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40篇
  免费   4678篇
  国内免费   3103篇
耳鼻咽喉   454篇
儿科学   485篇
妇产科学   584篇
基础医学   4270篇
口腔科学   722篇
临床医学   5391篇
内科学   5660篇
皮肤病学   461篇
神经病学   1769篇
特种医学   158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4211篇
综合类   8639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3758篇
眼科学   966篇
药学   4732篇
  49篇
中国医学   2761篇
肿瘤学   3389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524篇
  2022年   1197篇
  2021年   1999篇
  2020年   1542篇
  2019年   1364篇
  2018年   1413篇
  2017年   1472篇
  2016年   1285篇
  2015年   1936篇
  2014年   2404篇
  2013年   2471篇
  2012年   3300篇
  2011年   3442篇
  2010年   2558篇
  2009年   2165篇
  2008年   2413篇
  2007年   2445篇
  2006年   2254篇
  2005年   2079篇
  2004年   1827篇
  2003年   2068篇
  2002年   1762篇
  2001年   1392篇
  2000年   966篇
  1999年   774篇
  1998年   446篇
  1997年   439篇
  1996年   276篇
  1995年   273篇
  1994年   246篇
  1993年   158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123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72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57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12篇
  1977年   10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8篇
  197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MHC—I类抗原加工途径异常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武 《中国肿瘤》2003,12(3):160-163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MHC-I类抗原呈递细节已逐渐明晰,全面认识肿瘤细胞MHC-I类相关抗原加工途径缺陷或改变与肿瘤生物学及肿瘤临床的关系,将有助于肿瘤的诊治和预防。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特异性抗体及IgH基因重排检测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3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及其临床资料,用免疫组化孓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0及bcl-2抗体和用PCR方法检测15例IgH基因重排。结果 70%(21/30)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年龄在40~70岁,淋巴结内外都可累及。组织病理学:中心母细胞淋巴瘤占83.3%(25/30),免疫母细胞淋巴瘤占3.3%(1/3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占6.7%(2/30),及富于T细胞B细胞淋巴瘤占6.7%(2/30)。免疫标记LCA均表现阳性,CD20、CD79a、CD30、bcl-2表达率分别为86.7%(26/30),93.3%(28/30),6.7%(2/30),20%(6/30)。15例DLBCL中IgH基因重排阳性为66.7%(10/15)。结论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肿瘤,必须结合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和特异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对一些疑难病例需做IgH基因重排检测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患者9例,狭窄段长度1~3 cm,均采用腔内技术治疗,顺行经皮肾处理8例,逆行输尿管镜处理1例;术中使用高压气囊配合筋膜扩张器扩张,术后留置双J管.结果 随访0.5~5.0年.1例吻合口闭锁患者术后3个月仍为重度积水,患者拒绝开放手术而长期留置肾造瘘管;8例患者肾积水减轻,再次逆行扩张狭窄段并留置双J管,其中5例经2~3次扩张换管,拔除双J管后复查肾积水稳定于轻度状态;3例拔除双J管后腰痛不适,需要长期留置双J管.结论 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肠代膀胱吻合口狭窄腔内技术治疗效果良好,可避免开放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84.
本文作者比较了不同时期的纸质病案的使用率,讨论了旧病案的缺点,如难于保存,占用空间及实用价值不大.作者提出了改进保存病案的办法.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Stargardt病(Stargardts disease,STGD)的眼底表现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特征.方法对27例54眼STGD患者进行视力、眼底及FFA检查.结果STGD患者的视力在0.02~0.10者46眼,占85.2%.眼底检查黄斑部均有横径为1.5~3.0 PD大小、呈青灰色并有金箔样反光的横椭圆形萎缩灶,其中15例30眼伴有眼底黄色斑点,占55.6%.FFA检查黄斑部病变为透见荧光,其中8例16眼呈"牛眼"状;22例44眼呈暗脉络膜背景,占81.5%.结论FFA检查在STGD的诊断中极为重要,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可有不同FFA表现.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乳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 79例术前乳腺肿瘤细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大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 ,并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 .[结果 ]乳腺癌 6 5例中穿刺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7例 ,阳性率为 88% ;大体组织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5 4例 ,阳性率为 83% .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乳腺良性疾病 14例中端粒酶呈阳性的为 2例 ,阳性率为 14 % .[结论 ]术前乳腺肿瘤穿刺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有利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  相似文献   
87.
88.
抗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制备抗-戊型肝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并将其用于分析戊型肝炎病毒不同毒株结构蛋白的抗原表位。方法:采用来自墨西哥株(Mexicanstrain)的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p166Mex)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筛选阳性克隆,并将获得的单克隆抗体与戊型肝炎病毒缅甸株(Burmastrain)和美国株(USAstrain)的重组蛋白(p166Bur、p166US)进行交叉反应测定。结果:最终获得4株能稳定分泌抗-p166Mex的杂交瘤细胞株,即D8G10、E5E12、D4A3、B7E6。其中D8G10,E5E12和B7E6细胞株的培养上清液,还能分别与p166Bur和p166US重组蛋白发生阳性反应。结论:利用已获得的抗-p166Mex单克隆抗体,初步确定3种不同的戊型肝炎病毒重组蛋白(p166Bur、p166US、p166Mex)含有一种共同的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89.
对适用于气流粉碎机的蒸汽输送喷射器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作了详细的研究,为气流粉碎机加料器的设计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90.
2005年至2006年间,在皖南休宁县和屯溪区农村集中网报并纳入特殊疾病救治的有3个病人,其中确诊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2例,救治成功1例。对前后3例的救治情况比较研究,认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救治管理的核心环节有三:一是提高居民的择医意识,及时到专科诊治是救治成功的前提;二是提高基层医生专业知识水平,及时发现及时转医是核心环节;三是提高医院专科的救治能力,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优化救治队伍,做出快速的反应,做到有效施治是救治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