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4篇
  免费   2665篇
  国内免费   1290篇
耳鼻咽喉   212篇
儿科学   825篇
妇产科学   333篇
基础医学   2671篇
口腔科学   417篇
临床医学   3312篇
内科学   3516篇
皮肤病学   293篇
神经病学   1256篇
特种医学   9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999篇
综合类   4441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一般理论   3篇
预防医学   2315篇
眼科学   563篇
药学   2627篇
  21篇
中国医学   1352篇
肿瘤学   1744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36篇
  2022年   833篇
  2021年   1239篇
  2020年   922篇
  2019年   746篇
  2018年   859篇
  2017年   835篇
  2016年   705篇
  2015年   1122篇
  2014年   1331篇
  2013年   1346篇
  2012年   1894篇
  2011年   1978篇
  2010年   1515篇
  2009年   1183篇
  2008年   1491篇
  2007年   1449篇
  2006年   1342篇
  2005年   1160篇
  2004年   900篇
  2003年   830篇
  2002年   710篇
  2001年   613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395篇
  1998年   232篇
  1997年   234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33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208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50篇
  1988年   169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137篇
  1985年   128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63篇
  1981年   74篇
  1979年   101篇
  1978年   59篇
  1974年   60篇
  1973年   76篇
  1972年   60篇
  1971年   6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率先在国内应用PCR技术扩增Wilson病(WD)基因内部D13S301位点的微卫星多态,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对80名正常中国人进行了检测,结果具有12种不同长度的等位片段,多态信息含量(PIC值)为0.883,表明该位点在中国人群中具有长度多态性及较高的应用价值。应用该位点对10个WD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在24名无症状个体中检出12名基因携带者,7名正常纯合子及2名症状前患者,进一步证实该位点可用于WD的症状前诊断及杂合子筛选。  相似文献   
82.
Changes in plasma amino acids, 24-h nitrogen balances, and resting metabolic expenditures (RMEs) were measured in 10 geriatric patients (aged 70-92 y) with hip fracture 1 d after surgical fixation during both a 24-h fasting state and while receiving total peripher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PN) for 24 h at 1.5 g amino acids.kg-1.d-1 and 29-30 kcal.kg-1.d-1 and compared with 19 healthy volunteer subjects (aged 70-84 y). RME and 24-h urinary nitrogen losses were also elevated in the trauma patients during both fasting and TPPN. Positive nitrogen balances were evident in both groups during TPPN. Plasma total amino acid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trauma patients because of lower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he nonessential amino acids. Phenylalanine and methionine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lysine lower in the trauma group. In addition, evaluation of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 ratios after fasting and TPPN reveal that there are no limiting amino acids during TPPN.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心率校正QT间期(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调查安徽A县899名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线心电图、治疗15 d前后的血压变化及相关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等情况.结果 QTc和血压下降呈负相关.QTc每增加0.1秒1/2,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分别减少3.6 mmHg和3.3 mmHg,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QTc三等分后,随着QTc等分的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值均逐渐减少,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将QTc等分后的变量放入方程中进行趋势性分析,发现在收缩压和舒张压组中的负相关关系具有显著性(P<0.05).随着QTc等级的增加,舒张压有效率逐渐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的效应关系不如舒张压明显.结论 QTc和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呈负相关,对贝那普利短期降压疗效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4.
85.
目的 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沙林染毒大鼠脑组织梨状皮质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沙林染毒模型,常规治疗后经鼻给予NGF或生理盐水,24 h后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梨状皮质区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鼻给予生理盐水的大鼠梨状皮质区可见较多变性、坏死的神经元,神经元数量[(404.75±25.17)个/mm2]明显减少(39.44%);而经鼻给予NGF组变性、坏死的神经元较少,神经元数量[(651.94±36.02)个/mm2]减少不明显.结论 经鼻给予NGF可以减轻沙林染毒大鼠梨状皮质区损伤程度.经鼻给予NGF有可能成为针对沙林所致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 :观察不同部位静脉注射对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2 0 0例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分成二组 ,一组静脉注射部位为手背静脉组 ,另一组静脉注射部位为肘部浅静脉 (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 )组 ,观察静脉推注异丙酚时患者的注射部位有无疼痛症状。结果 :肘部浅静脉注射部位疼痛感明显轻于手背静脉 ,肘部浅静脉注射部位的麻醉起效时间快于手背静脉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选择肘部浅静脉注射异丙酚可减轻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 ,可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88.
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方法:使用EB病毒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方法。结果:建立了长寿者外周血细胞转化永生细胞株的方法,转化成功率77.4%。建立了65株长寿老人、直系亲属永生细胞株及长寿老人资料库和完整的细胞株档案。结论:广西巴马长寿乡壮族长寿老人永生细胞库的建立为永久保存细胞系及后续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89.
不同剂量环孢素A对肾移植病人精液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剂量环孢素A(CsA)对肾移植病人精液主要参数和精子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对 18例应用不同治疗剂量CsA的肾移植病人的精液进行主要参数和精子形态学分析 ,并与 12例正常男性精液进行比较。 结果 :CsA剂量在 1.5~ 3.0mg·Kg-1·d-1及 3.1~ 5 .5mg·Kg-1·d-1时 ,病人精液的主要参数与正常男性精液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病人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与正常男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不同治疗剂量的CsA对肾移植病人的精液主要参数无明显影响 ,但对精子形态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Abstract – Dental injuries are common following facial trauma.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rare injury: the dislocation of a third molar into the maxillary sinus after complex mandibular and maxillary tuberosity fractur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and clinical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