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953篇
  免费   30412篇
  国内免费   17781篇
耳鼻咽喉   3170篇
儿科学   4957篇
妇产科学   1734篇
基础医学   17504篇
口腔科学   6135篇
临床医学   35524篇
内科学   24681篇
皮肤病学   3408篇
神经病学   6361篇
特种医学   12555篇
外科学   25213篇
综合类   85832篇
现状与发展   71篇
预防医学   36215篇
眼科学   3338篇
药学   37511篇
  507篇
中国医学   32246篇
肿瘤学   13184篇
  2024年   1615篇
  2023年   4019篇
  2022年   10047篇
  2021年   12402篇
  2020年   10812篇
  2019年   5641篇
  2018年   6321篇
  2017年   8637篇
  2016年   6649篇
  2015年   12099篇
  2014年   15329篇
  2013年   19795篇
  2012年   28292篇
  2011年   29846篇
  2010年   26950篇
  2009年   24281篇
  2008年   24817篇
  2007年   23612篇
  2006年   20761篇
  2005年   16134篇
  2004年   11242篇
  2003年   9075篇
  2002年   6849篇
  2001年   6411篇
  2000年   4600篇
  1999年   1667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285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30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4篇
  1982年   25篇
  1964年   9篇
  1959年   25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7篇
  1956年   17篇
  1955年   19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关节镜下可吸收交叉钉固定腘绳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在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并利用可吸收交叉钉固定的方法,探讨其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治疗31例前十字韧带断裂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19-51岁,平均34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5例,日常生活及运动损伤16例。病程为5d~36个月。合并半月板损伤1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Ⅰ、Ⅱ度损伤6例,Ⅲ度损伤3例,均为新鲜损伤。合并后十字韧带断裂6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8个月,观察此固定方法的可靠性和疗效。以Lyscholm评分和KT-2000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26例患者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无伸膝受限,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120°。屈膝90°时前抽屉试验均阴性;Lachman试验强阳性1例,阳性4例,阴性21例;膝关节功能Lyscholm评分为(94.6±4.2)分。KT-2000检查结果:25例双膝差距为0-4.0mm,平均2.4mm,1例患者关节不稳定,双膝差距5.5mm。结论可吸收交叉钉固定可为关节镜下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十字韧带提供早期的初始稳定性和后期的生物稳定性,是一种可靠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应用同一血管蒂(足背动脉)跨供区(足背与足底内侧)联合皮瓣游离移植的可行性。方法对足背和足底内侧2个皮瓣进行解剖学研究。采用10只成人新鲜足标本分别从足背动脉(5只)、足底内侧动脉(5只)加压灌注碳素墨汁甲醛。在足底和足背不同部位取全层皮肤做脱水透明标本处理,在显微镜下对0.3-0.5mm厚铺片进行观察,以确定不同动脉的供血范围。设计以足背动脉供血的跨足背与足底内侧2个皮瓣供区的新皮瓣移植术式,并用来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结果足背皮瓣与足底内侧皮瓣存在丰富的交通血供区,从足背动脉灌注碳素墨汁甲醛,其分布范围除整个足背外,在足底分布如下:以足底中线纵轴为基线可及中线外侧(1.7±0.5)cm;以足底中线横轴为基线,上可及中线上(4.5±1.5)cm,下可及中线下(3.8±0.9)cm。从足底内侧动脉灌注碳素墨汁甲醛,其分布范围除整个足底内侧区域外,在足背区可及躅长伸肌外侧(0.6±0.5)cm。以足背动脉供血的跨区联合皮瓣血供丰富,临床应用12例全部成功。结论以足背动脉供血的跨区联合皮瓣切取面积大,血供可靠,可以用来修复手部大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骨嗜酸细胞肉芽肿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1991年3月至2006年3月收治骨嗜酸细胞肉芽肿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61岁,平均22.4岁。病程20d~10个月。单发24例,多发4例。影像学表现为溶骨性改变,15例伴软组织肿物影。于外院确诊5例,入院后误诊为原发肿瘤及转移癌12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单发病例行化疗1例,手术治疗20例,手术后辅以放疗、化疗、激素综合治疗3例;多发病例采用放疗1例,激素治疗1例,综合治疗2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7个月 ̄15年,平均5.3年。20例手术者手术治愈率100%;术后辅以放疗、化疗及激素治疗者无复发;植骨者6~12个月骨性愈合,随访功能不受限。1例行胸椎椎板减压术者截瘫部分恢复。4例多发病例中2例出现复发,再次给予激素及放疗、化疗后缓解。结论骨嗜酸细胞肉芽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类似,误诊率极高。术前应尽可能行穿刺活检。对单发病例宜采用手术治疗,可辅以放疗或化疗;多发病例病灶多、范围广,不宜采用手术治疗,可选择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研究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效应室靶浓度的50%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药物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5家医疗中心405例择期手术患者(国人),ASAⅠ或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1.2μg/ml为起点,到达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秒递增0.3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及其所对应的BIS。结果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2.9μg/ml、3.8μg/ml和4.8μg/ml,效应室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1.3μg/ml、2.2μg/ml和3.2μg/ml,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是58,5%和95%患者意识消失的BIS分别是77和40。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是3.8μg/ml(3.8~3.9μg/ml)和2.2μg/ml(2.2~2.3μg/ml), 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用95%置信区间是58(58~59)。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在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1只,3月龄,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n=10)、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痛组(D组,n=11)和p38MAPK抑制剂组(Ⅰ组,n=10)。D组、Ⅰ组单次腹腔注射链脲菌素65mg/kg制备糖尿病模型。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后,Ⅰ组尾静脉注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 0.5mg/kg,1次/周,连续4周;C组和D组尾静脉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给药4周后,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左侧坐骨神经传导速率(NCV)、背根神经节(DRG)和脊髓的磷酸化p38MAPK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组、Ⅰ组MWT下降,NCV减慢,伴有脱髓鞘现象,DRG和脊髓的磷酸化p38MAPK水平升高;与D组比较,Ⅰ组MWT升高,NCV增快,脱髓鞘程度减轻,DRG和脊髓的磷酸化p38MAPK水平下降。结论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96.
目的观察干扰素γ(IFN-γ)诱导供者(C57BL/6小鼠)脾树突细胞(DC)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情况;研究受者(BalB/c小鼠)小肠移植术前输注高表达IDO的供者DC对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用IFN-γ诱导供者DC表达IDO;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法及毛细管电泳法检测IDO表达水平及活性,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测定IDO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利用小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设单纯移植组、DC输注移植组(术前输注供者脾DC 2×10~6个)及诱导DC输注移植组(术前输注经IFN-γ诱导的供者脾DC 2×10~6个),术后观察移植肠存活时间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经IFN-γ诱导的脾DC IDO分子mRNA转录水平(相对量)、IDO蛋白表达水平(相对量)及培养液中犬尿氨酸浓度分别为(1.23±0.02)、(2.74±0.01)以及(76.52±0.44)μmol/L,未经IFN-γ诱导的脾DC分别为(1.05±0.05)、(1.40±0.17)及(43.31±0.48)μmol/L,前者显著增强(P<0.01)。脾DC对同种T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在IFN-γ诱导后减弱,在加入IDO的特异性抑制剂后增强。输注诱导DC移植组移植肠中位存活时间(12 d)较单纯移植组(6 d)及输注DC移植组(7.5 d)显著延长(P<0.01),而移植肠病理分级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IFN-γ可诱导小鼠脾DC高表达活性的IDO,后者可减弱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受者术前输注高表达IDO的供者DC能够诱导针对供者的特异性免疫耐受而减轻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通过对肾移植大鼠的饮食营养干预,观察大豆异黄酮对慢性移植肾肾病的防治作用。方法选择近交系雄性Fisher(F344)大鼠作为供者,雄性Lewis(Lew)大鼠作为受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制作肾移植模型。将受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高异黄酮大豆蛋白饲料(HIS组)、低异黄酮大豆蛋白饲料(LIS组)或酪蛋白饲料(CAS组)。移植前和移植后第4、12和24周时检测血压,并收集受者的血和尿样,检测尿蛋白和血肌酐含量。24周时处死大鼠获取移植肾,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在移植后4周时,HIS组受者的尾动脉收缩压、24h尿蛋白含量和血肌酐浓度即低于LIS组和CA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2周和24周时,HIS组的受者尾动脉收缩压、24h尿蛋白含量和血肌酐浓度均较LIS组和CAS组显著降低(P〈0.05);移植后24周时,HIS组移植肾组织的间质纤维化和炎症、血管硬化、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萎缩等慢性病变均较LIS组和CAS组为轻(P〈0.05);HIS组移植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和分泌均较LIS组和CAS组为少(P〈0.05)。结论大豆异黄酮对移植肾功能和结构有保护作用,可作为一种防治慢性移植肾肾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8.
5岁以下健康儿童流感嗜血杆菌携带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流感嗜血杆菌(Hi)是引起儿童细菌性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国内对Hi携带的研究资料较少,本文对石家庄市5岁以下健康儿童Hi感染的流行病学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石家庄市区整群随机抽样,调查1045例5岁以下健康儿童,取鼻咽拭子标本,用改良巧克力培养基,常规Hi培养并鉴定菌型。[结果](1)Hi携带率为15.6%,生物型Ⅰ、Ⅱ、Ⅲ型共98例(70.5%)为优势菌型。(2)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i携带与年龄、出生时身高、家庭人均经济收入和裂纹舌有关。[结论]石家庄市5岁以下正常儿童Hi携带率为15.6%,6个月至2岁儿童Hi携带率最高(22.4%)。Hi携带可能受遗传等综合因素影响。把中医舌诊试用于Hi携带的观察研究,显示了裂纹舌与Hi感染有关,为中西医结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紫杉醇(PA)体外化疗对胰腺癌细胞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株SW1990,加入低浓度的PA,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加药前和加药后24、48h的细胞凋亡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SW1990细胞给予低浓度的PA后,加药前和加药后24、48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59±0.35)%、(14.75±1.29)%、(22.65±2.80)%;其Survivin mRNA的表达则分别比加药前提高了1.1倍和2.9倍;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别增加了1.3倍和3.6倍。结论应用PA化疗可促使胰腺癌细胞内Survivin表达的增加,抵抗化疗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00.
Objective:To study whether adenovirus-mediated human β-nerve growth factor (Ad-hNGFβ) gene has any protective effect on blast hearing impairment. Methods:Deafness was induced by blast exposure (172.0 dB) in 30 healthy guinea pigs. On day 7 of blast exposure, Ad-hNGFβ was infused into the perilymphatic space of 20 animals as the study group (hNGFβ group), and artificial perilymph fluid (APF) was infused into the perilymphatic space of the other 10 animals as the control group. At weeks 1, 4 and 8 after blast exposure,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 cochleae were removed for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HE stainings. Results: Expression of Ad-hNGFβ protein was detected in each turn of the cochlea at the 1st week, with almost equal intensity in all turns. At the 4th week, the reactive intensity of the expression of Ad-hNGFβ protein decreased. At the 8th week, no expression was detectable. The results of HE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amount of spiral ganglions in hNGFβ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week 4 (P〈0.01). Conclusion: Ad-hNGFβ can be expressed at a high level and for a relatively long period in the blast impaired cochlea, suggesting that Ad-hNGFβ has a protective effect on cochlear spiral ganglion cells after blast exposure and the efficient gene transfer into cochlea had been achieved without tox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