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77篇 |
免费 | 534篇 |
国内免费 | 390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篇 |
儿科学 | 45篇 |
妇产科学 | 44篇 |
基础医学 | 704篇 |
口腔科学 | 95篇 |
临床医学 | 886篇 |
内科学 | 806篇 |
皮肤病学 | 45篇 |
神经病学 | 257篇 |
特种医学 | 219篇 |
外科学 | 415篇 |
综合类 | 897篇 |
现状与发展 | 2篇 |
一般理论 | 2篇 |
预防医学 | 373篇 |
眼科学 | 204篇 |
药学 | 580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256篇 |
肿瘤学 | 4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265篇 |
2021年 | 308篇 |
2020年 | 229篇 |
2019年 | 165篇 |
2018年 | 204篇 |
2017年 | 196篇 |
2016年 | 166篇 |
2015年 | 258篇 |
2014年 | 335篇 |
2013年 | 298篇 |
2012年 | 396篇 |
2011年 | 455篇 |
2010年 | 263篇 |
2009年 | 215篇 |
2008年 | 281篇 |
2007年 | 235篇 |
2006年 | 247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61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106篇 |
1999年 | 125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54篇 |
1996年 | 77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31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28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5篇 |
1976年 | 5篇 |
1975年 | 5篇 |
197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Nie L.-F. Huang J.-Y. He C.-H. Zhu H.-X. Duan J.-A. Xing W.-H. Guo L.-W. Li B. Pan Y.-L. Tang W.-G. 《中草药》2019,(8):1804-1810
Objective: To enrich small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Mailuoning Injection factory effluene by polyether sulfoxide hollow fiber membrane. Methods: The retention rate of the common polymer (protein, tannin, starch, and pectin)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small molecule pharmacodynamic substance chlorogenic acid were the indicators, and the stop time and membrane type in ultrafiltration process were optimized. The temperature, pressure, and feed rate were investigated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each factor on the permeability and retention rate, and then the optimum process parameters of the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process were optimized by using 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esults: The sequence of common polymer retention rate from high to low i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A (temperature), B (pressure), C (feed rate), and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temperature. For the chlorogenic acid transmission rate, the influencing factor A (temperature) was larger than B (pressure), and C (feed rate) was lowest. There was a “∩” relationship between chlorogenic acid permeability and pressure at a certain temperature and rate. The results of optimized process were as follows: liquid temperature was 35 ℃, feed rate was 262 mL/min, and membrane pressure was 15.0 psi (1 psi = 6.895 kPa). The chlorogenic acid transmission rate was (91.470 ± 0.988)%, and polymer retention rate was (80.080 ± 2.296)%.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was (85.780 ± 1.641)% and RSD was 0.46%. There was a smal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processes. Conclusion: Hollow fiber membrane, which is a sustainable and green resource utilization, has a good permeability for small bioactive compounds in wastewater, and has excellent retaining effect on common macromolecules. © 2019,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nd Herbal Drugs.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基因多态性与低氧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70名中国北方平原地区汉族男子进行4周高住高练低训(HiHiLo),方案为每日在低氧环境(O2浓度为14.5%~14.8%,大约相当于海拔3000米)中休息10h,每周进行3次75%VO2max低氧训练(O2浓度为15.4%,大约相当于海拔2500米),其余时间在常氧下训练。测试其HiHiLo前后的VO2max及训练期间的血象指标。用PCR-RFLP法分析Flt-1基因SNP/A193019G多态性。结果:(1)4周HiHiLo后,AA基因型VO2max增加幅度高于AG基因型57.54%,但无显著性差异。(2)在HiHiLo期间(除第23天外),AA基因型Hb的变化幅度始终高于AG基因型,但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与AG基因型者相比,AA基因型者可能有对低氧训练更敏感的趋势。 相似文献
43.
改良的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 (MPC术 )进行改良 ,提高手术疗效。 方法 对 52例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行MPC术 ,并进行手术改良。包括 :(1)显露膀胱颈及尿道起始部以避免或减少尿道损伤 ;(2 )联合膀胱顶部小切口以治疗中叶增生显著和 (或 )合并膀胱病变的BPH。结果 尿道完整或基本完整者 48例 ,术中出血较少 ,平均手术时间 12 0min。其中 3 5例获随访 ,随访时间 1~ 12个月 ,术后平均最大尿流率 18 9ml/s;8例患者手术前后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 ,证实术后前列腺部尿道及膀胱颈完整 ,尿道较术前明显增宽。 结论 改良的MPC术减少了尿道损伤的发生 ,扩大了MPC术的适应证 ,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我院收治的4例口服复方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 pills,OCPs)后致假性库欣综合征病例的临床特征以及复习OCPs影响皮质醇测定的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因月经稀发服用OCPs的育龄期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等倍稀释的方法测定OCPs与血总皮质醇之间的交叉反应,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在服用OCPs期间均发现血总皮质醇的升高。3例患者均在停用OCPs之后血总皮质醇降至正常。予等倍稀释的方法,在OCPs溶液中测定血总皮质醇,交叉反应小。文献中报道OCPs可能从以下两方面导致假性库欣综合征:OCPs中的雌激素增加皮质醇结合球蛋白的合成而引起血总皮质醇的升高;OCPs可能通过直接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使血总皮质醇生成增多。结论:OCPs可通过多种机制导致假性库欣综合征,临床上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以及其他的实验室结果与库欣综合征进行鉴别,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5.
咪唑安定靶控输注时镇静深度的预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 (MDZ)靶控输注镇静时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与脑电指标双频指数 (BIS)、95 %边缘频率 (95 %SEF)预测镇静深度的临床价值及MDZ在区域麻醉靶控输注镇静中的适宜目标浓度。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手术患者 14例 ,以血药浓度作为靶控输注目标浓度。第一阶段靶浓度为 5 0ng/ml,继以 5 0ng/ml浓度梯度递增 ,每一阶段维持 15分钟 ,至镇静评分 (OAA/S评分法 )达 1分后停药 ,观察并双盲记录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BIS、95 %SEF、血液动力学和镇静评分各指标至患者清醒 ,用Spearman’s等级相关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镇静起效期(0AA/S5~ 1)OAA/S与BIS、95 %SEF、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 =0 735、0 4 15、- 0 4 87和 - 0 6 89(P值均 <0 0 0 1)。镇静恢复期 (0AA/S1~ 5)分别为r =0 6 14、0 2 94、-0 5 5 1和 - 0 4 97(P值均 <0 0 1)。不同镇静评分时各指标变化有显著差异。血液动力学指标未见与镇静评分相关。结论 MDZ靶控输注镇静时 ,目标血药浓度、效应室浓度、BIS和 95 %SEF均可用于镇静深度的预测 ,镇静评分与BIS相关最好 ,镇静深度宜维持在OAA/S评分 2~ 3分 ,目标血药浓度 10 0ng/ml左右 ,BIS在 77~ 81之间。 相似文献
46.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1261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目的 :总结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12 6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2 6 1例中 ,12 4 9例在腹腔镜下完成阑尾切除术 ,2例行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 ,10例为阑尾根部穿孔或腹膜后阑尾中转剖腹手术。 1例术后出血而再手术 ,戳孔感染 4例 ,无因肠瘘、肠粘连、肠梗阻而再手术者。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要正确处理系膜并将阑尾移出腹腔 ,可降低切口感染、肠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 ,此术式尤其适用于肥胖 ,小儿及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患者 相似文献
47.
48.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三维结构及其与IGF结合蛋白3(IGFBP3)的结合位点,构建IGF1突变体。方法:以合成的人IGF1基因为模板,利用体外定点突变技术,获得[Tyr^15,Leu^16]IGF1突变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复性后,还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荧光光谱分析和生物活性测定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成功地构建并表达了IGF1突变体,[Tyr^15,L 相似文献
49.
目的 分析T管周围胆汁渗漏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7月治疗的25例T管周围胆汁渗漏病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6.6岁(25~82岁),年龄≥65岁者19例.全部病人均行胆管探查术后放置T管.合并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左外叶切除7例,其中4例合并肝切除术后胆漏;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3例;术中诊断Mirizzi综合征2例,Ⅰ型及Ⅱ型各1例.分别行T管周围扩创置管引流、滴水双套管冲洗、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经胆道镜腹腔灌洗、腹腔置管引流、再次剖腹手术引流.结果 25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其中24例保守治疗痊愈,1例经再次剖腹手术获得治愈.结论 胆管探查术后T管周围胆汁渗漏发生原因很多,围手术期正确处理可降低其发生的概率.渗漏发生后均需行妥善引流,必要时再次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0.
目的:对比开颅血肿清除和硬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92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开颅血肿清除术(开颅组)和穿刺引流术(微创组)各96例。2组年龄、性别、血肿侧别及Glasgow昏迷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比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3周及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开颅组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短[中位数31(24~39) min vs.152(131~170)min,Z=-11.975,P=0.000],术中出血少[30例0 ml、66例<5 ml vs.(332.4±20.2)ml],术后住院时间短[中位数14(10~17)d vs.64(44~75)d,Z=-44.217,P=0.000],但术后残余血肿量多[中位数13(8~17)ml vs.7(4~12)ml, Z=-11.573,P=0.000]。治疗3周后,微创组Glasgow 预后评分高[中位数4(2~4)分 vs.3(1~4)分,Z=-8.215,P=0.000],Barthel指数高[(59.9±4.5) vs.(54.9±4.9),t=7.370,P=0.000]。治疗6个月,微创组Glasgow预后评分高[中位数3(2~4)分vs.2(1~4)分,Z=-7.448,P=0.000],Barthel指数高[(64.3±8.4) vs.(59.7±6.8),t=4.156,P=0.000],2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优于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