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760篇 |
免费 | 4727篇 |
国内免费 | 242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588篇 |
儿科学 | 636篇 |
妇产科学 | 277篇 |
基础医学 | 2666篇 |
口腔科学 | 772篇 |
临床医学 | 5925篇 |
内科学 | 3581篇 |
皮肤病学 | 432篇 |
神经病学 | 988篇 |
特种医学 | 1750篇 |
外科学 | 3866篇 |
综合类 | 13340篇 |
现状与发展 | 10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5751篇 |
眼科学 | 597篇 |
药学 | 6294篇 |
69篇 | |
中国医学 | 5241篇 |
肿瘤学 | 2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8篇 |
2023年 | 668篇 |
2022年 | 1612篇 |
2021年 | 1889篇 |
2020年 | 1758篇 |
2019年 | 923篇 |
2018年 | 907篇 |
2017年 | 1332篇 |
2016年 | 960篇 |
2015年 | 1875篇 |
2014年 | 2518篇 |
2013年 | 3237篇 |
2012年 | 4560篇 |
2011年 | 4529篇 |
2010年 | 4255篇 |
2009年 | 3782篇 |
2008年 | 3784篇 |
2007年 | 3648篇 |
2006年 | 3178篇 |
2005年 | 2499篇 |
2004年 | 1936篇 |
2003年 | 1351篇 |
2002年 | 999篇 |
2001年 | 974篇 |
2000年 | 666篇 |
1999年 | 308篇 |
1998年 | 77篇 |
1997年 | 57篇 |
1996年 | 62篇 |
1995年 | 51篇 |
1994年 | 38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64年 | 8篇 |
1963年 | 10篇 |
1962年 | 7篇 |
1959年 | 8篇 |
1958年 | 6篇 |
1957年 | 9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治疗和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34例咽旁间隙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组织学诊断、影像学检查和手术进路。结果:88.2%肿瘤为良性。16例起源于腮腺,神经源性肿瘤14例。颈侧进路26例;经口腔进路5例,颈侧及口咽联合进路2例;颞下窝入路1例。32例完全切除肿瘤。术后并发Horner综合征3例,声带麻痹5例,面瘫3例。术侧声带和舌下神经同时麻痹1例。随访13个月~10.5年,34例中30例治愈,1例好转,术后复发3例(均为多形性腺瘤)。结论:采用颈侧进路,能安全彻底切除咽旁间隙肿瘤,经口腔进路仅适合于肿瘤边界清楚、组织明显突出于咽侧且表浅局限者。 相似文献
52.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及TBS分类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 Autocyte Prep L iquid based Cytology Test (L CT)及 the Bethesda sytem(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采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宫颈细胞并进行 TBS细胞学分类诊断 ,将诊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以上病变均列为阳性病例 ,且在阴道镜下行活检 ,将细胞学检测结果与活检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法标本满意率 95 % ,180 0例涂片中阳性病例 76例 ,阳性率 4 .2 2 % (76 / 180 0 ) ,对 76例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与组织病理学诊断总符合率 81.5 % (6 2 / 76 )。结论 :L CT技术应用于宫颈细胞涂片筛查 ,明显提高了涂片的满意率及宫颈异常细胞检出率。 TBS报告方式内容直观、易懂、具体。 L CT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进行最后诊断 ,能及早发现宫内早期病变 ,是防治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子痫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 8年间 4 2例子痫与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终止妊娠时机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并分析子痫对围产儿的影响。结果 :4 2例子痫中早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控制子痫的发生是提高围产儿质量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 Orbcan 系统在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 (6 2只眼 )正视眼成人 ,分别用 Orbcan 系统与 A超进行测量比较其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球轴长。结果 Orbcan 系统测量中央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分别为 (3.5 2± 0 .2 6 ) mm、(4 .0 9± 0 .2 6 ) m m、(2 5 .5 6± 0 .85 ) m m;A超测量结果分别为 (3.4 5± 0 .36 ) mm、(3.99± 0 .36 ) mm、(2 3.72± 0 .79) mm。两者眼轴指标测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其余两指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Orbcan 系统在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但在测量眼轴方面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55.
哮喘患儿血一氧化氮及血型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血型与哮喘的相关性 ,以提高对哮喘的诊治水平。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 87例哮喘患儿和 3 0例健康儿童血浆亚硝酸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NO2 - /NO3- )含量。对 113例哮喘患儿和 1872例健康儿童行血型测定。结果 哮喘患儿急性期及缓解期血浆NO2 - /NO3 - 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儿童。急性期血浆NO2 - /NO3 - 含量高于缓解期。哮喘患儿和健康儿童血型构成无显著差别(P >0 .0 5)。结论 NO参与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缓解期气道炎症仍存在。血浆NO2 - /NO3 - 水平可作为判定哮喘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血型与哮喘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人分泌早期子宫内膜共培养体系对早期鼠胚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一细胞期鼠胚与子宫内膜(A冻融、B传代)共培养以及单一培养液培养(C组)。72h后对桑椹期鼠胚用TUNNEL法进行凋亡检测。结果共培养组鼠胚的凋亡率明显低于单一培养组,且不受内膜细胞传代及冻融的影响;共培养组优质胚胎数均高于对照组,而共培养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共培养人分泌早期子宫内膜能减少早期鼠胚的凋亡,提高胚胎体外发育的质量,延长体外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57.
目的 为筛选与新基因EOLA1(内皮高表达脂多糖相关因子1)相互作用蛋白,了解EOLA1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菌液PCR技术,从贮存的含EOLA1基因全长cDNA的大肠杆菌DHSa中扩增其开放阅读框(ORF)序列,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BKT7中,经酶切及测序进行验证。结果 鉴定结果显示,EOLA1的ORF全部序列包含在所构建质粒的多克隆位点中,且序列比对完全相同,表明EOLA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EOLA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58.
氟西汀减轻癌症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化疗所致恶心呕吐与抑郁症的关系及临床应用氟西汀进行干预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前瞻性的自身对照研究,共52例患者入组,34例进行治疗组,接受氟西汀20mg/天,连用14天或以上;对照组18例,未予氟西汀治疗.[结果]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与抑郁密切相关(Rs=0.225,F=14.505,P=0.000);恶心呕吐情况,治疗组稳定和有效30例(88.2%),对照组11例(61.1%,X2=5.191,P=0.023).氟西汀的副作用少且可耐受.[结论]氟西汀能有效降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9.
广州地区2001年~2003年抗高血压药物利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广州地区医院2001年~2003年间抗高血压药购入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钙通道阻滞剂所占比例最大,平均为38.98%.其次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平均为31.6%.合资药氨氯地平在DDDs排序及金额排序中均居首位.结论:钙通道阻滞剂、ACEI类药物为抗高血压的主流药,氨氯地平占有重要的临床地位. 相似文献
60.
"双固一通"针刺法对糖尿病大鼠血浆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测"双固一通"针剌法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血浆NPY的影响.方法180~220g Wistar大鼠73只,13只为正常对照(A组),另60只行链脲左菌素腹腔注射造模,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一通"针刺治疗组(C组)、"双固一通"针刺治疗组(D组)和常规针刺治疗组(E组),治疗2个疗程后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各组血浆胰岛素和NPY,用血糖仪检测各组血糖.结果C组使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有降低趋势,NPY水平上升,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D组和E组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P<0.05),使糖尿病大鼠升高的血浆NPY水平降低(P<0.05),对降低的胰岛素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降低NPY水平方面,D组效果更好(P<0.05).结论双固一通针刺法降低血糖的同时,使糖尿病大鼠的NPY水平降低,这可能是其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