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73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8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1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41.
目的:骨唾液酸蛋白在骨矿化形成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实验观察其是否能诱导体外培养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实验于2005—10/2006—12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完成。①材料来源:选取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人,对本实验均知情同意。采用Ni-NTA亲和纯化技术,从本室构建的毕赤酵母GS115/pPICZaA-hbsp发酵上清中纯化重组人骨唾液酸蛋白。②实验方法:对健康志愿者进行髂骨穿刺抽取骨髓液,采用贴壁法培养得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设立4组:骨唾液酸蛋白组添加0.1nmol/L骨唾液酸蛋白;成骨诱导液组添加10nmol/L地塞米松、10mmol/L磷酸甘油、50mg/L抗坏血酸;联合组添加上述两组的所有试剂;空白对照组不添加任何处理因素;各组均处理细胞12d。⑧实验评估:光镜及电镜观察培养的细胞形态;以细胞计数法测定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和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干细胞标志物STRO-1的表达;生化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von Kossa染色法检测钙沉积。结果:①单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长梭形,经骨唾液酸蛋白处理后细胞大而扁平,原来密集的克隆分散开。②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骨唾液酸蛋白组引起细胞生长曲线右移,细胞Go/G,期比例平均增加12.09%(P〈0.01),S期比例减少65.92%(P〈0.01),STRO-1阳性细胞百分率下降26.54%(P〈0.01)。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骨唾液酸蛋白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加50.0%,成骨诱导液组增加59.5%,联合组增加71.43%,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活性增加越显著。④空白对照组细胞vonKossa染色呈阴性,其余各组均呈阳性。其中联合组的黑色矿化结节体积最大、数目最多;骨唾液酸蛋白组的结节体积较小、数目较少;成骨诱导液组居中。结论:骨唾液酸蛋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促进成骨分化和矿化作用,且与成骨诱导液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的成骨效果。方法:实验于2006-03/08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分组:选取普通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质量(200±10)g,全部动物胫骨上端部分分别造成8mm×5mm长方形缺损。采用自身对照法,右侧骨缺损为实验组,左侧骨缺损为对照组。实验组植入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复制缺陷腺病毒复合明胶海绵,对照组植入单纯明胶海绵。实验评估:术后分别于4,6,8周麻醉后处死10只动物,取材行X线、组织病理、免疫组织化学、透视电镜检查,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纳入30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大鼠胫骨缺损X线、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骨缺损均得到修复,但实验组无论从成骨时间、成骨效果、新生骨量等方面都要优于对照组。其中各时间点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95.91±16.33),(87.93±11.52);6周:(128.34±10.64),(102.41±9.81);8周:(138.36±10.49),(121.56±9.63);P<0.01]。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占骨缺损面积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周:(41.39±5.65)%,(26.58±5.62)%;6周:(80.35±7.25)%,(65.41±6.52)%;8周:(96.45±2.76)%,(82.22±7.30)%;P<0.01]②术后4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组软骨及骨痂内呈强阳性反应,而对照组骨痂内骨形态发生蛋白4表达微弱。结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4重组腺病毒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骨形态发生蛋白4直接转基因治疗能够加快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为保护濒死心肌提供机会窗口,对比观察经冠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或间充质干细胞后,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心功能变化及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方法:实验于2005-03/2006-1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实验中心完成。选用24只雄性冀中白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6只/组。①24只猪均以盐酸氯胺酮200mg臀部肌肉注射麻醉后,分别于各自右侧股骨抽取骨髓20mL,采用Fercoll法分离获得骨髓单个核细胞,加入胶体金溶液,培养12~16h待用。分离过程中取出含有骨髓单个核细胞成分的细胞层,常规培养传代,每3d换液1次,贴壁生长细胞即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加入胶体金溶液,培养24h待用。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经导管球囊封闭第一对角支以远的前降支,复制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均于造模后立即开通前降支,分别经球囊注入预先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6×108个、间充质干细胞6×108个。模型组造模后于梗死1h开通前降支,经球囊注入磷酸盐缓冲液10mL。③各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4周经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取材行病理学检查、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及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24只雄性白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功能变化:术前各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基本相似。移植术后4周,正常对照组、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F=4.68,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短轴缩短率均明显高于模型组(F=5.14,P=0.01;F=3.32,P=0.04),各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1.64,P=0.21)。②心肌组织病理学改变:电镜下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在梗死边缘区可见有胶体金颗粒的不成熟的心肌细胞,胞质中散在肌丝结构,肌丝排列紊乱不规则。③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的梗死边缘区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明显降低(F=25.59,P=0.0001);正常心肌区核转录因子кB阳性率亦明显降低(F=18.20,P=0.0001)。④心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个核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在心肌梗死区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F=6.63,P=0.0027),梗死边缘区细胞凋亡率亦明显降低(F=36.07,P=0.0001)。正常心肌区单个核细胞组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基本相似(F=9.69,P=0.004),但间充质干细胞组有所降低。⑤心功能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NF-кB的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4周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均呈负相关(r=0.613,P=0.001;r=-0.437,P=0.033)。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组织核转录因子кB呈正相关(r=0.672,P=0.002)。结论:经冠脉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均可改善实验性急性心肌梗死动物的心功能,与梗死边缘区核转录因子кB表达降低及心肌细胞凋亡减少有关。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的促血管增生作用优于间充质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44.
目的:为健美运动员补充蛋白质提供科学的饮食方法,以期增加其肌肉体积,达到发展肌肉力量的同时健美体形,对健美运动员补充蛋白质研究作一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chkd.cnki.net/index.htm/,http://www.highwire.org/1994/2007有关补充蛋白质和增加肌肉力量相关的论文,英文检索词为"protein,strength",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中文检索词为"补充蛋白质,肌肉力量",并限定语种为中文;另外手工查找与补充蛋白质和增加肌肉力量有关的资料和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与补充蛋白质和增加肌肉力量相关的文献,所选择的文献为研究原著,排除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0篇补充蛋白质和增加肌肉力量的文献,在选择、分析的基础上,排除重复或类似研究,最终提炼出29篇文献进行分类整理用于综述。资料综合:①运动与蛋白质关系非常密切。当运动强度加大时,使运动员尿氮排出增加并出现尿负氮平衡,因此要适当的补充蛋白质。②补充蛋白质,可以增加肌肉生理横断面,肌纤维增粗,增加肌红蛋白、血红蛋白、酶和蛋白类激素的合成,有利于增加肌肉力量。结论:健美运动员高强度训练期间,为了恢复运动中的消耗、修复损伤的组织、提高健美训练效果,应给予高蛋白类膳食。同时,还需要保持均衡膳食,适当增加矿物质和维他命以及其他营养补剂的补充。  相似文献   
45.
新复合纤维蛋白胶可注射性磷酸钙人工骨的理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纤维蛋白胶复合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复合人工骨材料的物理学性能,评价纤维蛋白胶对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骨水泥性能的影响,以及其作为注射型复合人工骨用于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6-12/2007-06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心实验室和华南理工大学生物材料实验室完成。①材料:β-磷酸三钙由上海瑞邦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磷酸二氢钙为东泰化工赠,纤维蛋白胶购自广州倍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②复合材料制备:将β-磷酸三钙/磷酸二氢钙骨水泥按3∶1的比例充分混合后,与纤维蛋白胶按凝固后的体积2∶1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人工骨材料。③观察指标: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抗压强度,抗稀散性能,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显微结构特征,以未加纤维蛋白胶的磷酸钙水泥为对照(CPC组)。结果:复合人工骨材料的平均初凝时间长于CPC组(P<0.004),终凝时间在初凝时间后2~4 min;复合材料的抗压强度为(14.72±1.81)MPa。复合材料较CPC组有良好的抗稀散性能,扫描电镜发现,纤维蛋白胶贯穿于磷酸钙水泥晶体间,并将磷酸钙水泥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复合材料的孔径有增大,空隙率为57.28%,并且微孔之间有空隙互相贯通。结论:该骨水泥复合材料凝固时间符合临床操作的需要;抗压强度达到松质骨强度的要求;煅烧后磷酸钙水泥的空隙率明显提高,有利于材料的降解。  相似文献   
46.
目的:缝隙连接蛋白43对维持心肌细胞的连接通讯功能、电信号传导和正常的节律性收缩起重要作用,其表达和分布的异常是多种室性心律失常的解剖学基础,建立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及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方法:实验于2006-01/2007-0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导管室完成。①材料:选取8~12月龄小型猪22头,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质量20~30 k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细胞移植组12头、模型对照组10头.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际准②实验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猪双侧股骨骨髓20 mL,percoll法 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待细胞生长达75%融合时用胰酶消化传代。将传至第2代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5-氮胞苷进行诱导,用胶体金标记12 h后继续培养20 d用于移植:两组小型猪均采用球囊堵闭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监测示相关至少2个导联ST段抬高大于0.2 mV、术后血肌钙蛋白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超过正常的两倍为建模成功标准:细胞移植组于造模成功后经OTW球囊于第一对角支远端1 cm处再次阻断血流,注入经胶体金标记的10×10~7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③实验评估:于细胞移植后2 h及4周行电生理程序刺激.观察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情况。末次电生理检查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计算其积分吸光度值。结果:①模型建立指标检测:与术前比较.造模后所有小型猪血肌钙蛋白含量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均增高,峰值浓度分别为(21.3±3.6)μg/L和(178.3×41.4)IU/L,术中心电图ST段平均抬高(10.67±1.43)mm.证明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建立。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情况:与模型对照组诱发出室性心动过速的动物数量比较,术后2 h细胞移植组无明显变化(X~2=0.201,P=0.650),术后4周细胞移植组明显降低(X~2=4.455.P=0.035)。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梗死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术后4周移植到梗死心肌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宿主心肌生长为一体,移植部位颜色变黑,苏木精-伊红染色示移植细胞的胞浆呈紫红色。细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缝隙连接蛋白43积分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t=16,82.P=0.00),细胞移植组中未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小型猪的梗死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明显高于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小型猪(t=5.06,P=0.00)。结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猪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的表达,其表达程度可能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7.
48.
Platelets have a centr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subsequ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 appreciation of this complex process has made antiplatelet therapy the cornerston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anagement. However, numerous patients will experience a recurrent atherothrombotic vascular event despite adequate antiplatelet therapy.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rate of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reactivity markedly influence normal hemostasis and the pathological outcome of thrombosis. Such an individual variability is largely determined by environmental and genetic factors. These are known to either hamper platelets' response to agonists, and thereby mimic the pharmacological modulation of platelet function or mask therapy effect and sensitize platelets. In this article, we reviewed the antiplatelet mechanisms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and the possible role of different polymorphisms, which may affect the efficacy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Heterogeneity in the way patients respond to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may in part reflect variation in cyclooxygenase (COX)-1, COX-2, glycoprotein (GP) Ib alpha, GP Ia/IIa, GP IIb/IIIa, UGT1A6*2, P2Y1, P2Y12, CYP2C9, CYP3A4 and CYP3A5 genotypes.  相似文献   
49.
MANCINI J., BAUMSTARCK‐BARRAU K., SIMEONI M.‐C., GROB J.‐J., MICHEL G., TARPIN C., LOUNDOU A.‐D., LAMBERT A., CLÉMENT A. & AUQUIER P. (2010) 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
Quality of life in a heterogeneous sample of caregivers of cancer patients: an in‐depth interview study To establish the best approach to develop a quality of life (QoL) questionnaire for cancer‐patient caregivers,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dentify primary domains of QoL in terms of their impact on a purposive sample of caregivers. Seventy‐seven informal adult caregivers of cancer patients (breast cancer, paediatric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or melanoma) with different relationships with the patients (parents, children, spouses, siblings, and friends) were recruited at three specialised French centres and extensively interviewed. Caregivers' lives were altered in several domain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leisure and everyday activities, relationships with institutional caregivers, occupation and finances, relationship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physical well‐being, and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tien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se domains varied mainl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caregiver‐patient relationship. Multipl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dentified two isolated clusters: children, and, most significantly, friends and siblings. The latter groups emphasised the repercussions on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tient, but were less willing to discuss the impact on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aregivers and on occupation, finances, leisure, and everyday activit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caregiver's perspective and advocates the development of a short QoL core questionnaire. Additional modules should be cancer‐specific or dedicated to specifics of the caregiver‐patient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