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83篇
  免费   5152篇
  国内免费   3521篇
耳鼻咽喉   539篇
儿科学   663篇
妇产科学   459篇
基础医学   6457篇
口腔科学   852篇
临床医学   6677篇
内科学   8992篇
皮肤病学   686篇
神经病学   3115篇
特种医学   25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5842篇
综合类   8887篇
现状与发展   14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3514篇
眼科学   1367篇
药学   5875篇
  51篇
中国医学   2840篇
肿瘤学   4676篇
  2024年   159篇
  2023年   768篇
  2022年   1976篇
  2021年   2695篇
  2020年   1993篇
  2019年   1772篇
  2018年   1849篇
  2017年   1704篇
  2016年   1829篇
  2015年   2643篇
  2014年   3153篇
  2013年   3120篇
  2012年   4456篇
  2011年   4747篇
  2010年   3420篇
  2009年   2625篇
  2008年   3185篇
  2007年   3161篇
  2006年   2860篇
  2005年   2806篇
  2004年   2041篇
  2003年   2127篇
  2002年   1793篇
  2001年   1312篇
  2000年   1017篇
  1999年   966篇
  1998年   575篇
  1997年   563篇
  1996年   373篇
  1995年   435篇
  1994年   308篇
  1993年   188篇
  1992年   274篇
  1991年   196篇
  1990年   166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119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15篇
  1974年   8篇
  1973年   13篇
  1972年   9篇
  196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近年来产生了一些用于分析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却很少有关于评价聚类算法方法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尝试建立一个定量的评价基因表达数据聚类结果的方法。方法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评价聚类结果的方法,利用我们提出的实验均方误差F值对几个常见的聚类算法进行比较。结果 利用F值对类质量的评价和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对类进行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 实验均方误差F值可以定量地评判用于基因表达数据的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02.
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与肌电图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病因,本研究对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相应体征及MR或CT等影像学资料确诊的LDH,采用规范化非手术治疗,经规范化保守治疗无效者选用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行肌电图(elec-tromyograptly,EMG)检查,旨在探讨肌电图变化与治  相似文献   
103.
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凝血状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直肠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观察其与手术切除与否、淋巴结转移、细胞分化程度等的关系。方法:选取直肠癌患者58例,于术前及术后两周检测PAGT、PT、APTT、TFPI、D-二聚体、t-PA:a等指标;同期52例非肿瘤病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直肠癌患者较对照组血小板聚集增强(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缩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降低(P<0.05),D-二聚体和t-PA:a显著升高(P<0.01),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明显(P<0.05或P<0.01),手术切除后有所改善。结论:直肠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在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分化差的病人中尤为明显;应用抗凝和抗纤溶药物可能对直肠癌的预防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4.
脾脏切除对胸腺和淋巴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脾脏切除(脾切)对动物胸腺和淋巴结免疫功能的影响,脾切后3w大鼠胸腺细胞自发增殖及ConA诱导增殖均无明显变化,ConA诱导淋巴结细胞增殖脾切组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脾切后3w再用SRBC免疫,5d后小鼠腹腔淋巴结数量脾切明显高于对照组,用QHS法测定淋巴结细胞对SRBC初次抗体产生脾切组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5.
五型病毒性肝炎的暴露因素与临床表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董菁  张景霞 《医学争鸣》1996,17(3):181-184
比较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打危险因素,同时比较五型肝炎的症状和体征。连续收集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293份,用ELISA法检测了五型肝炎病毒的病原学指标,并进行了流赞美同学调查。暴露因素:丙肝的肠道外暴露外明显多于甲肝;甲肝和戊肝有较高的“甲肝”患者接触史;乙肝,丙肝和丁肝有高的“乙肝”接触史,与甲肝,戊肝相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6.
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大鼠脑组织NO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 ( MCAO)模型 ,依 Hb O2 - NO法测定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脑组织内 NO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不同脑缺血和再灌流过程中 NO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结果 :缺血 3小时受损脑组织 NO水平即增高 ,再灌流后 NO逐步升高 ,而持续性缺血状态下 NO则表现降低后再升高的变化。虽然两组 NO在 7天时均有明显降低 ,但仍高于缺血前水平。认为持续性脑缺血和缺血 /再灌流情况下 NO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 ,与缺血脑组织的缺氧及产生 NO所需底物供应缺乏有关 ,且可能与脑组织的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7.
铁骨晶对大鼠钙代谢、骨密度的影响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以铁骨晶(多肽钙),进口脱脂奶粉,活性钙冲剂,贝壳钙为钙源添加于大鼠正常饲料中。观察结果表明:上述4组钙的吸收率分别为64.4%,69.1%,59.9%,51.6%;钙的储留率分别为89.8%,93.3%,85.2%,79.0%;钙的存留率分别为43.6%,49.0%,32.4%,26.8%;股骨指数分别为7.02×10(-3),6.43×10(-3),6.84×10(-3)。6.88×10(-3);折断力(牛顿)分别为60.54±12.55,46.81±9.32,43.26±16.62,38.24±10.79。同时以铁骨晶为钙源对70例(5~6岁)儿童进行了血清Ca,Fe,Zn,Hb及生长发育的检测。铁骨晶组的身高,体重,胸围分别比对照组增加。铁骨晶组血清Ca,Fe,Zn,Hb也均有较好的改善。这表明铁骨晶具有较好的促进钙吸收利用作用,同时能增加骨强度作用。  相似文献   
108.
为了解医院腹泻病门诊病人分布、诊断和治疗情况,对广西5个腹泻病控制规划县(市)级医院1995年6月1日 ̄15日腹泻病门诊登记的资料进行分析。5个医院腹泻病人共1051人,其中男性占52.0%,女性占47.9%;以肠炎最高占79.7%,其次痢疾占20.2%;轻度脱水病人占46.7%,无脱水病人占37.9%;以〈5岁儿童发病数最高,占28.8%,静脉输液使用率为18.85%,口服补液盐(ORS)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9.
作者选用SD大鼠进行腹腔内一次性注入百草枯25mg/kg后,在7个不同时间点观察其肺病理组织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百草枯可引起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1型上皮细胞为主的整层气一血屏障结构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泡水肿、出血、透明膜形成和(或)程度不等的肺泡炎,当损伤不能完全修复时则局部终结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0.
Purpose: Our purpose was to examine implantation of singleton pregnancies achieved following various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RTs) through the appearance and rising titers of serum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levels. Methods: A total of 114 singleton pregnancies resulting from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was analyz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ovarian stimulation protocol [gonadotropin stimulation with/without the use of 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 (GnRHa), long protocol, or flare-up technique] and to the day of embryo transfer (day 2 or day 3 after oocyte retrieval). Serial serum hCG levels were measured between 10 and 25 days after fertilization and log-transformed.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and extrapolated to hCG = 10 mIU/ml (hCG 10 ), which was used as an estimate of detectable implantation. The slopes of the regression lin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rising speed of hCG. Result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ays of hCG in maternal serum to reach 10 mIU/ml (implantation) or in the slopes of the regression lines for all five studied groups. Conclusions: The appearance of hCG in maternal serum was used to assess the time of clinically detectable implantation. Furthermore, because hCG production is a marker of trophoblastic activity, its serum doubling time was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embryo quality. Results showed that in various ART protocols with and without GnRHa,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mplantation time or embryo quality. Embryo development in early pregnancy follows a preprogrammed-timing schedule and depends mainly on the embryonic age of the health, successfully implanted concep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