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644篇 |
免费 | 39820篇 |
国内免费 | 2267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23篇 |
儿科学 | 6631篇 |
妇产科学 | 2359篇 |
基础医学 | 23804篇 |
口腔科学 | 7006篇 |
临床医学 | 48101篇 |
内科学 | 32921篇 |
皮肤病学 | 4727篇 |
神经病学 | 7526篇 |
特种医学 | 15484篇 |
外科学 | 33727篇 |
综合类 | 114161篇 |
现状与发展 | 93篇 |
一般理论 | 1篇 |
预防医学 | 47721篇 |
眼科学 | 4765篇 |
药学 | 50458篇 |
666篇 | |
中国医学 | 42780篇 |
肿瘤学 | 172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19篇 |
2023年 | 5271篇 |
2022年 | 12960篇 |
2021年 | 16377篇 |
2020年 | 14602篇 |
2019年 | 7711篇 |
2018年 | 8039篇 |
2017年 | 11379篇 |
2016年 | 8441篇 |
2015年 | 15886篇 |
2014年 | 20360篇 |
2013年 | 25989篇 |
2012年 | 37497篇 |
2011年 | 40021篇 |
2010年 | 36289篇 |
2009年 | 31696篇 |
2008年 | 32517篇 |
2007年 | 31266篇 |
2006年 | 27429篇 |
2005年 | 21449篇 |
2004年 | 15143篇 |
2003年 | 12182篇 |
2002年 | 9261篇 |
2001年 | 8409篇 |
2000年 | 6288篇 |
1999年 | 2250篇 |
1998年 | 504篇 |
1997年 | 397篇 |
1996年 | 379篇 |
1995年 | 321篇 |
1994年 | 320篇 |
1993年 | 179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73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99篇 |
1986年 | 100篇 |
1985年 | 63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51篇 |
1965年 | 16篇 |
1959年 | 27篇 |
1958年 | 36篇 |
1957年 | 36篇 |
1956年 | 23篇 |
1955年 | 27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在多灶性运动神经病(MM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MMN患者及16名健康对照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记录刺激引出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的波幅、波宽、面积、位相和时限,进行对比分析,判定是否有运动神经传导阻滞(CB)或暂时性离散(TD),并有选择性地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可见有一根以上运动神经或至少一根运动神经的一个以上部位出现CB或CD。其中13例双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出现CB,3例以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远端出现CB首发,随病情进展出现下肢腓深神经CB。仅有2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稍有减慢,波幅略有降低。16例患者神经受累区域以下所支配肌肉肌电图检查见有神经源性损害。结论MMN是一种以远端神经受累为主的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MMN起重要作用,CB是MMN的主要神经电生理表现。 相似文献
82.
颞下锁孔入路的显微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行颞下锁孔入路解剖学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5例(30侧),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进行颞下锁孔手术解剖学研究.并采用该入路手术切除8例颅内肿瘤.结果颞下锁孔入路可以充分暴露鞍上区、脚间窝、岩斜区及脑干腹外侧区的神经、血管结构;岩骨尖最大磨除面积为306mm2.肿瘤全切除7例(87.5%).结论经颞下锁孔入路能很好地处理鞍上、岩斜区、脚间窝以及脑干腹外侧区的病变. 相似文献
83.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9-2002年间收治的3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肉眼血尿22例(71.0%),腰痛11例(35,5%)。B超、静脉肾盂造影(IVU)、CT和逆行造影检查的阳性率分别为输尿管腔内占位4例(13.0%)、输尿管腔内占位3例(11.5%)、膀胱或合并膀胱占位8例(36.4%),输尿管充盈缺损6例(40.0%)。29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其中13例行患侧肾、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结论:老年患者反复发作的腰痛及血尿应考虑原发性输尿管癌的可能,造影诊断对本病有较高价值,应作CT及MRU无创检查。 相似文献
84.
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伴有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总结41例有明显排尿功能障碍的隐性脊柱裂患者临床资料。以18岁为界,将患者分为儿童组和成人组,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除4例儿童外,均接受普通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儿童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2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原发性遗尿,部分伴有尿频、尿急及轻度急迫性尿失禁现象;成人组发病高峰年龄在18~2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前踌躇、排尿困难、遗尿等。结论:隐性脊柱裂患者常有排尿功能异常表现,出现症状的高峰时间为出生后及青春发育期后。X线、CT、MRI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在隐性脊柱裂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中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5.
86.
米非司酮对人子宫内膜癌HHUA细胞ER、PR及亚型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体外对人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ER、PR及亚型的影响及其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不同浓度米非司酮处理细胞4 8小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法检测PR- A m RNA,PR- B m 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HU A细胞ER、PR受体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米非司酮(5 μmol/ L)显著地降低HHU A细胞PR- B m RNA和PR受体蛋白的表达水平(P<0 .0 5 ) ,但增加米非司酮剂量并不能增强其降调作用。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对HHU A细胞PR- Am RNA和ER受体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P>0 .0 5 )。结论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可明显降调子宫内膜癌HHU A细胞PR- B m RNA水平和PR蛋白的表达,并与抑制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7.
长期以来的研究只能用结合试验来证明核基质结合区(MARs)的存在,对其真正的功能了解甚少.直到最近,人们才发现了MARs的一些生物学活性,MARs参与襻环的形成和染色体的高级包装,在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和凋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MARs的生物学功能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本文主要就MARs的结构、在转录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它一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8.
目的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及恐惧,减轻家长因担心穿刺困难而产生的焦虑,提高治疗和抢救的效率。方法详细介绍了QQC活动在提高儿科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应用,包括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确定目标、采用流程图的方法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并测量实施结果。结果实施QQC活动后静脉穿刺成功率比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QQC活动可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了解截瘫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对药物敏感情况.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1996年9月~2003年11月,316例截瘫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 结果 9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1.01%,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手术切口、泌尿道感染为多;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条件致病菌,以G-菌为主.结论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营养,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