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164篇
  免费   7353篇
  国内免费   5211篇
耳鼻咽喉   551篇
儿科学   950篇
妇产科学   443篇
基础医学   5873篇
口腔科学   1817篇
临床医学   8998篇
内科学   7949篇
皮肤病学   864篇
神经病学   2630篇
特种医学   34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20篇
外科学   8347篇
综合类   18353篇
现状与发展   16篇
一般理论   8篇
预防医学   7138篇
眼科学   1186篇
药学   8184篇
  84篇
中国医学   6667篇
肿瘤学   4185篇
  2024年   304篇
  2023年   935篇
  2022年   2429篇
  2021年   3330篇
  2020年   2874篇
  2019年   1814篇
  2018年   1968篇
  2017年   2211篇
  2016年   1791篇
  2015年   3203篇
  2014年   4260篇
  2013年   4870篇
  2012年   7014篇
  2011年   7551篇
  2010年   6290篇
  2009年   5482篇
  2008年   5565篇
  2007年   5142篇
  2006年   4842篇
  2005年   4033篇
  2004年   2703篇
  2003年   2294篇
  2002年   1881篇
  2001年   1438篇
  2000年   1156篇
  1999年   683篇
  1998年   347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217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6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介绍作者所在的实验中心近年来对于黄斑区和近周边视网膜区 (≤ 8°)模糊认知感的研究结果。方法和结果 :先后介绍三个实验。实验一测量了近周边视网膜区的焦深 (即对视网膜离焦的主觉耐受程度 ) ,并将其与黄斑区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实验二测量了近周边视网膜区的模糊敏感阈值和模糊辨别阈值。上述两实验结果表明 ,人眼焦深在近周边视网膜区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 ,其值从黄斑区的 0 .89D增加到距黄斑 8度视角离心区的 3.51D。模糊敏感阈值 ,即导致初始模糊认知感的视网膜离焦度 ,也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 ;其值从黄斑区的 0 .85D增加到距黄斑 8度视角离心区的 1 .89D。模糊辨别阈值 ,即在初始模糊认知感的条件下觉察初始模糊程度改变的视网膜离焦度 ,同样亦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 ,其值从黄斑区的 0 .4 5D增加到距黄斑 8度视角离心区的 0 .93D。基于实验一 ,二的结果 ,作者设计了实验三 :通过测量视标大小对焦深的影响以研究近周边视网膜区和黄斑区对模糊认知感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 ,人眼焦深在近周边视网膜区随着视标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升高 ,且据其数据分析结果及回归方程斜率的个体差异性 ,可将总体实验对象区分为两个亚组 :即“黄斑主导型”和“黄斑 周边视网膜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以及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制作实验性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只)和手术组(21只)。其中手术组大鼠左眼为缺血再灌注组,右眼为bFGF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bFGF 2肛g),手术组根据再灌注后不同时间分为。、4、8、12、24、48、72 h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视网膜内层组织中HsP70的表达及玻璃体腔内注射外源性bFGF对其表达的影响。 结果 对照组无阳性细胞表达。缺血再灌注组中,缺血再灌注O h后即可见HsP70的表达[(20.8±4.5)个/mm。],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至24 h达到高峰[(111.2±4.4)个/mm z],随后阳性细胞递减,72 h时偶见阳性细胞。bFGF治疗组HsP70的表达变化规律与缺血组基本一致,但在8、12、24、48、72 h时均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增高(P<0.05).相似文献   
993.
994.
近年来,随着大量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高强度免疫抑制剂和大剂量化疗药物的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和艾滋病患者的增加,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逐年增多,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居高不下.真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已成为诊断IFI的重要依据,同时病原真菌的实验室鉴定也具有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流行病学研究的双重意义.此文就近年来IFI实验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5.
LASIK术后糖皮质激素应用方案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评价LASIK术后糖皮质激素的合理应用时间。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 (双盲 ) ,观察行LASIK治疗的 10 0例 (2 0 0眼 )患者 ,根据术后用药不同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 ,各10 0眼。其中试验组LASIK术后使用典必殊滴眼液一周 ,对照组使用 0 1%氟美童滴眼液一月及托百士滴眼液一周 ,两组患者除术后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同外 ,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其他用药均相同 ;为不掩盖症状 ,术后均不使用人工泪液。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一日、术后三日、术后一周、术后二周、术后一月、术后三月的眼部症状 (包括疼痛、眼干、异物感 )及体症 ,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有效球镜、弥漫性角膜基质炎 (DLK)、荧光素染色 (FL)、眼压。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独立样本U检验 (Mann -WhitneyTest) ,计量资料采用计量资料统计学方法。结果 术后二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DLK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角膜荧光素染色 ,试验组二周时恢复术前水平 ,对照组三月时尚未恢复术前水平 ;其他观察指标各时间段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LASIK术后短期应用强效激素 (一周 )即可获得预期临床效果 ,更有效预防DLK ,以避免长时间使用激素的副作用 ,同时方便患者使用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的血管重建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个月来所施行的12例原位肝移植,探讨其血管变异问题。血管吻合技术及术中、术后应用凝血因子和止血药物的效果。结果 12例供肝中有2例肝动脉变异。血管吻合采用血管外科显微技术,5例术中术后应用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等补充凝血因子,全组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均未发现肝动脉、门静脉血栓形成等血管并发症。结论 原位肝移植中供肝的肝动脉变异是比较多见的,修剪肝动脉时应加以注意,避免误伤;血管吻合应坚持采用血管外科显微技术,可明显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适当应用凝血因子、止血药物是安全有效的,不会增加肝动脉、门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的相关性,并了解影响COMT Val/Val型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从山东省7个市、县级综合医院中收集2003年一年内自杀未遂者共220例,分别调查其一般信息和抽取1ml肘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方法,检测COMT基因多态性。采用病例一病例研究分析COMT Val/Val型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自杀未遂者中女性:男性=1,23:1,年龄均集中于20岁到49岁(70.1%),多集中小学及以下(60.9%),睡眠与以前有变化(占60.0%),多为抑郁(69,5%)和多有情感冲突(81.0%)。自杀未遂者中COMT基因型以Val/Met为主(54.5%),Met/Met仅占0.3%。只发现自杀未遂者中精神障碍与COMT Val/Val型具有相关关系(χ^2=6.110,P=0.013)。结论 自杀未遂者中女性与年轻人、文化程度低、具有睡眠问题、抑郁和情感冲突所占比例较高;自杀未遂者中存在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障碍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以1993~1999年武汉市儿童医院意外损伤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年龄、性别住院儿童的损伤类型和损伤原冈进行分析比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以1993~1999年儿童医院意外损伤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ICD9-800~959),根据ICD9划分意外损伤类型,Ecode标准区别损伤的外部原因,并运用SAS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7003例意外损伤住院儿童中,前网位损伤的是骨折、开放性损伤、软组织损伤和异物,分别占42.1%、14.5%、13.1%和11.0%。前网位损伤外部原因是跌落、交通运输、呼吸道梗阻和挤压/撞击,分别占50.9%、11.8%、10.4%和9.8%。意外损伤住院儿童性别比为2.1:1。骨折、开放性损伤和挫伤/挤压多发生于3岁以上年龄组,异物和烧伤多发生于1~3岁年龄组;交通运输、跌落造成的损伤多发生于6岁以上组,挤压/撞击造成的损伤多发生于3岁以上儿童,呼吸道梗阻、火灾/爆炸造成的损伤多发生于1~3岁组。结论意外损伤住院的数量逐年增加,男孩比女孩吏容易受伤。发生意外的数量、损伤的类型和损伤外部原因根据儿童年龄组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应用高分辨心电图鉴别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与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 :对17例室律整齐的室速和12例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分析 ,观测QRS波与P波的关系。结果 :在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图上 ,17例室速中16例未见P波 ,12例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者全部见到P波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应用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分析显示P波的方法有助于室律整齐的室速与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毛细管电泳法分离去甲肾上腺素 ,5 -羟色胺以及多巴胺三种单胺类神经递质以及肾上腺素。采用自由区带电泳法 ,4 0mmol/L硼砂缓冲液 2 0PSI气压进样 5s,定电压 2 0KV分离 12min。结果显示四种物质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