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9272篇 |
免费 | 39600篇 |
国内免费 | 22518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915篇 |
儿科学 | 6547篇 |
妇产科学 | 2326篇 |
基础医学 | 23668篇 |
口腔科学 | 6977篇 |
临床医学 | 47772篇 |
内科学 | 32757篇 |
皮肤病学 | 4719篇 |
神经病学 | 7492篇 |
特种医学 | 15447篇 |
外科学 | 33682篇 |
综合类 | 113496篇 |
现状与发展 | 93篇 |
预防医学 | 47420篇 |
眼科学 | 4746篇 |
药学 | 50082篇 |
666篇 | |
中国医学 | 42401篇 |
肿瘤学 | 171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17篇 |
2023年 | 5253篇 |
2022年 | 12900篇 |
2021年 | 16275篇 |
2020年 | 14512篇 |
2019年 | 7641篇 |
2018年 | 7984篇 |
2017年 | 11312篇 |
2016年 | 8380篇 |
2015年 | 15771篇 |
2014年 | 20221篇 |
2013年 | 25815篇 |
2012年 | 37160篇 |
2011年 | 39717篇 |
2010年 | 35998篇 |
2009年 | 31509篇 |
2008年 | 32336篇 |
2007年 | 31097篇 |
2006年 | 27281篇 |
2005年 | 21377篇 |
2004年 | 15097篇 |
2003年 | 12159篇 |
2002年 | 9248篇 |
2001年 | 8396篇 |
2000年 | 6279篇 |
1999年 | 2250篇 |
1998年 | 503篇 |
1997年 | 397篇 |
1996年 | 379篇 |
1995年 | 321篇 |
1994年 | 319篇 |
1993年 | 180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23篇 |
1990年 | 96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63篇 |
1987年 | 99篇 |
1986年 | 100篇 |
1985年 | 63篇 |
1984年 | 45篇 |
1983年 | 47篇 |
1982年 | 51篇 |
1965年 | 16篇 |
1959年 | 27篇 |
1958年 | 36篇 |
1957年 | 36篇 |
1956年 | 23篇 |
1955年 | 27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和缬沙坦联合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脂餐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抗原浓度的即期影响.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3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安慰剂,n=13)、氟伐他汀组(40 mg/d,n=13)、缬沙坦组(80 mg/d,n=14)和联合组(氟伐他汀:40 mg/d 缬沙坦:80 mg/d,n=13)4组治疗1周,禁食12 h后测高脂餐前(空腹,F)、后(4 h,P)的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及血脂浓度.4组分别治疗1周后再重复以上实验1次,并测量4组治疗前、后的血压.结果 高脂餐后血浆三酰甘油(TG)[F:(1.94±0.91)比P:(3.15±1.48)mmol/L]、可溶性P选择素[F:(259.8±124.0)比P:(345.7±138.4)ng/mL]、PAI-1[F:(36.4±13.1)比P:(48.7±18.5)ng/mL]和t-PA抗原[F:(9.6±3.2)比P:(13.5±6.0)ng/mL]浓度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高脂餐后血浆TG浓度分别与高脂餐后可溶性P选择素(r=0.430)、PAI-1抗原(r=0.421)浓度显著相关(P<0.01).治疗1周后,缬沙坦组和氟伐他汀组的高脂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浓度较各自空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的空腹和高脂餐后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PAI-1和t-PA抗原浓度较治疗前基础水平显著降低(P<0.05).联合治疗一周后也明显地抑制了高脂餐后可溶性P选择素、PAI-1与t-PA,虽然仍有轻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的变化发生在血脂变化之前.结论 与氟伐他汀或缬沙坦的单用相比,极短期两药联合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空腹和高脂餐后的血浆PAI-1和t-PA抗原浓度. 相似文献
992.
幽门螺杆菌环境压力下的蛋白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乃至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很多从蛋白组学水平的研究发现其在不同生理状态及环境压力下的蛋白表达存在着差异.此文从酸应激、氧应激、缺铁及抗生素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SPECT、血浆ET、CGRP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SPECT值、血浆ET、CGRP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SPECT、放射免疫法分别对依达拉奉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脑血流值,血浆ET、CGRP值进行检测分析。结果①入院时(0d)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组SPECT、ET、CGRP值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入院后(1、3、5d)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组SPECT、ET、CGRP值比较,P<0.05;常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ET与SPECT显著负相关(0.05水平);CGRP与SPECT显著正相关(0.01或0.05水平);ET与CGRP显著负相关(0.05水平)。结论依达拉奉通过降低血浆ET值,升高CGRP及SPECT值,对对高血压脑出血导致的脑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995.
特异性致敏原脱敏治疗是目前惟一针对哮喘病因的治疗方法,已有90多年的历史,其具体治疗机制有了较大进展,但目前还不完全明了.脱敏疗法主要有皮下注射、舌下含服、雾化吸入等途径.现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6.
反向疫苗技术是指利用基因组序列信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快速识别和鉴定疫苗候选分子的一种新型疫苗研制技术.该技术已被成功用于筛选B型脑膜炎双球菌疫苗候选抗原,且在其他重要的人体病原体疫苗候选分子的筛选中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提示反向疫苗技术在新型疫苗研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八味沉香散50%醇提部位对垂体后叶素诱发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八味沉香散50%醇提液大、小剂量组。观察八味沉香散50%醇提液对大鼠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和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八味沉香散50%醇提液预处理后可明显减少大鼠血CK和LDH的释放(均P〈0.01),并减轻心肌超微结构线粒体的损伤。结论:八味沉香散50%醇提液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可能与其保护心肌线粒体结构,改善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98.
999.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重症肺炎证候分布规律及主要证型的症状特点。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检索1981—2008年6月重症肺炎的相关文献,运用频数描述、logistic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29篇,55条记录。结果显示,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亡阳证(28.1%)、气阴两虚证(21.8%)、亡阴证(18.75%)、肺热腑实证(18.75%)、厥证(15.62%)、脱证(12.5%)、痰热壅肺证(12.5%)。结合专业知识和聚类结果,筛选痰热壅肺证、阴竭阳脱证、肺热腑实证、热入心包证作为重症肺炎的主要证型,并对证型的主、次症进行了筛选。结论:文献分析总结出了重症肺炎证型分布规律及主要证型症状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不同产地广藿香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广藿香遗传上的差异。方法采用46种引物进行RAPD分析,筛选出可鉴别广藿香RAPD图谱引物6条,发现引物S358能较好地反映不同产地广藿香多态性微小的差别,不同产地的广藿香有三条相同的扩增带,并且S358、S359、S443能将石牌广藿香与同科属其他药材区分开来。结果将不同产地广藿香进行聚类分析,高要的两个广藿香为一类,湛江和海南、石牌的四个广藿香聚为一类;采芝林的一个样品与附院样品聚为一类,而来自清平药材市场的样品单独聚为一类。结论RAPD分析可以作为不同产地广藿香的鉴定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