、成釉器星网层细胞、牙乳头细胞、牙囊细胞表达阳性( );出生后P2~10d牙冠发育成熟期:成釉细胞、釉基质、成牙本质细胞、前期牙本质、牙乳头细胞、牙囊细胞、牙髓组织等均表达阳性( );P10~30d牙根发育成熟期:除上述细胞成分外,上皮根鞘、根周及根尖牙槽骨、牙骨质和牙周膜表达强阳性( )。collagenⅠ:在蕾状期无表达;帽状期:口腔上皮细胞、成釉器星网层细胞表达阳性;钟状期与分化期:口腔上皮细胞、成釉器星网层细胞、牙乳头细胞、牙囊细胞表达阳性;牙冠和牙根发育期:其分布和表达类似于collagenⅢ。结论:鉴于collagenⅠ、Ⅲ的表达和分布,表明它们均参与了牙胚和牙体硬组织的发育形成,但似乎cllagenⅢ的作用比collagenⅠ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68.
无鼾老年人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无鼾正常老年男女性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5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值范围并作比较。方法摄取无鼾正常老年男性38名、女性18名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上气道及周围结构52项测量项目,行统计学t检验。结果建立两组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52项测量项目的正常值范围,老年男性上气道矢状面较宽,软腭、舌体较大,但软腭、舌体占口咽腔比例、上下颌骨关系、下颌平面角、软腭及舌的倾斜度、下气道咽后壁厚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老年男女人群上气道及周围结构矢状面不尽相同,老年女性上气道矢状面宽度较男性窄。 相似文献
69.
王晓洁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8,7(1):6-8
为了探求人造牙从基托上脱落下来的原因,本文作者对三种丙烯酸树脂牙和三种丙烯酸牙托粉的拉伸结合强度和剪切结合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材料和不同品牌材料的匹配都会影响人造牙与基托的结合强度;塑料牙盖嵴面打磨粗糙后,可显著增强塑料牙与基托树脂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70.
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板固定下颌骨骨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混旋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poly DL lactide—nano—hydroxyapatite,PDLLA—nano HA)复合板(简称复合板)作颌骨骨折内固定的可行性。方法 在兔两侧下颁骨体部造成实验骨折,分别采用复合板和纯PDLLA板固定。在不同时期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测量骨痂横截面积。结果 各时期骨折固定良好;术后第2、3周,各有1只动物的PDLLA板侧出现炎性包块,形成瘘道;复合板侧均正常愈合。术后2、3、4周时复合板侧骨痂形成量与对侧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学检查发现,骨折愈合早期复合板侧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基质更为丰富。结论 复合板在体内降解速度适中,对骨折愈合过程无不良影响,比纯PDLIA板更适用于颌骨骨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