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4篇
  免费   842篇
  国内免费   489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139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524篇
口腔科学   135篇
临床医学   1125篇
内科学   794篇
皮肤病学   62篇
神经病学   181篇
特种医学   326篇
外科学   765篇
综合类   2532篇
现状与发展   4篇
预防医学   1128篇
眼科学   73篇
药学   966篇
  8篇
中国医学   862篇
肿瘤学   329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74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162篇
  2018年   180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421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793篇
  2011年   862篇
  2010年   789篇
  2009年   662篇
  2008年   727篇
  2007年   733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271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59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经热休克处理后对低血清培养的耐受性变化及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MSC经热休克处理(42℃、30 min)后,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处理后的MSC进行低血清培养,Annexln试剂盒检测培养不同时间后MSC的凋亡率及死亡率.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并移植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用超声心动及血流动力学方法检测大鼠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表达CD90、CD44、CD105、CD54,不表达CD34、CD45、CD31等与造血细胞和内皮细胞相关的抗原,表达水平与未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与未经处理的MSC比较,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 HSP-70表达量明显增高;在低血清培养条件下,48、72和96 h的细胞凋亡率较未处理组相应时间明显降低;培养72和96 h后的细胞死亡率较未处理组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移植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8周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较移植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明显下降;短轴缩短率(FS)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C经热休克处理后,免疫表型未发生变化,但热休克蛋白表达量增高,能提高对低血清培养条件的耐受性;心肌梗死大鼠移植经热休克处理后的MSC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2.
双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矫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双侧唇裂继发鼻畸形进行细致的病理解剖学分析,制定出具体的治疗目标,探讨矫正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以双侧唇裂继发鼻畸形的病理解剖学为基础,将手术程序分为鼻小柱及鼻尖整形、鼻翼软骨的整形、鼻底的整形3个连续的步骤。结果自2000年以来应用上述方法手术矫正36例,其中畸形严重的双侧完全性唇裂术后患者22例,占61.6%。所有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鼻外形明显改善,无感染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7个月,满意率高达100%。结论双侧唇裂继发鼻畸形具有其特有的病理解剖学特征,以解剖学特征基础制定具体手术方案,确保了最终疗效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3.
异丙酚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异丙酚对内毒素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休克组:静脉注射内毒素(LPS)15 mg·kg-1;异丙酚组:静脉注射LPS 后1 h,静脉注射异丙酚10 mg·kg-1后10 mg·kg-1·h-1持续静脉泵注4 h;5-甲氧色胺组:静脉注射LPS 后1 h,腹腔注射5-甲氧色胺10 mg·kg-1。注射LPS后6 h,各组大鼠依次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PE) 0.5、1、2、2.5 μg·kg-1,记录注药后平均动脉压(MAP)的增幅百分比。注射LPS后6 h,经心内穿刺取血, 测定血浆丙二醛(MDA)及一氧化氮浓度(NO2-/NO3-)。所有在体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主动脉环做离体张力实验,建立去氧肾上腺素的剂量-张力反应曲线,并计算相应主动脉环最大收缩张力(Emax)、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休克组、异丙酚组、5-甲氧色胺组MAP增幅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 0.05),异丙酚、5-甲氧色胺组MAP增幅百分比均高于休克组(P<0.05)。异丙酚组、5-甲氧色胺组血浆MDA及NO2-/NO3-浓度均低于休克组(P<0.05)。在离体实验中,休克大鼠主动脉环对PE反应的Emax及EC50与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异丙酚组和5-甲氧色胺组主动脉环对PE的反应均升高(P<0.05)。异丙酚组和5-甲氧色胺组主动脉收缩力均高于休克组,并且主动脉环对PE的Emax增高,EC50降低(P<0.05)。结论异丙酚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抑制NO的合成,从而改善内毒素性休克大鼠的血管低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4.
Aim:   Identification of the risk predictor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DN)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currently. Thus, proteomic approaches to identify DN-related biomarker were performed.
Methods:   A comparative proteomic approach of 2-D gel electrophoresis (2-DE) and mass spectrometry to identify biomarkers in urine samples from 12 DN patients (six type 1 and six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and six healthy controls. Then, the urinary level of identified protein biomarker was detected by immunoturbidimetry assay in urine samples from 90 type 1 an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normo-, micro- and macroalbuminuria ( n  = 30 in each group), and 30 healthy controls.
Results:   A novel DN-related protein, orosomucoid (α1-acid glycoprotein), was identified by proteomic method. Its abundance was highly upregulated (>eightfold) in DN patients. The data of immunoturbidimetry assay showed urinary orosomucoid excretion rate (UOER)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in the normo-, micro- and macroalbuminuria group versus control (0.71 ± 0.41, 1.93 ± 0.68, 2.88 ± 0.94 vs 0.39 ± 0.28 ug/min, P  < 0.05).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UOER increased in early stage of DN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DN. Also, 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UO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serum creatinine and C-reactive protein ( r  = 0.830, 0.787 and 0.360, respectively; P  < 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lso showed that increased UOER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DN (odds ratio = 3.10, P  < 0.0001).
Conclusion:   Urinary orosomucoid is a DN-related biomarker,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DN. Furthermore, increased UOER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DN.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及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应用,并对此两种术式的适应证进行讨论。方法:根据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对121例颅外颈动脉狭窄病人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104例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17例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分析其治疗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支架成形术为低。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仍然是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则可应用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无法到达的狭窄部位。  相似文献   
106.
超声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肩部疾患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定位在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shockwave therapy,ESWT)治疗肩部疾患的应用价值,比较超声定位及痛点定位ESWT的疗效差异。方法151例肩部疾患患者,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且症状及体征较重。其中肩峰下滑囊炎65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86例,均行ESWT治疗。超声定位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测确定冲击点,痛点定位法以触痛点结合解剖结构体表定位确定冲击点。65例肩峰下滑囊炎患者,采用超声定位25例,痛点定位40例;86例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患者,采用超声定位31例,痛点定位55例。采用0.12~0.16mJ/mm治疗能量,以超声及痛点定2位点为冲击点,每次治疗选1~2个冲击点,每个冲击点冲击800~1000次,一般做2~5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5d。对应用超声定位ESWT与痛点定位ESWT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个月,超声定位ESWT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优良率分别为89.6%、92.3%;痛点定位ESWT治疗肩峰下滑囊炎及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的优良率分别为67.6%、73.6%。超声定位ESWT的优良率均高于痛点定位ESW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定位可通过观察肩部疾患的声像图特征,准确定位,提高ESWT治疗肩部疾患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7.
超声造影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小肾癌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小肾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6月-200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5例小肾癌患者B超、CT、IVP、MRI的影像学特征,并对35例小肾癌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将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与增强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以探讨超声造影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结果:B超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为82.9%,CT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为91.7%,MRI诊断小肾癌的准确率为90.4%。超声造影检查35例小肾癌患者共发现36个病灶(有1例患者为左侧多发)。超声造影诊断小肾癌的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50%,准确率为97.2%。结论:小肾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B超和CT等影像学检查。B超是筛选小肾癌的首选方法;螺旋增强CT可为小肾癌定性、定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超声造影对小肾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率均较高,对小肾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评价运用SD大鼠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 24只5周龄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分别饲以基础饲料、高脂饲料。于喂养的第28天、第45天麻醉各组大鼠,经眼球采血,测定血清中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变化。结果 在造模28天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TG水平降低(P<0.05)。在造模45天时,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C水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H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28天和48天血脂水平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D大鼠经喂养高脂饲料28天后可以成功建立较理想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医学研究生进行医学科普社会实践的意义。方法组织北京大学第三医院50名研究生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会实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居民和研究生分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参加科普的社区居民中50岁以上人群占大部分(64.0%),接近一半人(47.0%)获取医学科普的方式为网络资源,而仅有36.0%的人对医学科普知识持信任的态度,48.0%的人持部分信任的态度,86.0%的人表示对我们此次的医学科普满意,76.0%的人表示将继续参加我们的医学科普;86.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医患沟通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84.0%的同学认为自己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得到了提高,96.0%的同学有继续参加科普实践活动的意愿。结论通过医学研究生的社区医学科普实践不仅了解了社区居民的医学科普现状,同时也让同学们在科普中提高了医患沟通能力、提高了对于医学知识的理解,这一活动应长期开展并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