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6篇
  免费   498篇
  国内免费   285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6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09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669篇
内科学   502篇
皮肤病学   103篇
神经病学   222篇
特种医学   204篇
外科学   389篇
综合类   1504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648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685篇
  7篇
中国医学   451篇
肿瘤学   175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81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70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203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373篇
  2012年   554篇
  2011年   515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439篇
  2007年   437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82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机械通气在挽救患者性命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负面作用,因此积极的脱机显得非常重要。当患者病情改善,就应准备进入自主呼吸试验(SBT)。脱机参数尤其是浅快呼吸指数和呼吸道闭合压对脱机有很好的指导价值。目前常用的脱机方法有SBT法、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和电脑智能法。其中SBT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脱机方法,它又包括压力支持通气、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和T管试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适用于拔管后呼吸窘迫的患者,并且拔管后立即使用才能获益。电脑智能法便于操作,临床效果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总结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以下简称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和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以下简称ICD)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这两种治疗在预防患者猝死中的差异。方法对我院从2003年6月到2013年6月出院诊断为遗传性LQTS合并窦性心动过缓、植入了永久起搏器或ICD的全部21例患者,结合门诊、电话和程控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状况、手术并发症以及晕厥、室性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结果起搏器组男性2例,女性9例,年龄39.3±14.3岁,随访时间50.6±26.3个月,1例患者猝死,2例患者再发晕厥前兆,其中1例最终更换为ICD。ICD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34.5±11.9岁,随访时间61.4±43.5个月,3例患者接受了ICD的适当治疗,另2例患者接受了ICD的不适当治疗,1例患者术后出现囊袋感染,1例患者更换为永久起搏器。治疗有效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72.7%(8/11)和100.0%(10/10),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21)。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起搏器组及ICD组分别为27.3%(3/11)和30.0%(3/10),也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63)。结论对于不能植入ICD的合并窦性心动过缓的遗传性LQTS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可能是一个较好的替代方法,但对于QTc≥539ms的患者,只有植入ICD才能预防猝死。植入ICD后长期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可考虑更换为永久起搏器。  相似文献   
153.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lncRNA在生物学和人体发病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被发现。风湿免疫病是一系列机制复杂、影响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一些研究提示lncRNA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节多种风湿免疫病发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免疫系统多个环节的功能,影响该病的发病和进展。本文就lncRNA在风湿免疫病发病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评价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对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非重症疟疾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刚果(金)中国二级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维和任务区56例非重症疟疾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明确诊断后即予“蒿甲醚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2~3 d后改为口服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定期观察患者症状、体温、疟原虫密度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指标。按WHO抗疟药物临床疗效分类综合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56例非重症疟疾患者中,单纯恶性疟41例,混合疟15例。全部患者均获得完全临床原虫治疗成功,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平均退热时间单纯恶性疟患者为(28.5±7.6) h,混合疟患者为(26.4±6.5) h;平均疟原虫清除时间单纯恶性疟患者为(31.5±8.3) h,混合疟患者为(30.4±6.7) h;平均疟原虫清除半衰期单纯恶性疟为(2.54±0.55) h,混合疟患者为(2.42±0.43) h。两组患者退热时间、疟原虫清除时间及清除半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蒿甲醚联合复方双氢青蒿素片可有效治疗刚果(金)维和任务区非重症疟疾,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5.
目的 分析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特征,为今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1—2019 年四川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报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血吸虫病疫情变化,使用独立样本的χ2检验进行组间率的比较,使用Arima模型对四川省未来3年的血防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结果 截至2019年底四川省52个区县达到血吸虫病除标准,2011—2019年四川省无新发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病例,目前四川省现存1 526例晚血病人,2016—2019年全省有螺框出现率和活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1—2019年四川省血吸虫病疫情稳定,但存在钉螺面积扩散、疫情反复等潜在风险,控制钉螺扩散、晚血救助和预防控制新发病例仍是未来工作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56.
消毒供应室主要针对医院内部不同医疗器械的消毒,医疗器械有的来源于临床科室,有的来源于手术室,统一规范的一体化管理有助于减少医疗器械引发的护理不良事件。本研究旨在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方式降低因医疗器械引发的医院感染,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比较探针和抗线粒体蛋白抗体标记细胞及组织中线粒体的效果,为相关研究选取适合的标记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在经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的HepG2细胞中,分别使用100 nmol/L 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和抗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在经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的HeLa细胞中,分别使用75 nmol/L、100 nmol/L 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和抗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取人肝组织冰冻切片,经4%多聚甲醛固定后,分别使用150 nmol/L MitoTracker Deep Red和抗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标记细胞线粒体的效果不如抗Grp75抗体标记清晰,且在HeLa细胞中有非特异性染色,抗体标记可更清楚地反映线粒体的点状和管状分布;在组织中MitoTracker Deep Red探针标记的单个细胞更均匀,标记线粒体的特异性更高,效果优于抗体染色。  结论  在细胞中使用抗Grp75抗体标记线粒体效果更好,能直观反映线粒体的分裂融合状态;在组织中使用MitoTracker Deep Red染色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8.
【摘要】 目的 探讨940例肝功能异常患儿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9月来自云南地区以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收治入院的94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病因、肝功能及临床疗效等。 结果 肝功能异常与年龄相关,以0~12个月婴儿为高发年龄群(706例,75.11%)。肝功能异常程度以轻度异常(534例,56.81%)最多见,其中以0~6个月小婴儿轻度肝功能异常最多见(P<0.05)。肝功能异常病因以感染为主(543例,57.76%,其中病毒感染353例,细菌感染190例),其次为其他不明原因(290例,30.85%)。经治疗88.40%的患儿治愈或好转。结论 应重视儿童肝功能常规检查,特别是对于12个月以内的小婴儿。肝功能异常病因明确者应及时采取对因治疗;不明原因者需进一步完善遗传、代谢疾病基因筛查甚至行有创操作等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干预,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9.
[目的]制备乳铁蛋白凝胶剂,考察其相应的质量指标及安全性,为其应用于抗HPV病毒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凝胶剂的外观、稳定性及蛋白络合情况为指标,筛选出最佳的凝胶基质并确定制备工艺;以《中国药典》2015版的相关检测方法为依据,测定该制剂的pH值、黏度、微生物限度及蛋白质含量;制作乳铁蛋白含量不同的凝胶剂,以家兔为试验动物,观察给药部位的表观变化及存活情况,评价该制剂的安全性。[结果]以壳聚糖、甘油-明胶为凝胶基质所制得的凝胶剂均匀细腻且不发生蛋白络合;测得的制剂pH为4.0~5.0,黏度为200~300 mPa·s~(-1),微生物限度符合要求,含量测得值与实际加入量基本一致;整个安全性试验过程中家兔无死亡情况,给药部位无明显过敏、出血等不良现象。[结论]该制剂的基质廉价易得,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安全性高,为乳铁蛋白应用于临床提供了可参考性依据。  相似文献   
160.
目的探讨心宝丸联合米力农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6例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米力农注射液,负荷量50μg/kg,缓慢静脉注射(10 min);继以0.50μg/(kg?min)静脉点滴维持,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1.13 mg/k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心宝丸,6丸/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5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和中性粒细胞(NEUT)与淋巴细胞(LYM)比值(NLR)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7.1%、91.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室收缩、舒张末期内径(LVESD和LVEDD)值均显著小于治疗前,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均显著增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LVESD、LVEDD值低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心脏收缩力指数(HI)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而舒张功能指数(O/C)、肺动脉楔压(PAWP)、总外周阻力(TPR)均显著减小,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V、HI值高于对照组,而O/C、PAWP、TPR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型利钠肽(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 ST2)、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NL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学指标和NL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宝丸联合米力农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助于逆转患者心室重塑,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